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点文史知识的人对苏轼苏东坡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在宋代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都无愧为一个天王级巨星,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苏轼一生崎岖坎坷,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代皇帝,虽然每代皇帝都赏识他的才学,但没有一个皇帝真正重用过他。他反对派的立场以及无法遮掩的超高的社会名声使得他招来怨恨和嫉妒,于一生从未安宁过。
苏轼年幼的时候,父亲苏洵进京赶考,考不中也不回家,而是四处游历,所以教孩子读书的任务就落到了母亲程氏的身上。母亲程氏尽心尽力的教育苏轼,苏轼以东汉名臣范滂为榜样,而苏轼母亲已范滂母亲为榜样,在母亲的激励之下,苏轼从小就形成了非常正直的性格,嘉佑二年,苏轼兄弟二人参加礼部考试,这年苏轼二十一岁,弟弟苏辙十八岁。
苏轼参加会试时,写下文章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看法,而这次会考的考官之一就是王安石,痛斥道“全类战国文章”。当时北宋文风多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占了上风,欧阳修有意改革文风。但是这场会考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修见到了苏轼的这篇文章,十分的欣赏,为了避嫌,便将苏轼的文章评为第二名,后来在殿试上苏轼又中了进士,从此苏轼开始进入仕途。
苏轼入仕不久,即回乡丁父忧,回朝时正值王安石变法。这场变法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所以反对变法的大臣都被调到外地做官,其中就包括苏轼的恩师欧阳修。当王安石推行新法,从变更政治、经济制度入手实行改革时,他便随反对新法的领衔人物司马光一同,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与王安石成为政敌,两人的恩怨也越来越深。
苏轼在变法一事上极力反对,而推崇变法的李定、舒亶等人,被宋神宗委以重任,官位步步高升,所以支持变法的李定、舒亶等人,想要将苏东坡置于死地,所以他们对苏东坡诗词,深入研究,从苏东坡上书的《湖州谢上表》中断章取义:“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说苏东坡对皇帝不敬,讽刺皇帝支持的变法,让宋神宗大怒,将其逮捕入狱。
刑不上大夫,宋朝不杀士,这是祖宗成法,他不能开杀戒,当暴君。但东坡反对变法太过火、太显眼,影响了新法推行,造成了负面效应,但是有非常多的大臣都极力保苏轼,其中就有推崇变法的王安石,这让神宗十分的矛盾,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让自己信任的宦官去狱中观察苏东坡,看他是不是心虚,为了一己私利才反对变法。心中有鬼,自是辗转反侧,心中无鬼,当然起居自然。没想到苏轼在狱中睡的非常好,第二天,宋神宗高兴地对左右大臣说:“朕知苏轼胸中固无事也!”后来苏轼也就被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