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政变之一,宣武门事件是李世民和唐朝的转折点。然而,如此重大的政变却在史书上留下了无数的疑点。其中之一就是:射杀李建成不慎坠马后,李世民突然从史料中消失,直到一切尘埃落定,李世民才再次出现。
《资治通鉴》:世人呼之,元吉以弓射人,屡次不及,世人射楼而杀之。天下人马伊走进森林,被树枝卡住,起不来……很长时间!
从射杀李建成摔下马到“跪奶”,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2000多人报仇攻城等等。史书上没有李世民的记载。莫非李世民真的在这个时期休养?原来李世民干的是这件更大的事!
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手下冯离、薛万彻率领东宫、齐王府两千精兵赶赴玄武门,准备为太子齐王报仇,一场激战随即爆发。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俄东宫、齐府两千精兵奔袭玄武门。
一句“战久,箭中内殿”,可见战斗时间长,而且激烈,连箭都射中了内殿。
在如此漫长而激烈的战争中,李世民还在一个史书上没有提及的地方休养生息,实在是说不通。
作为李世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即使有病也应该挺身而出,鼓舞士气。而且,李世民南下北上,刚好摔下马来,动弹不得?
所以,应该是史书刻意隐瞒了李世民的踪迹。那么,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还有哪些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杀死李建成,而是为了皇位。
626年六月初四,宣武门事变爆发,李渊将军政大权拱手让给秦王李世民。当时,萧御、陈叔达对李渊说:“秦王已经征服了乾坤,领地归心。“他们要求李渊交出军政大权,不会有更多的事件发生。事实上,如果李世民不交权,李世民可能会杀死国王,这是对李渊的威胁。
六月初七,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并正式下诏:“从今以后,军国大事,由太子执行,而后皇上必闻。”八月初九,李渊退位为太上皇,禅宗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即位称帝,次年改元贞观。
看李渊的态度,如果不是李世民武力威胁,他怎么会这么快交权呢?
由此可见,玄武门政变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渊。整个政变有两个战场:一个是杀了李建成,一个是囚禁李渊,逼他退位!所以,对于李世民来说,更重要的是囚禁或者控制李渊!毕竟如果李渊还在位的话,那么李世民就有可能被处死,反正李渊还有别的儿子。
那么,李世民真的囚禁了李渊吗?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桩丑闻,但是通过一些诡异的细节可以看出,李世民隐身并不是为了疗伤,而是为了解决李渊的问题。
回顾整个玄武门事件,李渊的行踪十分可疑:无论是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还是冯礼、薛万彻等率领2000人攻宫,李渊为何悠然自得”船在海池”不知不觉?
漂流于海潭之上,世人使尉迟景德入守,景德持甲持枪,直至上位。上位大惊,问道:“今日大乱,何人为恶?汝为何在此?”
当李建成的部下攻打王宫时,李渊还在“海池泛舟”。
这时,当李世民派尉迟敬德进宫看守时,李渊大惊,知道“有人谋反”。宫里这么多人,竟然没人听到外面叮叮当当的声音,也没人报告给李渊?(这里虽然提到了李世民,但并没有说李世民在哪,还是看不见)
唯一的解释:李渊“划船海池”是虚构的历史,或者李渊被囚禁在海池船上,却说是“划船海池”。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据史料记载,进宫的有李世民等11人。这么小的兵力,一下子干掉李建成是可以的,可是怎么关押侍卫众多的李渊呢?
原因很简单。李世民率领“苏养八百壮士”入宫控制李渊。由于玄武门守卫常和已经被李世民收买(出土的常和墓志铭有此记载),李世民完全可以调兵入宫。
《新唐书·文德长孙皇后传》:方领众将进宫授甲.....继母安慰,众人感激不尽。
看样子,李世民是率领秦王府精锐入宫的。自从秦王府的精锐入宫,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建成的手下攻打秦王府的时候,秦王府剩下的手下都“毛骨悚然”,因为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主力跟随李世民干大事。
至于将长孙皇后带入宫中,估计是政变爆发后,李世民需要她安慰李渊妃。
这些细节再次证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的最终目的非常明确。根本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渊。
综上所述,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在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清剿死党,长孙皇后安抚妃子后,立即率军控制李渊及其重臣。至于囚禁李渊和大臣的地方,可能是在海池,因为这里四面环水,更便于防御,所以史书上说李渊“泛舟海池”,或许是没有错,但去海池泛舟也不是李渊愿意的。
在出土的敦煌文献中,学者们整理出了一本书,那就是初唐时期的民间故事书《唐太宗入冥记》。书中,记载着一句话,为何前宫杀兄,后宫囚禁慈父?”
由此可见,李世民囚禁李渊的事情早就在民间流传,只是这样的丑闻被李世民掩盖了。所以史书上记载,李世民突然消失,直到尘埃落定才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