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元年,苏轼出川,赴京赶考。在这次考试中,苏轼深得欧阳修赞赏,有了欧阳修的大力推荐,苏轼名噪京师。苏轼正好大展身手,无奈家里母亲去世,苏轼回家奔丧。嘉祐四年,守丧期满,苏轼回京,后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苏轼罢职还京,途经长安,到了临潼游骊山,期间写下了这首《华清引》:
平时十月幸莲汤,玉甃琼粱。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苏轼见到华清宫遗址,想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于是自创此调,写了这首词来咏叹玄宗和贵妇的故事。唐玄宗在天宝四年册封杨玉环为贵妇,自此到天宝十四年,每年十月都要临幸华清宫。华清宫的温泉由玉石砌成,栋梁由美玉制成,非常华美。贵妃的亲属都因为她而受到恩宠,家门前车如流水马如龙,车队合在一起,“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灿烂芳馥于路”。但是安史之乱后,宫殿成了断瓦残垣,方床也都被灰尘覆盖,只留下苍翠的老树。如今,只有明月,依旧将光辉洒在华清宫的围墙上。
(这里有几个词要解释下,莲汤指的是华清池;翠华指的是皇帝的旗帜;方床有方正之义,所以君主用方床。)
《华清引》在全宋词中只记载了苏轼这一首。《钦定词谱》卷五:“词赋华清旧事,因以名调。”又云:“此调止此一词。”宋代是没有记载到有关《华清引》的词了,不过之后的朝代却有作品出现,如清代邹祗谟《华清引·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