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六七
长孙无忌
01
盯上皇后的位子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皇帝李治带着昭仪武氏,光临太尉又是舅舅长孙无忌的府第。
长孙府大摆宴席,君臣喝得酣畅,李治非常高兴,当场封长孙无忌三个姬妾生的儿子为从五品朝散大夫,并赏赐金银锦缎十车给无忌。
酒喝了好几巡,乘着酒兴上头,李治若无其事地对舅舅提起,当今的王皇后到现在了还没有替我生下一子半女来,这个和大唐皇后的身份好像有点不合适吧?
长孙无忌没接话头,只是劝酒:陛下您请。
李治和武昭仪面面相觑,很是失落。
其实皇帝来访,无忌一看他带的是武昭仪,心中早已雪亮。
话头一挑,精明的无忌知道点题了,又是封官又是送金银,不就是为了这句话吗!
偏偏当作不懂,顾左右而言他,让皇帝明白我的态度。
酒喝不下去了,皇帝和武昭仪回去。
皇帝一个皇后,四个妃,而后到“九嫔之首”的昭仪。
这个武昭仪原来还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才人,太宗驾崩,到感业寺出家了。
不知怎么搞的,武才人再次进宫,成了太宗儿子高宗李治的女人,没多久又成了昭仪。
后宫王皇后、萧淑妃、武昭仪三家争宠,据说原来就是为了排挤萧淑妃,王皇后才极力把小武拉进宫来,这下子成为最强的竞争对手。
前不久昭仪生了个女儿,却被人扼死,一查当时只有王皇后来过,李治大怒说:“皇后杀了我女儿!”
皇后百口莫辩,李治有意废掉她,立武昭仪为后。
最关心的是大臣们的态度,长孙无忌是代表,这一试探,碰上石头。
武昭仪的母亲杨夫人拜访,请再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无忌不肯;
武昭仪的党羽礼部尚书许敬宗来劝,给无忌当场骂回去了。
双方是扛上了。
02
长孙无忌的往事
长孙无忌有这么大的派头,皇帝加亲外甥的贿赂都不放在眼里,就是不同意武昭仪“转正”,是有一定的实力。
李治这个皇位,很大程度上,是长孙无忌全力争取来了。
早年,李世民争皇位的斗争,无忌同样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大唐凌霄阁二十四功臣第一位。
那时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势同水火,陷入你死我活的白热化斗争。
世民的手下一大批谋臣武将都明白再不动手,危在旦夕,可谁来开这个口,劝别人兄弟相残?
只有长孙无忌。
他是李世民嫡妻长孙氏的哥哥,又是从小一起玩着长大的发小,李世民最信任的人。
事情挑明就好办了。
李世民
李世民下了决心,手下人一合计,发动玄武门事变,杀了大哥和三弟,世民登上皇位。
李世民说:“我能够有天下,无忌功劳很大。”
贞观后期,李唐又发生骨肉相杀的惨局,太子李承乾、齐王李祐、魏王李泰和皇弟李元昌等谋反,被全部逮捕,太宗李世民非常伤心说:“我三个儿子一个弟弟做出这种事,活着真没意思!”
一头撞到床上,无忌等急忙拦阻;
太宗又拔刀要自杀,无忌紧紧抱住他。
这时太宗说:“我想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无忌立即回答:“谨奉诏。谁有异议,臣就杀了他!”
太宗对立在一边的李治说:“你舅舅已经答应你了,还不拜谢!”
李治拜过。
长孙后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本来轮不上性格懦弱的李治当太子,可惜前面两个哥哥太厉害,搞出事来,让他捡了大便宜。
太宗后来有点后悔,想立妃子杨氏的儿子李恪,说李恪最像我,不像稚奴(李治)太过仁弱。
长孙无忌反对,太宗开玩笑:“是不是因为不是你的外甥你不同意?”
无忌说:“守成的君王,宽厚仁爱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笑着不改了。
李治登上皇位,连续几年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等一大帮人兢兢业业辅佐,李治对老臣特别是这个舅舅更是言听计从,国家继续发展。
这样的长孙无忌,李治又敬又怕。
李治
03
无声的战斗
但是人总要长大的,李治翅膀硬了点,渐渐感觉到长孙无忌的权势,有点吓人。
永徽四年(653),太宗女儿高阳公主、附马房遗爱,牵连到大将薜万彻、李道宗等人欲谋反,立荆王李元景,被查全被抓起来。
无忌是主审官,把李恪也牵进去,全部斩了。
李恪死前大骂:“长孙无忌作威弄权,残害忠良,祖先有灵,让他灭族吧!”
李治哭着对大臣说:“荆王是我的叔叔,吴王(李恪)是我哥哥,免他们一死行吗?”
兵部尚书崔敦礼说:“周公杀管叔、蔡叔安定了周室,陛下不能因私情废去国法。”
还是杀了。
李治对无忌为首的老臣,不会没有怨气。
而今自己喜欢的一个女人要给个名号,大家还是唱对台戏,怎么办?
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风向。
帅哥、才子、投机分子李义府,外号“李猫”,长孙无忌就要把他贬出京城。
何去何从,李义府厉害就在这儿,一不作二不休,趁着朋友值夜班,写了封奏章直送皇帝,请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
因为晚上时间,这信绕过朝臣直达皇帝李治手上。
李治、武昭仪本来以为满朝文武没人肯支持,料不着出来一个闯将!大喜过望,立即召见李义府,赐珍珠一斗,留任原职。
第二天宰相们贬李义府的文书被皇帝的圣旨堵了回去。
武昭仪专程派人慰问李义府。
他成了第一个旗帜鲜明地赞成武昭仪任皇后而顶住长孙无忌的人,其职位稳如泰山!
学士许敬宗表态:“乡下人多收了俩担谷子,也要换老婆嘛!何况贵为天子!”回报是升为礼部尚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大批中下级官员挺身而出,呼吁武昭仪任皇后。
04
摊牌之日
永徽六年(655)年九月,一天退朝,李治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李绩到内殿。
唐朝是群相制,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长官都叫宰相。
这几个人是唐太宗留下来的最重要的大臣,人人都知道今天就是为了立皇后的事。
——李绩请病假,先撤。
褚遂良最硬,坚决反对:“武氏曾经是先皇的人,现在立为皇后,天下人怎么看待陛下?”
把笏板放在一边,磕头流血:“我顶撞了陛下,罪当万死,还陛下笏,放我回老家!”
李治差点没背过气,喝令武士把他拉下去,背后帘子里传来武昭仪怒气冲天的叫声:“干么不杀了这个老东西!”
长孙无忌沉住气说:“遂良是顾命大臣,有罪不能加刑!”
几天后,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
李治把李绩召来,那些重要老臣们的分量,不是新进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可以比拟的。
皇帝一肚子苦水倒出来,李绩说:“这是陛下您的家里事情,何必一直问外人呢!”
李绩就是小说中的徐茂公,原名徐世绩,战功赫赫,大唐仅次于李靖的名将,皇家赐姓李,又避太宗“世民”的讳,所以叫李绩。
他的分量够重,李治决心定了。
接着查出王皇后和母亲搞巫术,诅咒害人,加上萧淑妃和她们的兄弟,全部贬为庶人,流放岭南。
十一月初一,大赦天下,册封武昭仪为皇后。
05
终于“谋反”
李义府、许敬宗升迁很快,武皇后在宫中一直替他们撑腰,这一拨人,成为朝中的新贵人物。
李义府为中书令,许敬宗为度支尚书,同党势力遍布朝野,统称后党。
武皇后的实力越来越大,和李治并称“二圣”。
长孙无忌的境况越来越危险,基本不管政事,带着一批人编书写作。
树欲静而风不止,659年,一个案件牵连到长孙无忌,许敬宗亲自审查,得到结论:长孙无忌要谋反!
李治跳起来:“怎么可能!舅舅让人离间,我们之间会有小矛盾,不至于造反。”
许敬宗:“证据确凿。陛下还不相信,这是国家的灾难哟!”
李治哭了:“我家不幸,亲戚间总出事。前年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反,今天轮到舅舅。愧对天下人啊!”
“房遗爱小丑一样,能成什么大事!长孙无忌与先帝取天下,天下人佩服他的才智;当宰相三十年,天下人敬畏他的威风。真的谋反,才是社稷的大难!”
进一步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文帝杀了舅舅薄昭也是为了国家大计,只怕长孙无忌就是大唐的司马懿!
李治不再召见无忌当面对质,下诏削去爵位和官职,流放黔州。
几个月后,再审此案,许敬宗派手下袁公瑜到黔州继续追查,无忌被逼自缢。
家产全部抄没,家里人发配岭南为奴婢。
俗话说,娘亲舅大。
几个皇子争位,是无忌多次在太宗面前举荐李治,才花落其家;
太宗李世民去逝,李治搂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是无忌把他稳定局面,送上皇位。
那样的亲情在权力面前,终归是尘土,抵不住武昭仪吹来的一阵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