历史上少有人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君主从政时局稳定的情况下,完成从王爷到皇帝的身份转变。明成祖朱棣算一个,纵观整个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无人能出其右,面临削藩的压力,奋起反抗,并成功从藩地打到中央给自己挣得一个皇位。
一介猛人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因为是庶子,所以并不怎么受老爹朱元璋的重视。
况且当年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之意,也是想让其镇守边关,阻止蒙古铁骑的入侵。之后朱棣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在抗击外敌的同时,朱棣也精心蓄力培养一支受命于自己的优良军队。在寒光利刃中磨砺出来的朱棣,军事实力逐渐达到了非常可怖的地步。
受缚于边远之地,每天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念起在应天府养尊处优的兄长太子朱标,想必朱棣心中隐有怨怼之情。嫡庶之差,天沟地壑,庶子赴边远之地就藩,太子坐镇京都坐享其成,这其间的种种差别加剧了朱棣心中的不甘。
但最后登上大位的却是朱棣自己的侄子,这让他如何甘心。而同时,因为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把握军权,将开国武将功勋屠戮殆尽,只余下北方诸王固守疆边,拥兵自重。如何解决自己野心勃勃,年富力强的叔叔们继而削藩巩权,也是摆在建文帝面前的头等难题。
因为燕王朱棣势大难图,所以削藩从朱棣同母弟周王开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其余都废为庶人。接着,建文帝另行种种举措,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
因为建文帝的用人不当(或无良将可用),最终不敌燕师狼虎之势。燕王朱棣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政权中,凭借着出色的军事实力,以一介藩王之力,逆民心,攻王师,登帝位。不得不说是王朝迭代的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奇迹。
原因可能并不复杂。朱元璋在位的三十多年可以说是励精图治,但生于洪武年间的官吏却过得战战兢兢,官员的可怖境地,由当时的洪武四大案可见一斑。
在太子朱标死后,对于酷似自己的儿子朱棣,朱元璋担心他苛政而不能稳定时局。而很好地继承了朱标仁厚品性的朱允炆从满足了朱元璋对继承大统者品性上的要求。再者,从身份上,朱棣生母卑微,所以其子可能也因此不得重视。
他从不宠爱自己的父亲那里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位帝王。且从永乐帝的从政二十余载的作为和后世的评价来看,他或许比守成仁厚之君更适合这个盘踞中国历史三百年的帝国,他确实缔造了自己引领之下繁荣昌盛的永乐盛世!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