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英宗复位,要整死于谦,下令抄家。于谦大怒,拼命护住挂锁的屋子,侍卫冷笑,一脚踹开,眼前的一幕,令他们嚎啕大哭。
于谦被抓,主审此案的,是死对头徐有贞。他豁出老命,要取于谦项上人头。
锦衣卫头子领旨后,提刀抄家,可一进门,家徒四壁,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正尴尬时,突见一破屋子挂了把大锁,于谦拼命用身体护住。
众人以为拿住了把柄,一脚踹开门,眼前的一幕,令众人潸然泪下:屋子里满满当当,全是御赐的蟒袍、宝刀,却不见一粒珠宝。
侍卫心怀有愧,不敢上刑,回禀道,“查无罪过。”徐有贞咬牙切齿,“他没干,但动过心思。
侍卫进退两难,羞愤之下,大笑三声,挥泪自尽。
很显然,他们要冤死于谦,孙太后闻之大哭,百姓更是怨声载道,哭声震天。可如此阵仗,仍没救下于谦。
于谦调兵、运粮,救大明于危难,为何被杀?
这就不得不提到,8年前的“迁都之争”。
当时,英宗被俘,新皇朱祁钰登基,大臣徐珵煽动群臣,要迁都回南京,这明显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于谦当着百官破口大骂,“你这个丧家之犬!”
这话挺伤人,徐珵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后来,太平盛世,他腆着老脸,贿赂于谦,想谋“国子监祭酒”之位。
这一要职,相当于今天的清、北校长,可于谦刚正,拒不收礼,但感念其才华,还是说了两句好话。
可惜,朱祁钰打心底看不起他,死活不用。徐珵的仕途算是堵死了。没办法,他只好改名徐有贞,下基层混。
至此,徐有贞和于谦的梁子,算是结下了。他发誓要出人头地,一雪前耻。
8年后,机会来了。朱祁钰重病无子,徐有贞趁此机会,暗中勾结石亨、曹吉祥等,撞门救出被软禁的英宗,之后,还怂恿勒死朱祁钰。
徐有贞的春天来了,疯狂报复,于谦大难临头。
可是,于谦非等闲之辈,徐有贞凭一句话,真能整死他?
当然不是,还有一个人,作用不可小觑,那就是英宗。他对于谦,惧怕多于感激。
首先,于谦废除他皇帝尊号。虽说是 形势所迫,但若不是他嘴甜,只怕早死在瓦剌刀下。
其次,于谦不许他儿子为太子,迎立外藩。(徐有贞胡诌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于谦得胜,反衬出他无能、昏聩,天子威严被践踏。
因此,英宗复辟后,头一件事就是整死于谦。也正因他的放任,“返乡团”几人狼狈为奸,残害无数忠良。
可于谦冤屈,难道就白死了吗?不,有一个人,暗暗发誓,要为他讨回公道!
这个人,就是与于谦政见不合,常打嘴炮的礼部侍郎——李贤。
李贤为人刚正、两袖清风,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隐忍。他明白,奸佞当道,自己处境凶险,要报仇,就要蛰伏。
他的第一步,是拉拢人脉,志同道合的要拉拢,这些人,是自己的后盾,生死同盟;奸邪小人也要拉拢,一则保命,二则,潜伏敌人内部,搜集证据。
每次见到徐有贞,他都唯唯诺诺,笑成一朵花,对其他几个小喽啰,也是热情洋溢,称兄道弟。
而“返乡团”一伙,也颇以此为荣,尤其徐有贞,视李贤为亲信知己。
为此,李贤屡屡被人唾弃,可做大事者,不拘小节,由他们说去吧。
第二步,内部瓦解,逐个击破。
1457年,李贤联合徐有贞,参石亨、曹吉祥贪污。不想,计划泄露,2人迅速反水,反诬是徐有贞专权。石、曹2人无罪,李贤和徐有贞却判杀头。
李贤心有不甘,可至少铲除了徐有贞,也算告慰了于谦在天之灵。
万幸的是,行刑当日,天空突然出现异象。英宗吓坏了,忙改判流放,而李贤得同盟相救,官复原职。
真是有惊无险,接下来,该收拾石、曹二人了。这两个蠢货,智商不及徐有贞一半,仍无恶不作,很快,连英宗都咬牙切齿。
1460年,石亨被投入大狱,李贤稍稍关照,1个月后,他就惨死。曹吉祥发觉不对,竟愚蠢谋反,带养子曹钦攻打皇宫,还砍伤了李贤。
只可惜,他们攻击力为零,不到2个时辰,就被英宗俘获,送去凌迟。
隐忍多年,于谦大仇终于得报,李贤独坐城头,百感交集。
伴君如伴虎,可怜三人陷害于谦时,竟不动脑子想想,英宗敢整死功臣,就不敢卸磨杀驴吗?
反观李贤,有勇有谋,能屈能伸,不光为于谦平反,还能在糊涂主子、奸诈朝臣眼皮下善终,不得不令人称奇。
蛰伏不是软弱,而是忍辱负重,一雪前耻。前路漫漫,误解、谩骂,独自承受。李贤做到这份上,可敬可叹!
而在感慨之余,我们也学到一个道理:无论多难,别怕,扎根下去,再等风来!
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丈夫吃糠咽菜,供养奇丑风尘女,对方无以为报,敞开衣襟,供世人观摩
22岁朱祁镇被活捉,瓦剌太后发誓同生共死,还告诉女儿:今夜你来侍寝
英女王访问加拿大,突然一个踉跄,官员连忙搀扶,竟引起英国民愤:让她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