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朝藩镇并非不可解决,但帝王们的方式却并不适当

唐朝藩镇并非不可解决,但帝王们的方式却并不适当

藩镇追求的是自由自在、子孙相传,并没有取皇帝而代之的政治野心;皇帝削藩是要打仗、花钱的,是一件很麻烦、很费心思的事情,中晚唐大多数时候皇帝直接掌握的力量并没有对藩镇的压倒性优势,少数杰出帝王还没有把削藩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或者没有坚持到底,这才让藩镇这个问题贯穿了唐王朝的整个中后期。

唐代藩镇始于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前,虽然早就有掌握地方行政、军事大权的节度使存在,但唐王朝仍然能够牢牢控制住各地军队。安禄山起兵造反实际上是不具备成功可能的,一直到现在,专家们对安禄山下定决心起兵造反的真正原因仍然众说纷纭。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磕磕绊绊地消灭了安禄山、史思明两家四人,并以史朝义死亡作为平叛胜利的标志,但大批叛军将领仍然存在,还都保持着一定的军事力量,尤其在安禄山的老巢幽州、河北一带。

当时唐军主帅是仆固怀恩,对这些叛将的态度非常暧昧,处置相对温柔,后来这也成为仆固怀恩叛唐的罪证之一。之后仆固怀恩叛唐、吐蕃大举入侵,唐代宗只得把唐军主力调动到西北。这种情况下,投降的叛军将领和大批叛军原地摇身一变成为唐军,河北一带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唐王朝领土,但实际控制者大多是安史叛军余孽。

这些叛军余孽一直担心朝廷会秋后算账,于是紧密团结在实力最强大的幽州、魏博、成德河朔三镇周围,只是维持一个表面上对朝廷的服从,不按规定裁撤部队反而招兵买马,不接受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和军队将领,还要控制地方上的财政和税收,把自己的地盘真正地变成了一个独立王国。

中晚唐皇帝的多次削藩努力

从藩镇出现那一天起,唐朝皇帝们对自己国家内有那么几块地方、那么几个人不服从自己号令就表示出充分的反感,大多数皇帝都在千方百计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也分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想先解决身边的宦官问题,再解决外边的藩镇,有这种想法的人都败在宦官手里,根本没机会面对藩镇,比如唐顺宗和唐文宗;第二种是想借助宦官力量,先解决藩镇问题。这种大多取得一定进展,其中唐宪宗甚至基本上解决了藩镇问题;当然,也有第三种,这两个问题都不想解决,让宦官陪自己玩儿,让藩镇给自己进献各种稀奇古怪的好玩意,这种代表皇帝就是唐懿宗、唐穆宗、唐敬宗。

解决藩镇问题比较下功夫的是以下几个皇帝,他们虽然没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至少把原来少数藩镇进行了拆分,藩镇总数达到四十余个,数量多了地盘就小了,实力也就弱了。

所以,所谓藩镇,与盛唐及之前的节度使制度有本质区别的,节度使权力更大,但权力来源于皇帝;藩镇关上门就是当地土皇帝,但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什么也不是。

唐德宗之前的唐代宗基本稳定了与吐蕃的局势,国力也有所恢复,所以有一定想法的唐德宗上台伊始就想拿藩镇开刀。但当时离安史之乱刚刚过了20年,藩镇尤其是安史余孽出身的藩镇仍然保持着对中央政府和皇帝的充分戒备,且老兵悍将尤在,所以唐德宗削藩行动进展不顺。拖得时间长了就会发生变化,泾原兵变把唐德宗撵出了长安,本来是参与平叛的唐军也变成了叛军,一些野心家彻底中断了唐德宗的削藩努力。但当时毕竟唐王朝还是有底蕴的,唐德宗在名将李晟等人的努力下消灭了叛军中的出头鸟,并原谅了其余叛逆者,再次恢复了唐德宗削藩前的局面。之后的唐德宗下了罪己诏,并在余下的皇帝生涯当中不再对藩镇下手,只是一门心思琢磨吐蕃,聚敛钱财扩充了皇帝直属的神策军,为之后唐宪宗削藩奠定了基础。

唐德宗时期实际上是具备削藩成功可能性的,就像打地鼠,出来一个尽快就打掉一个,用全国之力消灭只占数州之地的藩镇并不十分困难。但唐德宗空有理想,不识人,且多疑独断,浪费了国家重新统一的最好时机。

唐宪宗是唐德宗的孙子,他的父亲唐顺宗只当了半年皇帝,所以他完整地继承了唐德宗的一切成果。唐宪宗同样怀着复兴大唐的想法,而且比他爷爷运气要好得多,一来是名臣、名将辈出,有杜黄裳、李吉甫、裴度等名相,还有高崇文、李光颜、李朔等将领;二来反叛的藩镇明显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出现,给了唐宪宗逐步积累经验、逐一消灭对手树立权威的机会,后期平定淮西吴元济、淄青李师道两次大战役都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唐宪宗后期藩镇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国家重新统一,史称元和中兴。只要唐宪宗再坚持一段时间,继续巩固成果,等到把各藩镇上上下下全都换一遍人之后,藩镇也就彻底消失不会再反复了。可惜唐宪宗着急长生,吃长生药,结果很快就驾崩了。

之后的唐穆宗、唐敬宗继承了唐宪宗元和中兴的成果,也彻底糟蹋了元和中兴的成果。唐穆宗继位初期,河北藩镇再叛,唐穆宗虽然仍然起用了元和中兴名相裴度挂帅平叛,但朝中用的宰相大多是对藩镇姑息的主和派,他们严重拖了裴度的后腿,裴度平叛战局难以取得进展,无奈只得退兵承认藩镇,国家统一局面再次被破坏。

唐武宗在位的时候,离元和中兴已过了20年,藩镇尤其是为首的河朔三镇羽翼已丰,难以采取军事手段撼动。但这些强藩也并没有其他政治野心,只要皇帝不多事,允许他们父死子继,他们也能维持对皇帝表面上的尊重。甚至他们认为有些特权是他们几个强藩的专利,其他新出头的藩镇如果有想法,他们还会鼓励甚至支持皇帝削藩的军事行动。

唐武宗时期就是这么个情况,昭义想父死子继没有得到朝廷同意,就发动反叛,唐武宗果断采取军事手段削藩,并取得彻底胜利。

唐武宗在位期间史称会昌中兴,国力恢复。当时最好的契机是河朔三镇中的幽州因内部纠纷,最后的胜利者张仲武并不是个纯粹的割据军阀,能够较大程度服从朝廷的命令,这就打破了河朔三镇守望相助对抗朝廷的局面,使得唐武宗具备彻底解决河朔三镇重新统一国家的可能性。但唐武宗又在关键时刻犯了唐朝皇帝的老毛病,吃药求长生吃死了,辅助唐武宗实现中兴的宰相李德裕又被继位的唐宣宗拿下,唐宣宗虽然也能算是一代明君,但对藩镇并无彻底解决的想法,藩镇问题就留给了之后的唐懿宗等三个比较差劲的皇帝。

镇压黄巢起义后,藩镇问题已经无力回天

唐僖宗时期爆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唐王朝无奈再次放开了对各地藩镇的束缚,借助藩镇和外族的力量艰难地镇压了这次蔓延全国的起义。之后,立下大功的藩镇,投降的起义军将领如朱温,包括借来平叛的李克用等外族,这三者基本上控制了唐王朝绝大多数领土,唐朝皇帝要钱没钱,要兵没兵。最后的末代皇帝唐昭宗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被各势力反复控制。

当皇帝彻底失去权威后,藩镇们按标准争霸路线图,开始了互相吞并的选拔赛,最后朱温胜出,唐王朝灭亡。

总之,唐朝藩镇并非是一个不可解决的死局,一直存在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唐朝皇帝自身,有的是没有把事情做到底,有的是能力不足,还有的是方式方法错误,更有的是态度不端正。但正如我反复强调的,自从李治、武则天两口子把皇权推到顶峰、皇帝再无人能够制约之后,无论好坏都要由老李家承受,这才是唐王朝一切历史问题的根本原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禄山,元和,帝王,唐宪宗,皇帝,问题,叛军,方式,唐德宗,王朝,消息资讯,唐宪宗,皇帝,唐德宗,唐武宗,藩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禄山,元和,帝王,唐宪宗,皇帝,问题,叛军,方式,唐德宗,王朝,消息资讯,唐宪宗,皇帝,唐德宗,唐武宗,藩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禄山,元和,帝王,唐宪宗,皇帝,问题,叛军,方式,唐德宗,王朝,消息资讯,唐宪宗,皇帝,唐德宗,唐武宗,藩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