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五征漠北,三讨安南,修大典,下西洋,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算得上成绩斐然,为明朝日后百年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但他为了从侄子朱允炆手中篡夺皇位,发动靖难之役,对建文党人进行了残忍屠杀。
他的夺权过程一直为后人诟病,关于他继位的正统性也备受争议。在嫡庶长幼有序的时代里,非嫡非长的皇子继承皇位是是要背负巨大的道德枷锁的。虽然他自称生母为马皇后,但很多人认为他是碍于政治需要篡改了历史。他到底是不是马皇后的亲生子?又是否有朝鲜、蒙古血统?
一、 非异族女所生
1. 猜测一:高丽贡妃所生
“高丽妃说”最早见于近人朱彝尊的《跋南京太常寺志》,其根据是谈迁的《枣林杂俎》,但《枣林杂俎》中并未确切记载其母为高丽人。在高丽史、朝鲜史中,对朱棣生母也没有明确记载,只在民间口传中大肆盛行。
这一说法显然是不可靠的。朱棣出生于公元1360年5月,就在该年爆发了龙湾之战。陈友谅联合张士诚对朱元璋驻地集庆 (今江苏南京),发起东西夹击。不料反中了朱元璋的“诱敌深入”之计,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无数。
经此一役,朱元璋才算是站稳脚跟,乘胜追击,占领了太平、安庆、信州、袁州等地。由此可推测,朱棣生母嫁予朱元璋时,朱元璋只是一个小将军,离建立统一王朝还很远。当时陈友谅、张士诚俱在,远在朝鲜半岛的高丽国想要进贡女子给南京的朱元璋难度很大。
况且,高丽国也很难有如此慧眼,提前预知朱元璋日后能一统中华。所以说,朱元璋有一个高丽老婆的概率很低。
2. 猜测二:蒙古妃所生
成书于明末的蒙古编年史《诸汗源流黄金史纲》中有记载,成组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剌氏,为元顺帝的第三福晋。当时朱元璋攻破元大都之后,纳了身怀有孕的洪吉剌氏,生下来的便是朱棣。《蒙古源流》、《鄂尔多斯口头故事集》等稍晚一些的著作中也有类似记录。
显然这一说法杜撰的可能性很大。朱元璋攻入元都的时候,朱棣已经虚九岁了,怎么可能是元妃之子?
那么,不是所谓元顺帝的遗腹子,可不可能是其他蒙古女子所生?其实这种可能性也很小。朱元璋的第二子秦王朱樉正妻王氏乃元朝王保保之妹,可见,蒙古女子并不为朱元璋以及明初朝廷所不容。而洪武年间未见有蒙古后妃的任何记载,很大概率就是并没有这么一位蒙古妃子的存在。
此外,永乐帝本人的生平事迹也可以看出“蒙古妃说”的不靠谱。朱棣五征漠北,与蒙古军队多次交战,他还亲临前线上阵杀敌。他这与蒙古人不说是血海深仇,至少也是无甚亲缘吧。由此可见,蒙古妃子的说法并不能自圆其说。
二、嫡出可能性更高
1. 猜测三:碽妃所生
明朝天启年间沈若霖所编撰《南京太常寺志》中记载,马皇后无子,朱元璋无嫡子。懿文太子朱标,以及秦王、晋王的生母都是淑妃李氏,朱棣的生母则为碽妃。这种说法一出现就在当时引起了热议。此前的主流观点都认为,朱元璋前五子皆为马皇后所出,而碽妃则是闻所未闻,史书中未见只字片语。
《南京太常寺志》为何书?我们都知道,明朝建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后来朱棣迁都北京,但主要宗庙机构都还是设在南京,这里就包括太常寺。太常寺主管宗庙礼仪,负责皇家太庙和祭祀事务。《南京太常寺志》中所言,多源于沈若霖在太常寺的公务,应当有一定的可信度。
此外,明末钱谦益、李清、张岱等人曾实地走访孝陵享殿,核其真伪。明时宗庙配享按“左昭右穆”来排位次,即中间为祖先,其下左(东)为昭,右(西)为穆,依长幼尊卑之序排列,碽妃的地位是“穆位第一”,独居右(西)列第一位。这似乎佐证了《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说法,可还有一些疑点未清:
祭祀牌位顺序当真如此吗?嘉靖年间郑晓的《今言》中有记载,“太祖陵不知祔葬几妃。今陵祭旁列四十六案,或坐或否,大抵皆妃嫔也。”
郑晓对孝陵牌位是有详细记载的,但只说是一人一案,未见有位序差别一说,更没有任何关于碽妃的记录。沈若霖的说法与前人郑言说法有悖,碽妃是否为尊位尚存疑。
祭祀牌位顺序可否推理出朱棣生母?言之凿凿几位皇子生母的《南京太常寺志》,到了今天已经失传,虽然被明末清初诸多学者称引,但其原文如何今人不可知。此外,持“碽妃说”观点者,皆是通过牌位顺序得出的推论。但是,牌位顺序更多是说明此妃与朱元璋的关系,并不能直接说明其与朱棣的关系。
如果明孝陵享殿的碽妃尊位,是朱棣为了私祀其生母所刻意安排的,那么只需在享殿中安排太祖、马皇后、碽妃三人即可,何必帮懿文太子等人张罗,将其生母李淑妃也供奉起来?
再者,如果马皇后真无所出,朱元璋无嫡子,那朱棣私改生母以迎合嫡长子继承制的说法,不更是无稽之谈吗?综上来看,“碽妃说”也不太靠得住。
2. 猜测四:马皇后所生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前五子都是马皇后所生,其中就包括第四子明成祖朱棣。《明太祖实录》成书于建文三年,但在永乐帝登基后又修改过两次,所以我们今天看见的版本是朱棣授意修改后的。
但是《明实录》毕竟是我们研究明史的最正统材料,而其他有朱棣生母记载的史料,最早成书也在明朝末年,年代相隔久远,信息来源未必靠谱,真实性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其次,修改史料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朱棣要抹杀隐藏一位给朱元璋生过儿子的后妃的全部记录,包括谕旨、档案、起居注等诸多文书,是如何做到滴水不漏,是如何堵上言官清流的悠悠众口,以至于在明朝中后期之前未见质疑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原本也是庶出。在太子朱标的元妻常氏去世后,朱允炆的生母吕氏被朱元璋和朱标扶正为继室。虽然常氏所生嫡长子朱雄英早亡,但嫡次子朱允熥也是皇太孙之位的合法继承者。
既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允炆的继位合法性能得到认可,那么如果朱棣要篡改历史,与其将生母的所有记录抹除,并假称为马皇后亲生之子,为什么不直接将生母篡改为朱元璋继皇后呢?
在他前面三个哥哥死后下,他这个新晋嫡子顺位继承大统,不也是名正言顺吗?还能给自己亲生母亲正名,何乐而不为呢?
三、永乐生母为何如此扑朔迷离
依上文分析,马皇后为永乐帝生母的概率极大。可为何这么多年众说纷纭,以至于至今成谜呢?
1. 精神胜利法
高丽妃、蒙古妃等说法,多见于蒙古、高丽的民间传闻。如同乾隆帝是海宁陈氏之子,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等谣传一样,都是亡国者的一种自我慰藉,一种“精神胜利法”。
2. 篡位“污点”
在古代,篡位被认为有悖儒道,朱棣的造反篡位为当世所不容。他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靖难之役,在世人眼中是杀侄背德之人,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名不正言不顺。就是到了今天,因为朱棣对建文旧臣的残忍迫害,他仍然遭受众多非议,很多人在道德上不认可他,情感上更偏向于他篡改史书的说法。
而他也确实有私改的前科。明朝皇家族谱《天潢玉牒》最初采用二子论,将行四的成祖和行五的周王记为马皇后所出,将他的前三位哥哥皆记为庶出。但此举意在改为“嫡长子”。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文规定,“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而朱棣前面三位兄长皆有子嗣,无论如如何轮不到他来继承皇位。
那么就只有将自己改为嫡长子才有继位的合法性。而最终定稿改回“五子同母”,也恰恰说明了篡改历史并非易事,君王的所作所为必须顾忌着天下人的看法,以免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3. 传奇色彩
早在明末的时候,元妃、高丽妃等说法就在街头巷尾开始流传,因为有传奇色彩,大家喜闻乐道。 到了现代,在诸多的影视作品中,编剧们又大撒狗血,为了增加冲突性可看性对野史上的说法极尽描写。
自媒体时代,为了吸引碎片化阅读的用户的眼球,为了满足大家高强度工作之余的八卦需求,出现各种“震惊!永乐帝的母亲竟然是她”的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加上朱棣本人毁誉参半,“黑粉”不少,乐意费工夫为他塑造弃生母、撒谎言的不义形象。
四、结语
历史其实就是过去的故事。因为距今年代遥远,我们今人只能从古籍记录中寻找蛛丝马迹,用断案推理的方法,揭秘历史的真相。历史真相的探究不能依靠主观臆测和一厢情愿,要靠证据说话。
我们了解历史最主要还是为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而对于历史的隐秘幽微之处,我们只要在既有史料的基础上,尽力还原历史的真相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