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徐茂公纵火,企图烧死孙子徐敬业?徐茂公:孙子面相不善,日后可能祸及家族

徐茂公纵火,企图烧死孙子徐敬业?徐茂公:孙子面相不善,日后可能祸及家族

唐朝时,徐茂公为了烧死孙子(徐敬业),打猎时他多次要求孙子顺着风势纵火。徐敬业见火势蔓延,知道自己极难逃出大火。于是,他杀了马匹躲在马腹中,等到大火过后,身染一身血污然后从马腹中逃出来!

当徐茂公觉得大功告成时,突然出现的徐敬业又给自己一个突然“惊喜”。为什么徐茂公要杀死自己的孙子呢?

徐茂公,也就是李世勣。因为要避讳李世民,因此改名李勣。徐茂公身怀大财,在李世民铸成帝业,建立唐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击溃宋金刚,擒斩窦建德,活捉王世充……等等,一系列战争的胜利,都有他的功劳。

徐茂公有一个孙子徐敬业。徐敬业十多岁时就喜欢骑马射箭,这个孙子虽然聪明、英武,但徐茂公并不喜欢他,因为他曾为孙子看过面相,并占卜了他的未来:

“这个孩子的面相不好,日后恐怕会祸及家门”。

徐茂公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此后的多次打猎中带着徐敬业。他让徐敬业单枪匹马冲入森林驱赶野兽,并顺着风势纵火。徐茂公目的很简单——烧死徐敬业,避免家门不幸。

然而一次接一次都是事与愿违,仿佛是冥冥自有天意,徐敬业命不该绝。徐敬业见到大火蔓延,知道自己凶多吉少,灵机一动便杀了自己的马匹。躲在马腹中,待到大火烧尽后,身染一身血污的他逃了出来。

徐茂公以为大功告成,然而当孙子完好无损地站在他的面前时,他又不得佩服孙子的机智和勇敢。

冯梦龙在《智囊》中评说:

“大凡子孙有着过人才智,仗着聪明而不知进退,往往会成为家门的祸害。”

徐茂公的预言是正确的,但徐茂公虽然知道他会带来灾难,但却不忍杀他。

几乎与此同出一辙的是,诸葛恪有超乎一般人的才智,但他的父亲诸葛瑾也曾叹息:“这个孩子日后要么会光耀门楣,要么就会祸害我诸葛一族。”果不其然,诸葛恪日后被处以谋逆的罪名被诛杀。

隋朝有一个武将,他只允许自己的孩子学习《论语》、《孝经》,不让孩子们学习兵法,也不允许孩子结党营私。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

“多读书,广交朋友,如此聪明才智才会有德行的辅助,不至于偏离正道。反之,如果一个人只是凭借聪明才智,往往只会招来灾祸”。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黜了唐中宗李显以及唐睿宗李旦,临朝听政并主持局面。为了恢复李唐江山,徐敬业找到一个神似太子“李贤”的人,声称太子并没有死,拥立太子为帝,意欲拔除武则天。

此时,为徐敬业站台的还有大名鼎鼎的才子骆宾王。为了使得衷心于李唐的旧部云集响应,一篇千古第一檄文从骆宾王笔下诞世——《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将武则天批得狗血喷头,怒斥其败坏朝纲,祸乱李唐江山。与此同时,徐敬业拥兵十万对抗武则天。

然而很不幸,因为是临时拼凑版的士兵,并不能抵抗武则天三十五万的正规军,很快,徐敬业的讨伐便被平息了。

徐敬业兵败后,家人被牵连,自己被部下斩首,连同骆宾王一同被杀。更加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武则天不仅屠戮了徐敬业一家,就连徐敬业的爷爷徐茂公也没有放过。

武则天命人掘开徐茂公的坟墓,对其开棺鞭尸。其连坐程度之深,足见武则天之心狠。然而,当初李治决定立武则天为皇后时,徐茂公只是说:

“此乃家事,外人无需多言。”换言之,也就是默许了。

生前风光无限的

徐茂公,不料死后却难逃开棺鞭尸的结局。人称“半仙”的徐茂公,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的自己一语成谶,多年以后孙子徐敬业的“谋反”不仅祸及自身,而且连同家族一并被灭。

当初,李勣虽然明白徐敬业会给家族带来不幸,但却忍住没有杀他。或许,他是爱惜孙子的才能、智慧,又或许是因为他拥立武则天为后,而武氏几乎杀了所有的大唐子孙,上天要徐茂公赔上自己孙子的性命,以此回报李姓江山呢?

冯梦龙在《智囊》中这样写:“徐敬业十余岁,好弹射。英公每曰:‘此儿相不善,将赤吾族!’尝因猎,命敬业入林趁兽,因趁风纵火,意欲杀之。”

徐茂公的预言得到了验证,但悲剧已经酿成,即使再后悔,也只能接受现实。

一个人即使再聪明、机智,能力不凡,也要明白适时懂进退的道理,如果仰仗过人才智不懂收敛,没有道德、修养的辅助和铺垫,注定是走不远,也是难以长久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天赋异禀的人一朝陨落再无翻身时。

同样,也有一些人,他们慢条斯理,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却在一天天的“小火慢炖”和日复一日的修炼中,铸就了“抗打体制”,变得从容淡定。

这个故事,被明代大才子冯梦龙记录在《智囊全集》一书中。《智囊全集》收录了从先秦到大明朝间发生的1238个经典、启迪心智的历史故事,它们或者来自也是稗官,或者出自经史子集。

每一桩故事,都有真实历史背书。大到君王、朝臣的权术博弈,小至黎民的安身立命、发家致富的妙招。故事反常,出人意料。

读史,即是读故事,学习、领略古人的智慧。任何一个有人际交往困难、不懂与人斡旋、被人情世故困扰的人,都可以通过《智囊》即学即用,打破人生瓶颈。

《智囊》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宝典作品,素有“小资治通鉴”之称,康熙、乾隆帝将其视之为治国利器,一度被公认为“智慧禁果”,仅限于内部传阅。

读《智囊》即是读人性。处世,即是处事。身处人情世故的社会,每个人务必懂得一点一些人情世故,洞悉人与人间的利益规则。

智慧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的确确存在,一旦你拥有它,人生便等于开了“外挂”,左右逢源!

如果不曾了解过,不妨翻看《智囊》,让自己培养一些智慧、谋略,让人生路,越走越宽!明代大才子冯梦龙《智囊》,戳下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才智,面相,故事,武则天,孙子,孩子,徐茂公,智囊,徐敬业,大火,消息资讯,武则天,孙子,徐茂公,冯梦龙,徐敬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才智,面相,故事,武则天,孙子,孩子,徐茂公,智囊,徐敬业,大火,消息资讯,武则天,孙子,徐茂公,冯梦龙,徐敬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才智,面相,故事,武则天,孙子,孩子,徐茂公,智囊,徐敬业,大火,消息资讯,武则天,孙子,徐茂公,冯梦龙,徐敬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