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更新的剧集中,被擢升至丞相的胡惟庸戏份甚多,随着刘基的告病还乡,可以说在朝中大权独揽,志得意满;众多功臣武将也与他结交甚密,对其马首是瞻。
储君朱标在车辇中也和燕王朱棣谈论起父皇对胡不放心,暗示朱元璋让他同时掌握行政、监察两项大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放松警惕、露出“狐狸尾巴”。
那么胡惟庸是何许人也,在朝中又做了什么让雄主朱元璋都很不放心呢?
今天这期,我们就来挖一挖胡惟庸其人、其事。
胡惟庸(?—1380年),濠州(今属安徽定远)人,与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是李善长同乡,同时也是朱元璋麾下“淮西功臣集团”的成员。
他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
洪武三年(1370年),在朱元璋除掉了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自己的情报主管杨宪之后,胡惟庸逐渐进入他的视野。胡惟庸也凭借处事谨慎、迎合圣意而荣宠日盛。
在剧中,他准确捕捉到淮西武将集团的意图,抛出了精辟的“上船论”;对朱元璋的脾气秉性也做了准确的评价,可以说是对朝局“洞若观火”。
洪武六年(1373年),在李善长的推荐下,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从此开启了多年独霸相权的权力之路。
时间长了,朝廷与地方上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将,纷纷开始走他的门路。胡惟庸也日益骄横专权,凡是有不利于自己的奏报,他便扣留下来不上报,后来甚至过分到连涉及生杀予夺的大事也不报请明太祖便独断专行。
徐达对他深为厌恶,曾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为此大为光火,竟然买通徐达府上的身边人福寿去加害徐达,但未能成功。
由于浙东集团(洪武朝另一大政治势力)的领袖人物、御史中丞刘基层在圣上面前弹劾他,他便乘机派遣庸医为刘基诊治,自此刘基病情日益沉重,四个月后病亡。
胡惟庸在刘基身亡后更加无所顾忌,为了进一步拉拢韩国公、太子太师李善长,他将自己的侄女嫁给李善长之子李佑,企图通过这层姻亲关系进一步巩固朝中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在剧集中总有胡、李二人在一起筹划政事的镜头。
《明史》记载,胡惟庸定远老宅中突然生出石笋,且出水数尺深。平时围在他身边的溜须拍马者纷纷说这是祥瑞之兆,还添油加醋地说胡家祖坟上没到晚间就出现火光。胡惟庸听了十分高兴,“祖坟冒了青烟”也让他开始有的异心。
后来,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因犯错收到朱元璋的申斥与责罚,二人惊恐不已。他俩见胡惟庸相权在握,就开始与他频繁往来。
一日在酒席上,胡对他俩说“我等所干的事多不合法,一旦被发觉将怎么办?”看到两人惶恐。胡惟庸于是令他们在外面收集兵马。除此之外,胡惟庸还与亲信陈宁在中书省阅览天下兵马簿籍,并利用各种机会广收心腹。
《明史》记载,胡惟庸甚至还曾经联系北元的残余势力与东瀛倭寇图谋举事。但他的“大计划”却因为自己儿子的死而被迫提速。
儿子坐马车奔驰过市,坠死于车下,胡惟庸闻之大怒,将车夫斩杀。明太祖朱元璋大怒,让胡惟庸偿命。胡惟庸请求进行经济补偿,但大老板朱元璋不允许。胡惟庸畏惧之下,便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商讨筹划,并且联络依附于自己的武将。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占城国(今越南中北部地区)前来进贡,胡惟庸等人知而不报,还是宦官碰巧看见后才报至朱元璋。眼里从来不容沙子的老朱怎能忍受,右丞相汪广洋被赐死,胡惟庸也是危如累卵...
俗话说“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第二年正月,胡遭到亲信涂节告发,朝中与胡惟庸有怨的官员也纷纷进行弹劾。朱元璋下令彻查,后连不光是胡惟庸本人被诛九族,他的亲信陈宁、甚至连告发者涂节也因为深陷案中被咔嚓掉了。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中书省,不再任选丞相,同时还下诏规定嗣君也不得再立丞相。至此,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实行的丞相制度,在延续了上千年后正式终结。
各位留意,直到胡惟庸身死,著名的“胡惟庸案”实际上还尚未爆发。
直到他死后的第五年,他害刘基、派人通倭、外联北元、劝说李善长谋逆等罪迹因为各种案件一一被牵连出来,朱元璋大发雷霆,为肃清逆党,前后被株连者达三万余人。
被划为“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等一公二十一侯,史称“胡惟庸案”。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宰相,相信后续还有很多胡惟庸的精彩戏码上演,大家拭目以待,一起看看老胡是如何在老朱的凝视下、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的吧。
好啦,这期我们就讲到这里,对于剧中人物感兴趣的可以看我之前发布的《山河月明》人物系列。
还请喜欢《山河月明》这部剧的朋友多多评论、点赞和转发,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