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这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度总共延续了1300多年,这期间经历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直到清末开始废除科举考试,实行现代教育。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也确实为国家选出了不少的人才,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有的。
因为有一些人一生都在考,这一辈子也没有考上,比如历史上的范进和孔乙己,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范进中举这个例子非常的明显,范进他一辈子都在准备考科举考试却次次不中,因为他的家庭比较贫困,那时也没有什么别的通路,能够让自己变得富裕起来,他觉得只有通过考试证据才能摆脱现在的困境。
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才能他的八股文写得并不好,他中举,就是因为主考官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他的考卷,才觉得有些特色,然后他疯掉是因为他自己也不相信他能够中举吧?总之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关于科举制度,有受害人那无疑也会有受益的人,赵秉忠就是其中受益的人。
赵秉忠出身于官宦之家,能够接受很好的文学教育,而且他的字写的工整,就如同现代打印出来的字体一般,他的字是他的后人上交给国家的,但是科举考试的这些人的考卷应该是国家管理,至于怎么落到平民的手里也无从查证。赵秉忠是在25岁时被皇帝封为殿试头名状元,他的八股文写的好,也很有文学能力,这大概跟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一定都是要苦读圣贤书。
他一下就被皇帝看中,也是跟他的字体有关,他的字写得方正整洁,卷面让皇帝看了,也是神清气爽,于是也会觉得这个人也会是正直的值得重用。古代没有钢笔,也不会有电脑,他们考试有的只是一支毛笔呈现在纸上的就是他们的全部,由此他的字写得好,就比别人多了,让皇帝欣赏的机会。
就如同在现代,从小老师们教我们写字,就会让我们写的工正整洁,不要乱涂乱画,后来开始写作文,老师还在强调:字体一定要工整,这样监考老师在阅卷的时候才会给你很高的卷面分,如此看来,字如其人确实有道理可言!赵秉忠,他不光字写得好,文章写得好,而且他还是一个忠臣。
赵秉忠建议皇上广开言路,他推崇古代名胜君主,他写的文章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他对帝王的敬慕之心,他还建议皇帝体察民情,可以申诉冤案,还上表奏章严惩贪官污吏等。皇帝没有看错,赵秉忠他字体写得好,文章写得好,是个有才华的人,不光如此,他还是一个忠臣。
古代因为字体写的好而被皇帝重用的人不止他自己,还有史大成,想必也皇帝也是认为他字体端正,一定也能够是个为人正直的人,所以才重用他的!虽然现在有了电脑之类的工具,让我们一切都变得简易起来,但是方方正正写字是中华优秀传统,一定不能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