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到朱由检结束,拢共传世十六朝皇帝。因为这十六个皇帝里,不是嫡长子继承制一直延续下去的,导致看起来很乱的样子,但实际上,明朝十六个皇帝,这里面的关系一点都不乱。
接下来咱就捋捋。
咱们首先说说朱元璋给他的二十几个儿子的后代都起好了字辈这件事。
其实在朱元璋心里,他所希望的明朝的皇帝,都是长子朱标这一脉,所以明朝的皇帝应该是按照给朱标的后代安排的“字辈”来继承才对。但是朱元璋想归想,事情却不如愿,这个字辈就只是建文帝朱允炆这么一代,就断掉了,此后,明朝的十四位皇帝,都成了朱棣这一脉。
所以明朝的皇帝传承,不是纯粹的嫡长子继承制,而且从第二代有了一个断层,而且这个断层不是唯一的,在明武宗驾崩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断层。只要捋清了这两个断层,那么明朝十六位皇帝的“血缘关系”那就一目了然了,谁是谁的什么辈分都十分清晰。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洪武十年的时候,朱元璋就让太子朱标监国,他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让太子朱标提前习惯“皇帝”这个位置,朱元璋本人的“嫡庶”观念很强,对于嫡系传承特别看重,朱标生的第一个孩子朱雄英,朱元璋立为“皇太孙”,儿子尚未登基,孙子的皇位都给预定好了。
在《皇明祖训》里,就对大明嫡系传承有这么个说法:
“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
即便朱雄英早逝,后来朱标也早逝,朱元璋还有那么多儿子在世,都没有立他们为帝,而是让太孙朱允炆登基。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大明朝迎来第二位主人,他是朱元璋的嫡次孙,朱允炆,史称建文皇帝。
不过建文显然不是最合适的皇帝,他急于削藩,引起众多叔叔的不满,很多有实力的藩王并不支持建文帝,当时的局面是嫡系一脉失去权威。公元1402年,朱棣打开金川门,燕军进入南京城,朱允炆下落不明,自此,大明迎来第三位主人,是为明成祖朱棣。
而朱棣登基,导致大明的“嫡传”出现了第一次断层,不是朱元璋所希望的那样,嫡子传嫡孙。同样也是自朱棣以后,大明皇位开始在朱棣这一脉传承,与朱标一脉无缘。
朱棣是朱允炆叔叔,总的来说,这个关系还是很近的,不难捋直。朱棣在位时期,他的长子朱高炽被他立为太子,而且效仿朱标,让朱高炽监国,虽然当时还有汉王朱高煦和朱高炽“夺嫡”的纠纷,但是朱棣把控好了《皇明祖训》里的核心,给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立为“太孙”,由此,朱高炽一脉便稳定了下来。
在北伐途中驾崩后的朱棣,本意就是让朱高炽登基,朱高炽监国多年,深受大臣们拥护,于是成为大明第四位主人,是为明仁宗。可是他监国多年,加上身体本来就不好,在位几个月就驾崩了。
朱瞻基在汉王的暗流涌动中艰难即位,是大明第五位主人,史称明宣宗,明宣宗是明太祖的曾孙,明成祖的嫡孙,明仁宗的嫡子。若是再掰扯他和建文帝的关系的话,那明宣宗则是建文帝的侄子。
明宣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承接明仁宗的良好局面,打开大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内中兴,是为“仁宣之治”。明宣宗有俩儿子,一个叫做朱祁镇,是后来的明英宗,一个叫做朱祁钰,是后来的明代宗。
明宣宗驾崩后,朱祁镇即位。
朱祁镇这个人他有一件事情是后世人熟知的,那便是“土木堡之败”。这次大败,导致大明的精锐国力高度丧失,几乎北方空虚,北京城就这么敞开了心脏被北方游牧民族所觊觎。
而明英宗本人也被俘虏,为了挽救局面,明英宗之母孙太后与大明名臣于谦商讨,拒绝瓦剌的勒索,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而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年纪还太小,不能在这个时候登基,于是朱祁钰被他们选中。明代宗朱祁钰临危受命,登基为帝,合理利用了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可是明代宗又违背了之前的约定,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此举导致回来被软禁的“太上皇”明英宗极其不满,明代宗差点令大明出现了第二次嫡传的断层。但是明代宗很倒霉,他的儿子早夭,登基是不成了,在他病倒之后,哥哥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基。
就这样,明英宗拿回了皇权,在他驾崩后,朱见深还是成功即位了,是为明宪宗。
到了明宪宗这里,“生孩子难”已经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了。又因为后宫阴谋的缘故,明宪宗的几个儿子都难以成活,就在这后宫深潭里,朱祐樘是幸运的,虽然很坎坷,但也还是活下了来,朱祐樘幼年为了躲避后宫杀机,整得人不人鬼不鬼,很是艰难,不过最终还是坚持到登基,朱祐樘成功即位,是大明的第九位主人,也是大明历史上,被誉为“千古一帝”的中兴之主,史称明孝宗。
明孝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改善了大明的局面,却因为幼年受苦太多,身体早已经垮掉,明孝宗短命得很,三十几岁就驾崩了,不过他有孩子,那就是仅存的嫡长子朱厚照,明孝宗交代了一番后,朱厚照登基,是为明武宗。
明武宗虽然叫“武宗”,但是他这个人“过大于功”,享乐大于勤政,或者说,朱厚照压根就没有怎么勤政过。当年明孝宗所评价的朱厚照的确如此,聪明,但是心思调皮。明武宗期间,出现了一个著名人物,那就是王守仁,而宁王之乱,正是王守仁所平定。
可惜明武宗太过荒诞,导致驾崩后无子即位,只能再找旁支的亲王即位,自此,明朝嫡传出现了第二次的断层。
就这样,藩王朱厚熜被选中了。
朱厚熜是明宪宗的孙子,父亲朱祐杬的第四个儿子,所以朱厚熜仍是属于朱棣这一脉,不过却不属于明孝宗这一脉了,这个断层总的来说要比朱棣取代朱允炆效果要小得多。
朱厚熜登基,史称嘉靖皇帝。
这个嘉靖皇帝,前期给力,后期哑火,十分昏庸,早年以“大礼议”收拢权力,但是后面竟然荒唐到引发了“壬寅宫变”这样的千古闹剧,对于他,功过难说。
嘉靖皇帝之后,是大明第十二位主人,史称明穆宗,名为朱载坖(ji),是嘉靖帝的第三个儿子。
明穆宗在位时间也不算长,不过还造成了“隆庆开关”的良好局面,算是个能做事的皇帝。明穆宗之后,就到了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穆宗的第三个儿子,对的,非常巧,也是第三个。他在位时间达到大明最长,长达四十八年,很多史学家认为,大明的堕落,就是在这位大明第十三位主人的手里。朱翊钧在位期间,有过张居正力挽狂澜,但是也有后期的女真乱边,明神宗,一个很难评价的人物。
而明神宗之长子朱常洛,他的命运也非常坎坷。朱常洛是明神宗一时兴起宠幸了宫女王氏才生下,所以朱常洛不受明神宗喜爱。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出现过很大的危机,史称“国本之争”,但是朱常洛还是稳住了属于自己的皇位,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驾崩后,朱常洛即位,史称明光宗。
不过明光宗也是短暂的烟火,在位不到一个月就驾崩,死因成为悬案,史称“红丸案”。不过幸运的是,明光宗有孩子,因为命比较长,他的孩子算是明朝皇帝里比较多的一个,其中最值得提到的,就是朱由校、朱由检,因为这两个人,是大明最后的两位主人。
明熹宗朱由校,大明第十五位主人,是明光宗长子。明熹宗在位期间,也是荒唐得过分,宠信客氏,任由魏忠贤扰乱朝纲,导致自己的子嗣全部凋零,明熹宗驾崩后,其皇后张嫣主张要立明光宗第五子朱由检登基,于是朱由检在大明最艰难的时候登基,是大明最后一个主人,第十六任皇帝。
可惜大明早已经积重难返,病入膏肓,即便崇祯皇帝再怎么努力,以后难以抑制内外双重崩溃带来的帝国倒塌。公元1644年,朱由检留下血书,吊死北京煤山,与大明始终,时间走到这里,大明拢共立国二百七十六年。
其实自明熹宗到崇祯皇帝,这里也属于一个小小的断层,可这个断层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往后,正统的大明已经断了传承。所以大明的一个总体的血缘关系就是如此,自建文帝之后出现最严重的断层,朱元璋的嫡系一脉转移,而朱棣这一脉一直保留到最后,虽然其中几位皇帝不是嫡长子,但都是皇帝的亲儿子,没有太严重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