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由于电影满江红的上映,让一段已经尘封近千年的历史再次回归到大众的视野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这首千古传诵的诗词,让读者无不感慨岳武穆的精忠之志,同时也让人对那桩历史公案唏嘘不已。
风波亭,南宋大理寺监狱的一座亭子,现如今就矗立在西湖湖畔。1142年的1月27日,抗金名将岳飞正是在这里被奸臣秦桧等人害死,同时遇害的还有岳飞的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
忠臣良将被冤杀在古代并不是什么稀有的事,战国名将之首的白起就是被秦王逼迫自杀、有兵仙之称的韩信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害于汉宫、南北朝时期的名将檀道济也被自己人逼死。
有着这么多的例子,但好像只有岳爷爷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扬,历经千年依旧让人觉得意难平。想来想去,便是岳飞作为民族英雄而惨遭陷害的遭遇更让人悲愤了吧。
正如《满江红》中所讲:“靖康耻,犹未雪.....”宋王朝刚刚经历了“靖康之变”,神州因此板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惨祸。
面对这样的惨祸,国家正应该奋发进取,一则收复失地,二则救护黎民,这是万千百姓的期盼。
岳飞的出现正好顺应了这种期盼,他的岳家军越战越勇,一再挫败气焰嚣张的金军,让金兀术引以为傲的“拐子马”和“铁浮屠”都败下阵来,这对当时万分沮丧的宋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可就在所有人都燃起希望的时候,岳飞却被杀害了,而北伐收复故国的希望也落空了。
在之后的历史上,尽管南宋依旧组织过隆兴北伐、开禧北伐、端平入洛等多次战役,但都没有取得过大的成就,南宋王朝就这样一直苟延残喘下去,直到其被蒙古完全摧毁,直接导致中国第一次建立起非汉族的统一政权。
从这里去思考的话,也就更能理解人们对岳飞的感情,他带给了人们希望,但这个希望却被宋高宗和秦桧联合掐灭,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远超前代,人们在无限的唏嘘中也就对奸贼无比愤恨。
只可惜,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宋高宗作为罪魁祸首之一,活了八十一岁,最终安然离世。
宋高宗在世的时候,就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养子赵眘,这也就是宋孝宗。让时人感到意外的是,宋孝宗在即位两个月后就给岳飞平反了,当时宋高宗还活着。
一般而言,前任皇帝整出一些幺蛾子,后任皇帝出来收拾烂摊子是常有的事情,但前者往往已经死了,也就没了许多顾忌。
宋孝宗在即位之初,尤其是宋高宗还活着的时候就为岳飞平反,看起来未免有些操之过急,毕竟他不可能忽略宋高宗的感受。
那是不是说赵眘是故意如此的呢?倒也不是,赵眘虽然是宋高宗的养子,而且是宋太祖的后裔,但对高宗还是十分孝顺的。
就在宋孝宗登基那天,突然天降大雨,而宋高宗要回宫休息,宋孝宗当时便撇下百官,用身体护着宋高宗一路而去,自己全身都被淋湿了,宋高宗还因此感动地说:“托付得人,再无憾矣。”
就这点来看,宋孝宗绝不会故意对宋高宗释放恶意,事实上他已经竭尽委婉之词维护宋高宗,同时为岳飞平反。
在诏书中,宋孝宗说岳飞是“坐事以殁”,并且给岳飞上谥号为“武穆”。这些是公开的说法,而在私下里,宋孝宗曾接见过岳飞的儿子岳霖,说:“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同时,官员们一开始给岳飞拟定的谥号是“忠愍”,但因为愍有使人悲痛的含义,宋孝宗将其改为了武穆。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宋孝宗已经在尽力不触及太上皇的颜面,避免触碰他的敏感神经,同时释放新的信号。
宋孝宗之所以急于为岳飞平反,是因为在他的心里燃烧着一团火,他希望建立一番事业,赢得宋朝的地位。也就是说,宋孝宗要一改高宗朝对外妥协退让的政策为强硬的新方针,为岳飞平反就是一个明确的政治信号。
为岳飞平反,就要顾及两拨人的意见,一个是宋高宗的态度,一个是主和派的意见。
其实宋高宗显然是主和派背后的支持者,只不过晚年的宋高宗态度已经十分模糊了,他长期坚持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他的人望一再下滑。
尤其是完颜亮南侵以来,朝野之中主战派对皇帝以及主和派的不满在与日俱增,宋高宗的统治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这也是他最终决定让位的重要原因。
既然搞不定,不如干脆放手,宋高宗倒也乐得清闲,而宋孝宗想要打仗,宋高宗也选择了默许。
既然太上皇没有反对,其他主和派的意见就成为了最大的阻碍,而宋孝宗最后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不顾官员的反对启用张浚进行北伐。
此时,宋朝最大的主和派,也是岳飞案主谋之一的秦桧,早在1155年就病死了。也是由于秦桧的死,宋孝宗所面临的压力也就有所减轻,最终促成了给岳飞平反以及北伐两件大事。
说到秦桧,他在当年害死岳飞后,以促成宋金和议的功劳被加官进爵,获封为国公,而他在此后也依旧极力打压异己,先后多次兴“文字狱”,将一众大臣贬黜。
秦桧的势力于是在高宗朝后期达到顶峰。权倾朝野之后,秦桧也在竭力拔擢自己的子孙,以此巩固自己的势力。
在此要说明的是,秦桧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直系血亲后代,因为秦桧本人是个“耙耳朵”,极其畏惧夫人王氏。
王氏的的祖上是宋神宗时期的宰相王珪,她同时也是童贯的干女儿,有这样一位强势的老婆,秦桧的处境可想而知。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王氏不但自己没有生育,而且把秦桧的小妾也都扫地出门,使得秦桧无法诞育子嗣。
秦桧自己年轻的时候倒是也生过一个儿子,名为林一飞,但因为是庶出,也就是私生子,一直得不到王氏的承认。这个私生子,甚至不能姓秦,也就无法认祖归宗。
由于秦桧没有自己的继承人,王氏便将自己的侄子过继给了秦桧,他就是秦熺。
秦桧掌权时期,一方面竭力扶持秦熺,另一方面也暗中给了私生子林一飞一些提携,这也就构成了秦家在朝堂上的第二代势力。
而秦熺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秦埙,老二秦堪,老三秦卓,其中只有秦埙的事迹见于史书。
作为秦桧的长孙,秦埙在成年后自然也是走科举仕途,而秦桧则想帮助孙子一路高中。于是,1154年的科考中,秦埙以省试第一的成绩获得了殿试资格。
这场考试其实还有一些曲折,当秦埙参加乡试的时候,与他一起考试的还有陆游,而尽管秦桧竭力为自己的孙子打点,但不满秦桧为人的考官还是秉公持正,将陆游确定为第一名,秦埙只拿了第二。
到了省试,秦桧直接将考官换成了自己人,秦埙也就如愿成为了第一,而陆游则榜上无名。
这之后就是殿试了,秦桧的终极目标也正是帮助孙子拿到状元郎的头衔,但这次可没那么容易,因为殿试的文章是要皇帝过目,头三名也是皇帝来钦定。
最终,宋高宗在看到秦埙的文章后,心中已经了然,而他则选择了将张孝祥确定为状元,秦埙则被定为探花,这已经是高宗顾及君臣颜面的结果了。从这时候开始,高宗与秦桧之间的君臣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等到1155年,宋高宗最终决意让秦桧致仕,也就是退休,而秦桧正是在致仕当晚病死的。
在秦桧死后,秦熺曾计划继承父亲的宰相之位,他指示儿子秦埙以及庶兄林一飞一起为自己上书,结果此事触犯了高宗的逆鳞,秦熺也被命令致仕,秦埙被免去实职,而林一飞则被贬黜,仕途就此葬送。
一时间,随着三代人的官运相继到头,秦家从云端跌落到了谷底,失去了往日的权势。但尽管权势皆无,靠着三代的积累,秦家还是不免富家翁的生活。后来陆游还去秦家做过客,看到富丽堂皇的住宅也是忍不住赞叹连连。
至此,秦家在高宗的故事就收尾了,伴随着宋孝宗的上台,南宋的政治风向风云突变,孝宗皇帝锐意北伐,由此重用主战派官员,秦家更不受重视,更由于岳飞的被平反而遭到打击。
只可惜,隆兴北伐还是遭遇失败,宋孝宗的进取心深受打击,主和派再次掌握了主动权。此后的宋孝宗也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内政上,南宋的政局重回苟安的状态。
随着宋宁宗的上台,一个新的历史人物又要来搅动这满池死水,他就是韩侂胄。为了树立个人威望与权势,韩侂胄一生做了三件事,分别是打击理学、崇岳贬秦以及北伐中原,也正是在他的手中,岳飞进一步被人们所推崇。
在成为宰相之后,韩侂胄就上书朝廷,要求为岳飞平反,恢复其名誉和爵位,同时剥夺秦桧的名爵。
虽然此前宋孝宗已经为岳飞平反,但当时考虑到宋高宗的情面,话并没有说的很直白。而现在,则是全面拨乱反正,为其彻底平反,岳飞因此被追封为鄂王。
这件事迅速为韩侂胄赢得了民心,他受到人们的一致赞誉,也使得他的北伐大业得以顺利推进。只不过,在内外矛盾的交织下,韩侂胄的北伐也失败了,而他本人也被权臣史弥远诛杀。
在后世,虽然韩侂胄的名字被写入了《奸臣传》中,但就岳飞一事,他也算是历史公案的了结者。
此后,岳氏一门就成了忠臣的典范,而秦家则为奸臣之名所累。尤其是到了秦桧的曾孙这一代,父辈的权势消散,而恶名彰显,也就连累他们也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
而鲜为人知的是,虽然秦桧父子三代都没有什么好名声,秦桧的曾孙中却出现了一个爱国英雄,这个人就是秦矩。
秦矩是秦埙的儿子,他主要活跃在宋宁宗时期,而身为秦桧的曾孙,随着岳飞被平反,他也总是受人指摘。秦矩与他的父辈不同,他有着真才实学,也希望为国效力,以洗刷家族的尘垢。
但是,正因为他是秦桧的曾孙,在南宋崇岳抑秦的政治风气形成后,他便不被主流舆论所认同,颇有些怀才不遇的痛感。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嘉定十四年,金军在这一年入侵宋朝,派出了十万大军进攻蕲州。
当战报送到朝廷,宋宁宗召集朝臣商议对策,一个叫赵放的老臣就向皇帝保举秦矩为将,这一主张立即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理由无非是秦矩的曾祖父是大奸臣,难保秦矩不会叛国投敌。
不过,老臣赵放倒是对秦矩高度信任,他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也动摇了宋宁宗的看法,最终秦矩被授予蕲州通判的职务,作为二把手协助抵御金军。
随后的蕲州之战中,秦矩与郡守李城一起协力抗敌,抵御金军一月有余。战至最后,宋军死伤殆尽,而援军迟迟不到,金军却攻的越来越猛。
在金军破城的危急时刻,属下都劝秦矩赶紧撤离,但秦矩却拒绝了,他说:“我为国而死,汝辈可自求生!”
随后,秦矩命人前去烧毁仓库,然后他自己也在屋内点火自焚,其家人一并殉国,另一边的郡守李城也引刀自刎。
当消息传到临安,皇帝乃至满朝文武都为之动容,于是追封秦矩为义烈侯,蕲州百姓还为秦矩在当地修了庙,宋宁宗也钦赐了一块“褒忠”的匾额为其加恩。
只不过,尽管秦矩以全家殉国的壮举挽回了一些家族声誉,但这种改观远远弥补不上他的曾祖父的罪孽。后世的人们依然只记得秦桧是万古奸臣,鲜有人去讨论秦矩的故事。
在乾隆年间,曾有一个叫秦大士的人考中了状元,而乾隆皇帝在得知他是秦桧的后代后,当朝询问他:“汝家果秦桧之后乎?”
这道题如果答不好,很有可能会断送自己的前途,而秦大士的回答十分巧妙,他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样说既没有回避问题,也表明自己的立场,乾隆皇帝对此十分满意。
事实上,秦大士并非是秦桧的后代,而是秦桧的哥哥秦梓的后代,而秦梓是一位名臣,为官清正,不与弟弟同流合污,有着不错的名声。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秦大士后来和朋友一起去西湖游玩,大家在岳飞墓前看到了一副对联:“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这副对联就是用来嘲讽秦桧夫妇的,而秦大士的朋友们在看到后,就打趣他,让他也写个对联来纪念一下。谁知道秦大士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挥笔写下:“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幅对联写罢,众人无不叹服,再也没有人敢拿秦桧来调笑秦大士了。自秦大士开始,秦家涌现出了不少官员,尤以道光年间最为鼎盛。
事到如今,人们依旧会痛恨秦桧,但已经很少有人会把这件事和他的后人联系起来。
现如今,秦桧等人的塑像已经在西湖之畔长跪数百年,永远遭受人们的唾弃,这便是作为奸臣的代价。
不仅是秦桧自己,被连累的还有他的后世儿孙,以至于连带着秦这个姓氏都受到人们的忌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相信这也给后来人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