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蒋冉Jiang
蒋冉Jiang
以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历史上的中国文明是从这些青铜时代的王朝中发展出来的。
那么,青铜时代的王朝对中国文明有哪些影响?
王朝继承
以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用“商”和“周”来表示时期和社会政治实体,
掩盖了商周国家之外有许多独立而有趣的替代物的事实。
然而,事实仍然是,
历史上的中国文明是从这些青铜时代的王朝中发展出来的
,因此它们的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国早期的历史文献以三个朝代(三代)来描述政治发展:夏、商、周。首都遗址和城市中心的发掘提供了这些朝代的主要信息,尽管重点是精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支持他们的农民。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皿是王朝统治者和他们虔诚的祖先之间,进行仪式交流的极其重要的物品。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一功能在公元前9世纪后期,
随着周王室权力的瓦解而衰落以及各州日益自主的活动。
这些国家及其扩张主义倾向的故事将留到第十章,但在这里让我们来考察早期王朝国家的兴起及其性质。
二里头是夏的首都吗?
没有文献将夏与任何特定的物质文化联系起来,但是二里头文化地区被认为是夏所在的地理区域。
因此,二里头遗址,作为最精心发展的领土等级和商青铜传统的起点,
已经被许多人认为是夏的首都。
此外,二里头地区还拥有一个早期的商代遗址——偃师,
该遗址的位置被解释为代表了文献中提到的商对夏的征服。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展了一项考古“寻找夏”的大型项目,结果将二里头确定为夏的首都。
这一指定并未被完全接受,许多学者仍在争论夏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如果是后者,此外,二里头和偃师的关系还有待界定。
尽管如此,我们在第八章中已经看到,
二里头是中国大陆上第一个公认的国家机构。
它的疆域不仅与后来的商朝重叠,而且它的青铜和玉器礼制、陶瓷、占卜和宫殿/寺庙建筑也延续到了商朝。
商早、中、晚期
从历史文献来看,商朝人经常迁都,这促使考古学家根据名字,来确定挖掘出的城市是以前的首都。
最早的商代早期青铜器遗址在偃师,大约6公里二里头以东。
它的建造之后是在现代郑州市以东85公里的二里岗的一个新的有围墙的遗址。这些遗址属于商代早期(公元前1600-1300年),
以郑州为都城命名为博。
依据是在该遗址发现的晚东周陶器上盖有博的特征,
而偃师被认为是文献中命名的西博。
早期的商朝分为四个阶段。
在第四阶段,一个新的城墙遗址在更远的北方靠近现代安阳城的地方被建造。环北遗址于1999年被发现,奇迹般地躲过了人们的注意。
有的学者将其归入商代早期,
有的学者则将其与二里岗四期归为商代中期。
环北在地理上与安阳西北的商朝晚期都城相切,在公元前1250年到1046年之间被四个阶段占据。
这个最后的商朝首都在甲骨文中被称为“大定居商”,但它显然被后来的周称为殷。
殷墟(意思是“殷荒地”)通常用于考古著作,因为它将在这里。
殷墟因其所藏的甲骨文而闻名于世,这些甲骨文揭示了晚商社会的结构、礼仪制度和宇宙观。
在殷墟,我们进入东亚原始历史。
皇家周
公元前1046年,周人猛扑过黄河 回廊从他们的首都在周元,并征服了殷墟的资本商。
虽然周是一个不同于商朝的民族。
但在消灭殷墟之前,他们分享了商朝的青铜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商朝互动,
尽管有时是敌对的。
新的周王把他的王朝首都保持在渭河流域,同时把家族成员分封在整个中原地区。
周时期持续了大约850年,经历了几次转变。在周王室保护伞下发展起来的地区政治在周中期独立,并开始扩张政策。
公元前9年中期,
青铜容器的使用发生了一场革命,标志着周王朝权力的衰落。
公元前770年,他们被逐出周元,标志着周中期的开始。
在考察二里头、商和周王室国家的形成和结构时,
我们面临三个问题:评估同期和历史追溯记录
,将这些记录与考古记录中的物质文化相协调,并区分政治边界和文化边界。
作为大陆上最重要的政治文化,这些国家受到许多效仿,
但物质文化的共享并不一定意味着征服或并入一个政治实体——正如周之前的朝代所证明的那样。
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为理解国家边界的性质提供了一把钥匙。
早期铭文
现代最激动人心和最重要的考古侦探故事之一,是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药店中发现了原始的甲骨文,并追踪其来源到安阳。
他们的发现导致了殷墟都城的发掘,并
对商朝国家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但仅限于商朝晚期。
有关狩猎、军事活动和接受贡品的甲骨文提供了有关事件和行为的信息
,补充了殷墟的考古遗迹,揭示了一个成熟的分层社会、城市化的生活和宫廷文化。
从大墓和祭祀墓葬中,可以看出在财富和地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异。
商代甲骨文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占卜传统,但有一些重要的不同。
使用的骨头几乎完全限于牛的肩胛骨或鸟的胸甲——不再有鹿、猪或羊。此外,它们与铭文一起出现,令人想起新石器时代早期贾湖龟壳上非常早期的类似文字的雕刻,尽管没有直接联系。
在殷墟发现了200,000多块商代甲骨,其中48,000块刻骨的甲骨已经出版。最近在郑州发现了更多的例子,
在周以前的首都,甚至在殷墟发现了周的甲骨。
甲骨文字是从刻有符号和标志的陶器发展而来的。
这些大多是雕刻的,但也有一些是在商代早期用朱砂毛笔书写的(第三阶段)位于山东的站点。
骨头本身被小心翼翼地刮在背面,一排排大约一厘米长的椭圆形空腔被挖空;占卜师将一根加热的金属棒插入洞穴,在商朝国王向他提出“指控”(问题)后,在前表面产生裂缝。
裂缝(不要与然后占卜者“读取”胸甲部分的关节,为国王提供答案:这是一个狩猎的吉日吗?收成会好吗?
甲骨文本身表明,
被俘虏的西羌人经常被用来加工骨头进行占卜
——当他们的马术没有价值或被用作牺牲者时。在商代晚期和周初,族徽和青铜器上的铭文成为一个额外的信息来源。
最初很短,铭文通常是纪念性质的,经常指祭祀或礼物,巩固人、祖先和神之间的关系。这些发现为社会政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也是确定其他考古发现年代的重要机制,
特别是在大多数早期周青铜器铭文出现的渭河流域。
商国家机构
商都城,商朝的都城都有夯土平台和精英建筑的地基。
这些建筑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在复合墙或城墙环绕的区域内,形成了各种规模的宫殿/寺庙建筑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可以看到资本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
,以及参与城市活动的人数的增加。
与没有城墙的二里头不同,偃师的第一个商代遗址有双层围墙,先是80公顷,然后是200公顷的外围护城河。
这些建筑是在最初的的宫殿建筑群建立后,
由于保护变得必要而相继建造的。
起初,城墙似乎是不必要的——这就破坏了偃师是在夏征服时期作为商朝遗址而建立的假说(表面上是在二里头)。
不同寻常的场地特征是在皇宫附近的内城墙内有一个4公顷的储藏区
,皇宫的排水设施,以及一个从护城河供水的池塘。
宫殿建筑群包括四座带围墙的庭院建筑,两座无围墙的长建筑,以及靠近池塘的两处发现人类和动物骨骼的地方。
这些遗骸被解释为祭品;因此,
偃师宫提供了第一个明确的证据,证明了在一个精英区域内的仪式活动。
像之前的偃师一样,郑州也是一个双层城墙和壕沟的遗址,内城墙形成一个不对称的矩形,占地300公顷。
外护城河最近才被发现,
它将城市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改变了我们对城市内外活动的看法。
在内城,
至少有20座宫殿或寺庙建筑的地基被挖掘出来
,还有一些青铜发夹暗示着精英女性的存在。这个“城市”很早就被确定为一个“仪式中心”。
和偃师一样,精英住宅和仪式活动与群众有效隔离,
群众既不能参与也无权参与精英政治的深奥仪式。
墓葬中青铜器的数量与墓穴的大小相关,分为三个等级:统治阶级、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尽管每一个等级都可以再划分有趣的是,任何早期商朝“国王”的坟墓都还没有被确认。
20世纪90年代在郑州发现了外墙和护城河,“部分包围了最初已知的有城墙的城市,并可能包围了18平方公里。
在两堵墙之间是两个青铜铸造厂、一个骨作坊和几个墓地。
而另一个墓地和陶器作坊位于外墙之外。
骨骼作坊的一条沟渠中有人类头骨——许多头骨的顶部被锯掉了——暗示着甚至在生产过程中对生命的控制。没有生产玉石或象牙的作坊;
这些东西一定是从南方进口的?
在城墙之外,郑州被包围了40个遗址的等级分布在40平方公里以上,但到商代早期,中心遗址在偃师、东峡峰、盘龙城和环北有前哨。
洹北,创建于公元前14世纪下半叶,位于郑州以北160公里处。它代表了商朝重心向黄河西北的转移,
可能反映了从商朝势力的中心点统治整个华北平原的需要。
一个平台上有九栋或更多的房子,每栋房子都有独立的楼梯通往平台。
与郑州不同,许多牺牲者被纳入了基金会:人以及猪,羊和其他动物。
环北长城计划占地470公顷(2.15×2.2公里),在遗址废弃时尚未完工。居住了不到一个世纪,被故意疏散并放火焚烧,
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殷墟建筑群。
有一些证据表明,殷墟的居住始于环北建立期间或之前,殷墟的布局不是整体规划的,而是分阶段发展的,以适应当前的需要。
殷墟的精英职业可能是环北难民在现有社区内建立的吗?
殷墟的晚期大都城
殷墟的晚期商都是无城墙的,城市面积25平方公里,横跨洹河。以附近现代村落命名的几个区在功能上各不相同,
例如:小屯的宫庙建筑群和西北岗的皇家公墓。
贵族和平民的街区和墓地是按血统组织的。
制造骨器和青铜器的工业作坊散布在居民区。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人口密度很高。
从包含非本地陶器的坑建筑判断,许多居民是从周围地区迁移进来的 小屯宫-寺庙建筑群没有围墙,坐落在洹河的一个弯曲处。
一条沟渠已经被确定为该建筑群的一部分
,但学者们还不能确定它是否真的是该遗址的一部分。
建筑群由夯土地基上的四个建筑群组成,许多包含献祭的人类和动物,从南到北排列,它们支撑着南门、两侧是东殿和礼器殿的大厅、另一个大厅和北端的寺庙;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独立建筑。
参考文献:
《商周青铜器凤纹图像研究》
《商周铜器纹饰技术的三个发展历程》
《夏商周青铜礼器艺术的发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