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消亡就会有一个新的朝代崛起,每一个新的帝王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只靠他自己的能力是不足以实现的。
他们都要依靠身边一批能臣强将的大力辅佐才能成功,这些大臣就是国家的开国功臣。开国功臣当中,除了武将还有好多的谋臣,他们虽然不能上阵打仗,但是他们善于谋划。
这群人熟读兵法,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民间一直就流传着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这两个人在历史上多么的出名。
刘伯温曾经预言明朝的国运六百半,这让明朝皇帝朱元璋兴奋不已,但他不知道刘伯温所说的六百半不是650年,而只有300年。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刘伯温怀才不遇、隐退山林
刘伯温出生于浙江南田山,当时那里环境优美,经济富足。他家中世代为官,家庭条件非常的好,这也让他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自幼天资过人,特别喜欢读书,而刘伯温读过的书不仅能过目不忘,还能让自己从中领悟出其中的深意,他的这一天赋让教他的老师都大为赞叹。
刘伯温因为居住在原南宋的管辖地,所以被划为最低等的南人。元朝本就不太注重科举考试,考试的次数比起以宋朝少了很多,加上对南人的歧视,让南人想要走上仕途变得非常艰难。
但刘伯温在这样的条件下,却依然一举成名,他23岁的时候中了举人。可是,因为自己身份的原因,刘伯温直到26岁才被任命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丞。
虽然官职不高,但刘伯温尽心职守、刚正不阿,这让刘伯温在位期间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同时也被当地的土豪恶霸所痛恨。
这段经历让刘伯温对元朝非常的失望,他所有的雄心壮志都被抹杀,他决定隐退山林,再不关心政事。刘伯温隐居期间,跟好友谈天说地,一起研究天文地理以及作战兵法。
遇良主共创明朝大业
他虽然没有野心,但才能却被大家所熟知,那时元朝因为昏庸无能,激起了民愤,大家都蜂拥而起进行造反。
元朝朝廷想要拉拢汉人为他们效力,多次请刘伯温出山都被他拒绝了。正在这时,一位跟刘伯温一样胸怀大志的人物出现了,那就是贫苦出身的朱元璋。
他便跟随他一起打拼天下,那时候起义军众多,朱元璋的军队实力还不是很强大,陈友谅、张士诚是他最大的敌人。
刘伯温跟朱元璋提议不要跟他们正面对抗,应该集中兵力,将他们逐个打败。但是陈友谅和张士诚在得知刘伯温跟随朱元璋之后,为了防备刘伯温提前结盟,想要一起对付朱元璋。
这时朱元璋的手下都非常害怕,他们认为以自己的实力,很难跟陈友谅和张士诚对抗,但刘伯温知道一旦投降他们,朱元璋便再无称霸天下的可能。
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这便有了之后的龙湾之战。当陈友谅轻易取得几次胜利之后,刘伯温带领一部分兵力,将陈友谅的军队引向了朱元璋埋伏好的险要地势。
结果,陈友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急于求成,最终落入了朱元璋的陷阱,这一战不仅让朱元璋的军队士气大涨,还收回了被陈友谅占领的土地。
从此之后,刘伯温协助朱元璋四处征战,最终将各方的势力打败。朱元璋于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明朝,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朱元璋在称帝后,封赏了很多的开国功臣,但是很多的功臣因为功高不免太过骄傲,引起了他的不满。朱元璋因为是草根出身,特别害怕别人会谋反,所以开始对功臣进行打压。
他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将大批功臣牵连进去,将他们都杀害了。刘伯温因为屡次对朱元璋进行建议,让他实行德政,不要大开杀戒,使得朱皇帝非常的不满。
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刘伯温知道明朝在这样的暴政下,是很难长久的。刚巧不巧,有一次朱元璋问刘伯温明朝的运势会有多久?刘伯温没有直言,只是说六百半。
朱元璋以为他所说的六百半是650年,想到自己的江山可以那么长久非常的高兴。但是他没有想到刘伯温所说的其实是六百年的一半300年。
纵览刘伯温这一生,他为朱元璋进言献策无数,为明朝的建功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刘伯温因为直言,与朱元璋产生了很多的矛盾,最终让朱元璋对他产生了猜忌。
刘伯温看到诸多功臣最后的凄惨下场后,便很少进谏渐渐远离了朝廷,在61岁的时候辞去官职,回到家乡重新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