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皇帝是九五之尊,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可是高处不胜寒,身处至尊之位的皇帝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被夺权。
特别是对于出身贫寒的朱元璋来说,更是小心翼翼敏感多疑,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于任何可能威胁到皇权统治的人,他都会想尽办法铲除。
为了自己大明朝的稳固,朱元璋可谓是有些忘恩负义。
对于当初与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朱元璋也将他们视为心头大患,所以朱元璋要么找借口将其杀害,要么想尽办法将其权力架空,安排闲职。
但是朝中不能无人,在李善长的推荐下,胡惟庸开始被朱元璋重用,其一路高升,成为了宰相,位居百官之首。
可是当这位被朱元璋敬重的宰相邀请朱元璋来家中喝酒时,朱元璋走到一半就突然下令将其全家斩首。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是朱元璋喜怒无常残忍血腥,还是另有隐情呢?
胡惟庸独断专行
胡惟庸官至宰相之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让其逐渐迷失,多年掌权,日益骄纵跋扈,开始了独断专行。
文武百官上奏的奏折,胡惟庸都会先于朱元璋察看,对于不利用自己的信息或者弹劾自己的信息,胡惟庸都会按下不报告,甚至将会将弹劾的官员杀害。
然而对于送金银财帛,古董珍藏前来求官的阿谀奉承的小人们,胡惟庸却会竭尽全力安排。
无所忌惮的胡惟庸竟然还私吞过高句丽进献给朱元璋的贡品,大将军徐达因为看不惯胡惟庸的胡作非为,便将胡惟庸的罪行上奏给了朱元璋。
得到消息的胡惟庸以重金诱惑徐达身边的守卫福寿,想要趁机杀死徐达,没想到被守卫揭发,大将军徐达逃过一劫。
但是另一位弹劾过胡惟庸的朝中大臣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御史中丞刘基生病,朱元璋派宰相胡惟庸带御医去探视,没想到胡惟庸却趁机对刘基下毒,最终刘基不幸去世。
面对胡惟庸妄图掌握朝中大臣的生杀大权的狂妄行为,朱元璋愤怒至极,但是却找不到证据可以证明这些事情是胡惟庸所为,于是便没有了可以惩治胡惟庸的正当理由,只得暂时作罢。
结党营私欲图谋不轨
日益膨胀的胡惟庸有一次在老家,发现井中竟然长出了石笋,为了巴结宰相,身边的谄媚小人便说这是吉兆,预示着他有望成为新一代君王。
听到此话,胡惟庸的心中不觉得更加高兴和自负,渐渐地有了想要谋反的心思。
后来吉安侯陆仲亨因为擅自乘坐驿车从陕西回来,朱元璋大怒,惩罚他去抓捕盗贼。
平凉候费聚因为沉迷酒色被朱元璋责罚去西北招降蒙古,可是他却无功而返,又被朱元璋严厉斥责。
面对朱元璋的斥责,两位每日惶惶不可终日,非常害怕自己像别的大臣一样被朱元璋杀害。
于是胡惟庸便找到两位意图与他们结党,面对他们的犹豫,胡惟庸直接对他们威逼利诱,让他们在外面招兵买马,计划实施造反。
可是在造反计划没有实施之前,胡惟庸的儿子乘坐马车在闹市上奔驰,不幸坠于车下,当场死亡,愤怒的胡惟庸直接将车夫杀死。
知道此事的朱元璋怒火中烧,命令胡惟庸偿命,胡惟庸请求用金银财宝赔偿,没想到朱元璋不答应。
为了保命,害怕极了的胡惟庸便决定提前造反。
邀请朱元璋品尝井中美酒
于是,胡惟庸禀告朱元璋称自己家中出现了一件奇特的事情,水井里面打出来的不是水,反而是美酒,如此奇妙的事情肯定是大明朝的祥瑞之兆,想要邀请朱元璋去品尝美酒。
水井里面出美酒?想想就知道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尽管觉得这可能是一场鸿门宴,但是顾忌宰相的面子,朱元璋还是答应前往,想要看看胡惟庸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当朱元璋乘坐帝辇来到西华门的时候,突然一个小太监冲到车马前拦住了去路。
惊扰圣驾可是要被惩罚的,可是小太监即使被士兵拿下打个半死,还是不肯离去,小太监拼命指着宰相胡惟庸家的方向。
朱元璋觉得很奇怪,隐约觉得似乎有大事发生,于是他走到了小太监身边,小太监在朱元璋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听完小太监的话,朱元璋脸色突变,寒毛卓竖。
神色紧张的朱元璋立马登上城楼,没想到朱元璋竟然看到胡惟庸院中全是手握兵器的士兵,这是要造反的节奏。
朱元璋这才明白,原来胡惟庸是想要借着喝酒的幌子,为自己设下鸿门宴,趁机将自己拿下,以便他可以做皇帝。
来不及细细调查事件到底如何,本着“宁可错杀一万不可错过人”的原则,朱元璋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他立刻下令,命令士兵捉拿胡惟庸并且将其满门抄斩。
胡惟庸被杀之后,朱元璋害怕再出现第二个胡惟庸觊觎自己的皇位,于是便趁机废除了宰相制度,将皇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于是胡惟庸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后来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胡惟庸案的矛盾性,如果胡惟庸真的要以邀请朱元璋喝酒为名来起兵造反,朱元璋怎么会在城楼上看到院子里面满是士兵,这些士兵不是应该躲起来吗?
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有众多官员上奏指出胡惟庸要造反,那么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怎么还会去赴宴呢?
面对众多疑点,有学者得出了是朱元璋故意为之的结论,为了以合理的理由杀害这位掌握了朝中大权的宰相,所以朱元璋给胡惟庸按了一个意图造反的罪名。
当然了,胡惟庸造反是真是假现在已经无法判定,但是胡惟庸案牵连广大却是事实,朱元璋前后彻查将近十年之久,诛杀达三万人,成为明朝一件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