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金朝皇帝完颜亮,相信很多人会产生两个印象:第一是完颜亮为人残暴狂妄,第二则是完颜亮生活荒淫。但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完颜亮其实还是个文学家,完颜亮的文采在辽金历史上也堪称才华横溢,而且完颜亮称帝之前,和金朝境内的原辽宋文人也有一定的交往。但是和一般的文青只知道舞文弄墨不同,完颜亮还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因为野心,完颜亮走上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也因为野心,导致完颜亮陷入自爆。
金朝皇统九年,西元1149年,金朝宗室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了当时的金朝皇帝完颜亶,然后自立为皇帝。
其实个人觉得,金朝之所以在长达百年的存续期间,始终没能吞并南宋,很大程度也和金朝的政局不稳定有关。因为金朝存续只有一百多年时间,但是皇位继承问题始终没能形成一种稳定的机制,同时金朝的政变爆发频率也不断。甚至金朝后期,金朝面对蒙古大军压境的时候,金朝内部依旧爆发政变。这种局面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损耗了金朝的国力。
完颜亮做了皇帝以后,立刻对金朝的一些贵族展开了清洗,防止朝廷中存在反对自己的人。随着完颜亮认知范围内的反对者都悉数被自己消灭掉,完颜亮决定干一件堪比金太祖、金太宗的大事儿——那就是挥师南下,灭掉南宋。
于是完颜亮先是迁都的燕京,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然后开始进行物质征集工作:包括武器的生产制造,军队的征发,准备对南宋发动致命一击。
金朝正隆六年(西元1161年),完颜亮纠集六十万金军,对南宋发动讨伐。其中,完颜亮兵分四路,其目的大有一鼓作气吞并南宋的意图。
这四路金军:
第一路,经过海路进攻南宋朝廷的驻地——杭州。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如果能一举端掉南宋的指挥中枢,让靖康之难重新发生,这样,南宋多数领土都可以传檄而定。事实上很多年以后,元对临安的围困,很大程度也有这样的战略意图。
第二路,则是进攻江陵一带。这一地区算是南宋整个防线中比较关键的一部分:向西连接川陕方面的宋军,向东则联络淮西方面的宋军。这一路的金军目的是为了让南宋的东部和西部首尾无法相连;
第三路金军对四川地区发动进攻,最后一路则攻打寿春一带。
从战略布置角度来看,完颜亮完全打算依靠军力优势,压垮南宋,同时也希望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效应,让南宋君臣先吓破胆,而后不战自降。
3、众叛亲离
打从南宋皇帝赵构和被完颜亮搞死的金朝皇帝完颜亶签订和平协议以后,赵官家已经做了好多年的太平天子。所以对于金兵的南征,赵构一时间吓破了胆——尤其是听说金兵已经征发六十万大军的消息以后。
要知道,此时和当年南宋草创,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当时北方还存在大量的抗金起义军,对金兵起到了拖延,南宋也有岳飞、韩世忠这样能打的将领,在军事上和金兵叫板。而完颜亮时代,北方抗金运动已经基本上偃旗息鼓,而当你能打的南宋部队,也都出现衰败。
所以最起码从赵官家的视角来看:金兵比当年强大,但自己的基本盘不如当年。
于是赵构只好故技重施:那就是继续弄一些大船,带着朝廷去海上躲避金兵追杀。
就在南宋朝廷慌作一团的时候,右丞相陈康伯挺身而出:如今南宋已经退无可退,金兵势头正大,如果不加以抵御,南宋必然全境丢失。
在陈康伯的游说之下,南宋朝廷这才硬着头皮,打算抵抗到底。
而这时候,金兵已经高歌猛进,夺下了淮西、扬州等地。于是陈康伯推荐中书舍人虞允文,让赵官家指派虞允文负责督导前线的宋军,抵抗金兵。
等到虞允文抵达前线的时候,情况比虞允文想象的还乱:南宋各军的高级指挥官没有赴任,导致军事指令得不到落实,而基层士兵更是没有底气和金兵交锋。
于是虞允文抓紧时间,把高级指挥官们都找来,晓以利害,然后开始整顿军务,在虞允文的努力下,南宋军队这才按部就班,准备迎战南征的金兵。
再说金兵那边。由于金兵南征一路上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这让金兵不断膨胀,同时也导致警惕性丧失。
因此,当十五万金兵准备在采石矶渡河的时候,遭到了南宋军队的打击。其实正常情况来说,渡河部队在渡河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何应对敌人的防御措施。但是由于之前金兵的征伐太顺利,这也导致南宋军队的伏击,让金兵有种意外的感觉。就这样,在采石矶,金兵遭遇重创。
采石矶一战后,宋金双方的士气发生逆转:南宋军士认为金兵不过如此,作战意志更加坚定。反倒是金兵群体内部出现了阴谋论:甚至认为之前那么顺利,是宋人诱敌深入的诡计。
就在完颜亮为采石矶一战大为恼火的时候,在金朝的北方,金朝宗室完颜雍在部分大臣拥立下称帝,一时间,金朝同时有了两个皇帝——毕竟,完颜亮并没有宣布退位,而且确实一直保持皇帝尊号。
完颜雍称帝的消息也让完颜亮知道:在南宋地盘上折损这么多军队,自己威望受损,想要把威望找补回来,就得继续攻打南宋。于是完颜亮勒令自己部下的军队,必须在三天内越过长江,否则将领全部处死。
三天内越过长江?否则处决?这根本无法做到。很多金国将领暗自思索。而部分将领考虑到此时完颜亮已经是军中天子,朝廷已经换了天子。于是索性发动兵变,杀死了完颜亮。
随着完颜亮一死,金朝南征宋朝的这个计划,也随之彻底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