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之所以会策划谋逆,和当时唐朝政治的焦点有密切的关系。刚开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毕竟两人命运相连,是一根绳索上的蚂蚱,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还在诛杀韦后一党的六月政变过程中,配合的很不错。
只不过后来政局发生了变化,当两个人的共同敌人消失之后,为了权力地位斗争不可避免。根据当时的政局形势,太平公主并不会萌生当皇帝的意愿,可她觉得李隆基的从政经验比较少,想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可太子李隆基有自己的主张,还有当时拥护太子的一批大臣,像是姚祟、宋璟等都觉得以前的朝政被外戚和诸公主干预太厉害,要把这种弊端给割除掉,直接触犯到了太平公主的利益。再加上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因此唐睿宗和太平公主要保住皇位,需要想方设法抑制住李隆基的势力,这时太平公主想选一个弱小者为太子,制造了各种事端来废掉太子李隆基。
要知道李隆基刚当太子还不到4个月,太平公主就制造了“太子非长,不当立”的舆论,在流言蜚语传播的过程中,太平公主也在扩充自己的势力,支持太平公主的窦怀贞、萧至忠、崔混等都加入到了结党营私活动,以至于李隆基深感不安,姑侄之间的矛盾一直在不断的加深,甚至左、右羽林将军也都投靠了太平公主。后来在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想起兵废掉李隆基,可计划失败了,太平公主逃到了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第”。
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在政治上有很深的参与,并且还大规模培植个人势力,想要效仿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只不过最后失败了。而她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不过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方面,太平公主暴敛财物,日常生活骄奢淫佚,对于手下管教不严,导致手下与民争利,根本不可能得到民心。
2.太平公主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基本上都是靠金钱收买的,正所谓“谓儒者多窭狭,厚持金帛谢之”,这样一来,她的手下由于品性不正,对掌握权力很热衷,并不去想怎样才能把国家给治理好,比不上李隆基手下的宋王景、姚崇、张说等臣僚。
3.太平公主虽说出身皇族,是政治世家,但并不能说明有很丰富的政治经验。可太子李隆基英明威武,登基为帝确实有正统性与合法性。
4. 太平公主通过政变夺权没有选对时间,关键时也没有当机立断,若是在唐睿宗执政时先发制人,用武力发动政变,也许当时的情况是另外一番。
5.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从武则天称帝之后,把唐朝的国姓改成了“武”,文武百官都对女人干预政治这件事有了一种本能的警惕性。可以说在这种社会的大背景下,不管哪个女人想企图干预政治结果都是失败的,韦后、安乐公主如此,太平公主自然也不会例外。
总体而言:太平公主想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利,可她又总是想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唐睿宗身上,想通过和平演变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种想法确实是错误的。毕竟政治根本不可能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她又没有武则天的心狠手辣,从开始就注定了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