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雷科技
人生有几个二十年?
今年已经52岁的王姐回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天,当时的国美风头正盛,在小城的第一间百货超市旁边盘下了一座大楼的一二三层,开业当天的国美用舞狮和连绵不绝的锣鼓声、鞭炮声“敲醒”了这座小城的早晨。
看热闹是人的天性,络绎不绝的人潮涌向国美,其中大多是来凑热闹的闲人,当然也不乏出手阔绰的人拉着销售就要购买自己看上的家电。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宽敞明亮的国美超市里摆放着各式家电,就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一样摆在过道两旁仍君挑选。
在开业当天,国美的每一位销售都是笑着进入梦乡的,到了晚上接近关门的时间,还有听到消息的人赶来店里。甚至有顾客想要将展示机买回家,销售只能连说带劝的表示很快就会有全新机到店,到时候一定打电话通知他过来买,才让心急的顾客打消念头。
刚好放假的王姐也是当天凑热闹的人之一,在酒楼早茶部门上班的她最近正在为自己的工作烦恼,虽然酒楼的生意不错,但是已经32岁的她希望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用来养活一家老小。
所以,与关注家电价格的其他人不同,最吸引她的是贴在大门旁边的招工启示,除了国美在招聘门店员工外,一些在国美里设立了专柜的品牌则需要招聘驻店销售。
这或许是个机会,王姐在骑着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如此想到。
在国美的第一个十年
凭借过往的工作经验,王姐很快通过了面试,在2003年的6月成为品牌专柜的一位销售。因为顾客太多,人手严重不足,王姐甚至没有经过培训就走上岗位,“别做别学,很简单的”,王姐的前辈说完就拉着一对路过的中年夫妻攀谈起来,向他们介绍开业活动和产品特点。
王姐就站在一旁边看边学,同时手脚不停的为顾客倒茶,偶尔还现学现卖的说两句产品的优点。王姐第一天工作就是全天班,上班时间从早上开门到晚上关店才结束。
全天班虽然累,但是也意味着更多的推销时间、更多的顾客,特别是周六日的全天班,顺利的话可以签下等同于周一到周五总和的销售单。国美和专柜品牌商会根据开单数量计算提成和奖金,在巅峰时一个销售可以拿到八九千甚至上万的工资。
在2003年的小城里,就算坐在办公室中的白领也大多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而且王姐还拥有让人羡慕的两千多基础工资加上五险,彼时的小城中没有多少企业会主动承担员工的五险,甚至大多数企业销售的底薪只有不到1000元。
同时,国美也成为这座小城的地标之一,与隔壁的大型超市以及斜对面的数码城共同组成了一个繁荣的商圈,与城市另一头的步行街成为小城居民周末闲逛的两大去处。
人流量就意味着收入,但是想要成交开单还得看销售的口才。曾经在酒楼上班的经验让王姐脱颖而出,加上颇有亲和力的外表和社会经验,让王姐可以轻松抓住顾客的心理进而完成签单。
“那时候推销产品比现在容易很多,像热水器,只要告诉他们旧的热水器不安全而且更耗煤气,再帮他们算一下换热水器后每天可以省下多少煤气钱,很多人都会愿意签单。”
虽然在国美上班的第一个月,让王姐感受到了远超酒楼的工作强度,但是看着次月到账的工资,她依然很开心:“累就累呗,当时国美一个月顶我在酒楼三四个月”。良好的效益让国美的员工福利非常丰富,从可带家属的国内旅游到各种小家电赠品,王姐的工作让人艳羡。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国美中来了又去,从2003年到2013年,王姐的生活都安定且祥和,即使是2008年国美创始人黄光裕突然被拘、2010年被判刑等意外,都没有动摇国美在这座小城里的地位。
唯一让王姐有所动容的,是苏宁在国美的不远处开了一间家电超市,两个家电连锁企业的战争终于烧到了这座小城中。不过,来晚一步的苏宁没能抢到黄金地段,只能在距离国美100米开外的大楼里盘下一个两层的店面,因为大楼设计原因导致入口处狭窄,与国美占据整条街道过半长度的大门入口相比,显得十分寒酸。
在苏宁开业的当天,王姐趁着空闲时间跑去逛了一圈,虽然看到不少被开业活动吸引来的路人在挑选家电,但是王姐出来后已经是安心了一大半。在王姐看来,苏宁不管是产品数量还是店铺面积都无法与国美相比,而且位置距离商圈核心遥远。苏宁的店面再往里是学校和居民区,除了附近的居民几乎没有人会闲逛到这个位置。
而且,国美旁边还建起了当时小城里的第一高楼“世贸大厦”,汇聚了不少游乐设施和企业,加上不远处规划的数码商业街区开始建设,商圈的核心正在往苏宁门店的反方向推进,而国美就横隔在两者之间。
“他们打不赢国美”,王姐回到店里和同事闲聊时如此说道。
后续的发展与王姐的猜想几乎一样,苏宁虽然在开业初期以不停歇的活动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只要国美跟进活动,90%的客流都会流向国美,而在没有活动的时候,苏宁一天的人流量可能还不如国美一小时的多。
刚刚结束的国庆大促,让国美门前铺的红地毯被顾客踩成了灰红色,王姐看着灯火璀璨的街道,认为自己应该是可以在国美干到退休,当时的王姐对此毫不怀疑。
在国美的第二个十年
当我们谈论线下实体店的没落、家电超市的辉煌不再时,电商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2013年的电商平台在双十一的疯狂主推下,递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同时双十一的疯狂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电商的机会,不少品牌都开始加大在电商平台的投资。
同时,从2008年开始的国内物流之战局势也逐渐明朗,三通一达从中脱颖而出,全国的仓储物流在这个时期得到显著发展,大件商品物流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效率开始运转起来,家电行业的部分销售重心开始转向线上。
不过,当我问及国美是否被电商打败的时候,王姐却给出了意料之外的回答:“其实电商对我们的冲击并不算大,老一辈还是更喜欢国美这样的线下店,只有小年轻才喜欢在网上买家电”。
真正击溃国美的,是疫情和黄光裕。
“疫情三年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街道动不动就让我们关门,到处封控也让很多人不敢上街,加上大家手里的钱少了,像家电这些大件都是能用就用,只有坏到用不了才会考虑换”。王姐叹了口气。
不过,疫情开始时的王姐已经不在之前的地方工作,节俭的习惯让王姐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存下了一笔巨款,足以在新城区购置一套崭新的三房两厅。随着居住地点的改变,王姐也开始申请工作岗位调转,调任新城区的专柜销售。
虽然不少同事认为王姐离开老岗位去新城区是损失,不过王姐还是决定调往新城区,“不年轻了,每天骑单车来回两个小时实在扛不住,调过去后上班只要十来分钟”。
就这样,45岁王姐来到了新门店。
幸运的是,作为国美在这座小城最早的员工之一,新店铺的负责人对于王姐来说并不陌生,做销售多年的经验也让其很快就与新同事混熟。而且新城区的国美门店虽然不在商区核心,附近却有着许多高档小区,人均消费能力远超老城区。
同时,老城区的商区也面临着人流量减少的问题,功能更全面、交通更便利的新城区逐渐成为新的商区核心,王姐无意间的一个决定,反而让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收入反而超过了留在老城区的同事。
“在疫情之前,虽然生意没有以前好,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一个月到手也有五六千,不用出去日晒雨淋,再做几年就退休,我也算满足了”。不过,王姐的想法没能实现,疫情的袭来是击溃国美的第一记重拳,而黄光裕出狱后的无节制业务扩张,则是轰向国美的第二拳。
这家成立数十年的家电连锁超市,曾经站在中国零售山巅的国美,或许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国美的“最后”一年
资金链接近断裂的国美不停传出拖欠经销商货款的消息,甚至有部分供货商向法院申请对国美的破产执行,不过全都被法院驳回。拿不到货款的经销商开始暂停对国美门店的供货,王姐所在的门店受此影响,已经超过四个月没有货品入库。
为了自救,从去年年末开始,王姐所在的门店就在内部销售库存家电,一台门店标价七八百元的全自动波轮洗衣机,只需要三百元就能买走且不限数量,但是不包送货,非自提需要再多付几十元的运输费。
内部销售的所得款项,部分用于支付一线员工的基础工资,部分用于偿还货款,同时腾出来的仓库在年底租期结束后也可以省出一笔租金。至于门店的店长、副店长等管理层,在春节前已经快两个月没拿到工资。
王姐如今所在的国美超市,满打满算已经开业十五年,不少员工都在这里工作了十年以上,大家熟络的就像一个大家庭一般。所以,即使管理层的工资都没着落,店长还是想办法保住了一线员工的基础工资发放。
“只能说还算幸运,女儿已经毕业结婚,房子是全款买的,现在每个月到手的钱应付伙食费是没问题的”,王姐最欣慰的就是自己当初没有选择贷款,而是全款购入房子,否则现在每个月还要为房贷发愁。
2023年的春节假期结束后,王姐上班的第一天在与熟络的同事道过新年好后,就走进自己的工位开始刷抖音。这是疫情期间她在上班过程中的主要消遣,刷累了则会和隔壁专柜的销售聊天说地,不过最后往往都会聊到接下来该做什么的话题上。
“大家都知道这里撑不下去了,有消息说国美很快就要关停这家门店,所以去年开始就有不少人在找新工作了”,说起来轻松,但是对于一位学历不高的五十岁女性来说,想要找到一份适合的新工作并不容易。
百货商超原本是一个合适的去处,只是随着自动收银系统的出现,收银员的招聘数量一直在减少,只能寄希望于销售、整货等职位出现空缺。所以王姐最近一直在关注国美门店旁边的超市招聘栏,希望可以从中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位。
一有时间,王姐就会去隔壁超市的招聘栏附近溜达,看看有没有新的岗位放出来。实际上,国美门店已经进入半停摆状态,没卖掉的库存就摆放在过道上,仓库已经被物业回收,甚至一些品牌供货商也开始回收展示机。
“一周也就排两三天班,一个班只上半天”,以前忙的时候,王姐会想什么时候才能闲下来,现在真的闲下来了,又怀念以前忙碌的时候。“现在就是等门店关闭的消息了,到时候看看能不能拿到清退补偿金”,补偿金,已经成为王姐留在国美的最后念想。
当我问起王姐以前工作的门店近况时,王姐叹了口气:“那边比我们这边还惨,连交水电费的钱都没了,员工都是自己买的电灯挂在专柜旁边照明,其实也就是做个样子,实际上根本没有顾客,停电的家电超市谁会去逛?”
一家停电的家电超市,或许就是国美在这座小城的最终结局。
注:因受访者不愿透露身份,故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