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这东西,说难拿就难拿,说容易拿也容易拿,得看你有没有这个力量,而朱祁镇恐怕就是这种矛盾的集合体了。
在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落魄地回国,被弟弟朱祁钰囚禁在南宫之中,这时候的他极度渴望拿回本来就属于他的皇位。
可是朱祁镇自己作死啊,大明五十万精锐加大半个朝廷都被他给毁了,这时候是没有人敢保朱祁镇的,谁保都得被骂。
作为政治老手的孙太后,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朱祁镇早已失去了人心,而朱祁钰又是自己一手扶上来的,加之护国有功,这时候的朱祁钰正是民心所向,谁想动他都是死路一条,包括孙太后。
不过孙太后也是玩了一辈子心机的,她不能扶持亲儿子朱祁镇,只能曲线救国,先让郕王朱祁钰监国,再立孙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最后才在于谦等人的建议下让郕王继位,这就等于告知了世人:朱祁钰只是代理皇位,到时候皇位还是得回到英宗皇帝朱祁镇一脉。
乙丑,皇太后命郕王监国。戊辰,帝至大同。己巳,皇太后命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辛未,帝至威宁海子。甲戌,至黑河。九月癸未,郕王即位,遥尊帝为太上皇帝。
如果不是朱祁钰一再在迎回哥哥的态度上犹豫不决,以及在景泰三年贸然废掉侄子朱见深,另立亲生儿子朱见济,恐怕朱祁镇要夺权还真没那么容易。虽然这事在我们平头百姓看来是很合理的,凭什么朱祁钰拼死拼活的,最后全给朱祁镇一家做嫁衣裳了,可这在封建礼数森严的禁宫之中,却不像我们想的这么简单。
自古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朱祁镇是宣宗皇帝朱瞻基的长子,母亲乃是宣宗皇后孙氏,为了立孙氏为后,宣宗甚至逼迫原皇后胡氏下台,开大明朝第一例废皇后事件。要论立嫡立长立爱,朱祁镇不管哪一项都是顺理成章的大明继承人,而郕王朱祁钰的母亲只是吴贤妃所生,爹不疼娘不亲的,离继承皇位那是八百杆子都打不着的事。
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钰是不可能做皇帝的,现在给了他坐了七年的皇位,本应该知足了,可他却恋权不顾兄弟侄子死活,孙太后虽然清楚,但也无法干涉太多。稍微看过一点书的人都知道:让位这事说着好听,但有哪一个接受者的背后,不是有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支持着的,当时朱祁钰风头正盛,军权全部在于谦手上,而朱祁镇这边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太上皇,这时候让朱祁钰让位,那真是茅坑里点灯——找死。
更重要的是,自朱元璋时期起就规定“后宫不得干政”,
“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
,孙太后作为第一个有干政行动的太后,其实她是很被动的,面对满朝文武的眼睛,孙太后不敢保证自己这些情况会不会被人当作杯葛的证据,所以在朱祁镇回国之后,孙太后马上急流勇退,除了每天去看一下儿子朱祁镇之外,国家大事这些一概不问了。
孙太后对于朱祁钰的所作所为也是了然于心,可形势不够人强,朝廷已有主人,内忧外患也逐渐平定,大明已经安稳了,即使是威望甚高的孙太后,这时候要闹事,也是闹不起来的,她自保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还敢去要求朱祁钰让位呢?除非等到朝局有变,才好乱中取事。
也是“天佑朱祁镇”,朱祁钰逆流而上所立的太子朱见济,不到一年就死了,之后妻子杭皇后去世,最后连朱祁钰本人也病倒了,国不可一日无主,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操作下,一场夺门闹剧就此展开,《明史》记载在兵变之前,石亨专程去拜见了孙太后,并说明此事,孙太后是同意了这件事。
“石亨等谋夺门,先密白太后。许之。”
足见孙太后的心思和手段,不在明面,而在暗地里摆布一切。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