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闯王李自成的末路
关键词:吴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战、清军入关
前因:
1.吴三桂降清:公元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军,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
2.一片石之战: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在一片石(今辽宁绥中以西)败给吴三桂、清军。
▲山海关之战作战图
后果
清军入关:公元1644年,清军攻入北京,六岁的福临在北京登基,是为顺治帝。
▲清军入关
详细过程
一、李自成遭遇地主偷袭身亡
公元1645年,李自成率军向江西、湖南方向转移,路过湖北九宫山时,遭到当地地主偷袭身亡。
一年前,李自成在一片石(今辽宁绥中以西)败给吴三桂和清军,匆忙逃回北京。为了宣示大顺政权的合法性,李自成仓促举行了登基大典,然后开始撤出北京。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
李自成心里明白,这一撤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回来,于是,他下令放火烧毁宫殿、城楼——与其留给清军,还不如烧掉。李自成命大将左光先、谷大成率两万骑兵断后,沿路丢弃盔甲,吸引追兵去捡,延缓他们追击的速度。
然而中途李自成在涿州遭到当地明军的抵抗,耽误了不少时间。这么一来,李自成很快被吴三桂的军队追上,两军先后在保定、定州交战,谷大成阵亡,左光先负伤,一万多人投降了清军。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二、与吴三桂大战
李自成前进到真定(今河北正定),再次与吴三桂大战,结果又是惨败,损失一万多人,李自成也中箭受伤。李自成收拾残军,退入山西,留精兵把守固关(今山西平定境内),自己带主力撤往西安。
对外连遭失败,导致大顺军内部也开始不稳。大将李岩请求李自成给他两万人,去稳固河南的形势。李自成犹豫着没答应,私下对丞相牛金星说,李岩当初是迫不得已归降于我,现在要是给他兵,恐怕就难控制了。
▲牛金星(1595?~1652?)
李岩文武双全,在大顺内部很得人心,所以牛金星一直忌惮李岩,怕他抢了自己的位置。牛金星立即顺着李自成的话说,李岩肯定有阴谋,不如把他除掉。李自成越想越怀疑,最终杀掉了李岩。
看着李自成节节败退,原本已投靠大顺的明朝官员,心思又活跃起来。比如大同总兵姜瓖[xiāng]杀死大顺的留守将领张天琳,归降了清军。再比如德州的乡绅推举明朝的宗室朱帅[chuī]为济王。大顺政权已经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了。
大顺政权内部乱作一团,而清军已经占领了山西,准备进军陕西了。
▲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
三、夹击西安
清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从大同进攻陕北,另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渡过黄河进攻潼关,准备夹击西安。
李自成一开始听说阿济格攻打陕北,赶忙带兵北上支援。走到半路,听说清军要打潼关,又调转马头赶赴潼关。
李自成率军赶到潼关时,清军也已抵达,两军随即在潼关展开激战。大顺将领刘芳亮袭击清军大营,遭到清军主力阻击,大败而回。李自成接到战报,亲自带兵出击,连续发动几次进攻,都被清军打了回来。
▲李自成败亡路线
四、退回西安
主动出击不成,李自成指挥部下挖战壕,筑墙壁,想依靠潼关坚固的工事抵御清军,然而清军很快调来红衣大炮,在炮火支援下展开进攻。李自成眼看局势不利,只能退回西安。
李自成退兵后,潼关守将马世尧诈降,开关迎清军入城,同时给李自成报信。没想到信被清军截获,多铎假意宴请马世尧,设伏兵杀死了七千多大顺士兵,完全控制了潼关。
此时,陕北遭到阿济格猛攻,形势也是岌岌可危,李自成面对腹背受敌的局面,准备放弃西安,向湖北转移。李自成是想以湖北为跳板,夺取东南地区,然后靠着东南的财富东山再起。
▲刘宗敏(1607年—1645年)
李自成此时仍有将近二十万人马,可是一不反击,二不阻击,只是一味地向东南前进,这就给了清军穷追猛打的机会。李自成的大军走到九江,遭到清军追兵的进攻,大将刘宗敏和李自成的两个叔叔一起被清军俘虏处死。军师宋献策、大将左光先则投降了清军。
兵败九江,使得李自成东进的路线被清军截断。李自成只能转向西南方向进军,穿过江西西北部到湖南,然后再向东南进发。
走到湖北通山的九宫山时,李自成遭到当地地主的偷袭,当时李自成身边只有28个人,寡不敌众,力战而亡。当然,也有记载说,李自成在湖南出家为僧。不管真相如何,大顺军的失败已难以改变,只有一些余部仍在坚持作战,直至1664年被清军消灭。
▲大顺(1644年-1645年)
结论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成功推翻了明王朝,建立大顺政权,但由于李自成战略失误,被清军击败,没能建立起全国性政权。最终,清军入关,建立了清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吴三桂降清》
《明清史料丙编》第一本《致西据明地诸帅书稿》
佘一元《山海石河西义冢记》
陆步亭主编.《中国通史》.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