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明风华》播出之后
关于明英宗朱祁镇的热度只增不减
在此过程中,这个已经逝世八百多年的皇帝
还“荣获”外号“大明战神”
不过,观众可不是由衷地在赞赏他
而是拐弯抹角地在讽刺
至于朱祁镇打仗到底有多烂
我们可以从那场著名土木之变探得一二
作为 “好圣孙”朱瞻基的嫡长子
朱祁镇并没有那份上天注定的才干
九岁登基的他,曾被喻为是少年天子
但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
就算坐拥江山,也很难把实权握在手上
但幸好就算朱祁镇还处在懵懵懂懂的阶段
太皇太后张氏却是个头脑清醒的人
在张氏帮忙治理国政的那些年
她坚决不让外戚插手朝政
还时常把宦官王振骂得狗血淋头
导致王振在她手下大气也不敢喘
至于这个张氏为何要如此针对一个太监
各位看官不要着急
王振在后面的事件中可扮演着重要角色
朱祁镇十六岁那年,太皇太后终归还是驾崩了
不管是不是赶鸭子上架
朱祁镇这一国之君都得担起责任来
拿到实权后,正值年轻气盛的岁数
朱祁镇也想效仿父亲
大张旗鼓搞个盛世出来
但可惜,朱祁镇空有抱负没有能力
属于半灌水响叮当的类型
不仅没有干出什么业绩
还把宦官王振给提拔了上来
把那些朝臣气得吹胡子瞪眼
在这里就要好好介绍一下王振这个人了
朱祁镇还是太子的时候
王振就自阉入宫当了他的随侍
因为曾考中举人,知识水平也还行
所以尽管身体不完整了
但王振心里始终都还有个当官的梦
朱祁镇刚刚登基那年
王振就在他耳边念叨要用重典治国
恨不得自己亲自操刀指挥朝政
后来没有了太皇太后的压制
王振猖獗的本性开始暴露
仗着朱祁镇对他的信任
一张爱讲是非的嘴恨不得从早说到晚
朱祁镇呢,也是个心急想吃热豆腐的人
他三次北伐,还命令郭琰再造下西洋的海船
想要马上治国安邦,一展雄风
但眼光鄙陋的他却只看到了面前一丁点的利益
忽视了隔壁正在蠢蠢欲动的蒙古
在朱元璋和朱棣时期
他们对蒙古采取的措施
都是一边压制一边扶持
让他们自己部落之间相互制衡
这样只要不闲得慌
蒙古就压根没那个精力想着入侵大明
也没有实力能够跟明朝对抗
然而在朱祁镇时期
长久的放任不管和轻视
蒙古这个朝贡国家
居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偷发展起来
几次挑衅不说,做事还十分不要脸
蒙古本是游牧民族
农业与工业都不发达
所以想要获取一些生活必需用品
他们都不得不从明朝这里钻空子
朝贡体系在大明由来已久
只要周边的小国家派使者来访
并带点自家的特产表示尊重
明朝都会大方会送礼品和赏赐
其中包括金银珠宝、丝绸马匹等等
并且还是按照人头给,使者来得多
得到的回礼就自然多
这样看来,朝贡对于明朝来说
简直就是一桩亏本生意
但为了自己大国的体面
明朝硬是把这项外交活动延续了百年之久
朱祁镇在位的时候
奸诈狡猾的蒙古专挑软柿子捏
只要没钱用了就来朝贡一次
赚得盆满钵满不说
脸皮还越来越厚
1449年,也是正统十四年
长了八百个坏心眼的蒙古居然又来朝贡
差点没把“贪婪”二字写在脸上
而且这一次他们还带了整整两千个使者
简直就是想干票大的啊
太监王振本来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他也能从其中捞得不少油水
但1449年,蒙古实际上只来了两千使者
却在登记表上谎称来了三千人
这完全就是想把大明给亏死的态度
这样大的胃口,就连王振也自愧不如啊
为了让这些蒙古人摆清楚地位
王振决定借此机会好好整治一下他们
所以不仅认真清点了人数,赏罚分明
还把蒙古使者得到的恩赐收刮大半
本来蒙古想要高价卖出的马匹
也被王振把价格压到了五分之一
所以总的来说
蒙古此次朝贡算是白来一遭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本来想好好宰一顿的蒙古没能如意
就想另辟蹊径,借此为由发难于大明
毕竟你明朝要面子
我们蒙古也要面子的不是吗
于是同年七月
蒙古太师起兵南下,从大同一路直逼
妄想一下子就能端了紫禁城
刚刚二十出头的朱祁镇
面对这样的局面一时间也手足无措起来
恰巧这个时候
他的心腹王振出了个馊主意
皇上你不是想大展拳脚吗
眼下可就是个可遇不可求的好机会
只要你御驾亲征打了胜仗
到时候还怕天下的老百姓不认可你吗
头脑简单的朱祁镇一听
觉得这个注意真是甚妙啊
朕就是要亲自上战场
让你们看看老子的雄风
于是这个对兵法一窍不通的弱智儿童
就这样听信了王振的谗言
上战场杀敌去了
不过这还不是土木堡之战最离谱的
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是
朱祁镇居然把备战这样的关键的活
全权交给了王振去办
王振想着,放心交给我吧
我一定会搞砸的
便仓促之中集齐了二十万大军
对外声称他们有五十万兵力
可就这二十万人还是整个京师东拼西凑而成的
简直就是既无准备也无纪律
并且,王振还根本没有考虑后勤与粮草问题
就像是做作业的时候
胡乱写了两笔就交差一样
朱祁镇也是真傻,这么明显的纰漏都没看出
还意气风发的要去打蒙古
他刚刚带领部队出城不到两天
就如同无头苍蝇找不遭到了
你说这又不知道敌军的确切位置
还一路上饿着肚子
哪个士兵的志气能高昂起来呢
并且天公还不作美
接连几日的阴雨绵绵把气氛烘托得十分低沉
前往大同的路上隔几步就有尸体,非常骇人
本来信心满满的朱祁镇见着形势不对
就想马上班师回朝
但仅仅出征几天
还没和敌军碰面就这样灰溜溜往回走
岂不是伤了他这个当皇帝的面子
朱祁镇转念一想,决定绕路回师
便打算从靠近大同的蔚州绕道
蔚州是王振的老家
如果能从蔚州回去,那就是给了他衣锦还乡的机会
为了好好在乡亲们那里露露脸
王振急忙赞同了朱祁镇的决定
并替他背了黑锅
路过蔚州,声势浩大的二十万军队
的确给王振长了好大的面子
一想到部队会踩踏当地的庄稼
作死的王振又开始瞎出注意
让大家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驻扎
天亮后按照原路撤军
就是这个荒唐的决定
让明军遇上了追赶而来的蒙古瓦剌大军
趁着明军不备,瓦剌举全力发动了总攻
作为游牧民族,瓦剌士兵本来就身强力壮
在实力上面狠狠压了明军一头
再有经过前面几天的连夜赶路和食不饱腹
明军早就已经士气不振了
所以面对瓦剌的来势汹汹
明军基本上是全军覆没
在混乱之中,御驾亲征的朱祁镇还被蒙古俘虏
造成这样悲惨的结局
宦官王振可谓是罪魁祸首之一
看着尸横遍野的惨况
将军樊忠再也无法隐忍心中怒气
举起手中的大锤就把王振给锤死了
但仅仅杀了王振
俨然是无法挽回土木之变造成的巨大影响的
先不说朱祁镇被俘这样的奇耻大辱
就说他在御驾亲征出发的时候
基本带走了朝廷中有声望的大半文武官员
而这些官员也基本在土木之变中战死
让后来的明朝在人才方面极其紧缺
至少让发展滞后了几十年
这场著名的土木之变
也成了朱祁镇的成名之战
无条件信任宦官王振
是朱祁镇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国之君,凡事不经过自己的思考
就这样草率做决定
朱祁镇给人的印象
就如同是没遭到社会毒打的傻白甜
至于“战神”的称号
各位看官在知道了来龙去脉后
就很容易能够理解这是讽刺意味了吧
对于朱祁镇的军事能力
你又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