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为盛唐时期。这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之期。在这时期,出现了一位浪漫主义的“谪仙”李白。
李白是一个兴趣多样的人,读书、做诗、剑术、学道、旅游、从政、隐居、饮酒,他都曾有浓厚的兴趣;李白也是一个性格外向喜欢交游的人,结伴隐居、携侣同游、觥筹交错、灯红酒绿,他都曾热情洋溢地尝试过。
01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那一年,是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决定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让李白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
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
他常常将自己比作大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0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活在一个十分热闹的时代,大唐盛世,财富满天下,朋友也满天下,连中亚西亚的商人,宗教工作者,日本的遣唐使,都来来回回地穿梭于长安和他们的国家之间。
李白的心早已被长安的热闹和繁华所吸引。他怀揣着满腹的学问和智慧,一心想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就是要效法管仲、晏婴这一类的在历史上建立了大功业的人,辅佐着皇上,干一番大事,使得国家富强,社会安定。
然而,初进长安的他,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03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那一年的李白已四十二岁,此时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一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进宫后,唐玄宗很高兴,封他为翰林供奉。据说,唐玄宗当时曾亲自走下台阶迎接李白,还亲手为李白调制羹汤。出于信任,他还让李白参加了起草诏书的工作。
唐玄宗对李白,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但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初进宫廷时,他对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写了不少歌颂升平的诗,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变化。
天宝年间,朝廷政治已由盛转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渐渐蜕变为庸主。朝廷中的有识之士都在担忧时政,担心发生变乱。李白对此是有认识的。
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的个性也是十分狂放的。他又特别喜好饮酒,常喝得酩酊大醉。
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他: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样的个性使他很难被朝中的权贵们所容忍。据说,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高力士。高力士又故意歪曲他写的诗《清平调》,使杨贵妃对他也心生忌恨。最后连唐玄宗也疏远他了。
可是李白的个性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时他最向往的,还是他以前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于是李白向唐玄宗上书请求离京。三年后,他的请求被批准,他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漫游山水间的生活。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04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诗仙太白就这样离开了长安。 此后,李白仍没有放弃万丈虹霓之志。
安史之乱时,他满腔热血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平叛部队,渴望着“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可惜,李白这次站错了队,李璘之志并不在平定安史,而是要在李隆基的碗里分一杯羹,结果兵败,李白也吃了挂落,做了阶下囚。
两次参加政治活动的失败,让李白心中万分纠结,他感到了不被统治者理解的痛苦,感到了满腹才华无法施展的悲哀,满心的寂寞和孤独。
他深信,“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将寂寞和孤独酿成了美酒,献给了天上忧郁的明月,向明月寻求理解和温暖。
他问月宫中同样孤独的玉兔,“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他问月宫中同样寂寞的嫦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他“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失去了对人世的希望,他只能呼月为伴,与明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向月倾诉无尽的孤独。
然而,李白始终“不坠青云之志”,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又想参加李光弼的队伍去讨伐史朝义,却中途患病,未能如愿。
终于,没有等到安史之乱结束,自己先结束了生命。 62岁那年,伟大的诗人李白病逝于安徽当涂。
但世人却传说,诗人是捉月骑鲸而终。或许,诗人被明月邀去了天宫,用各自己的孤独来互相温暖。
为此,闻一多先生曾做过一首凄婉的,或是说悲壮的长诗,《李白之死》。诗的结尾为我们描绘一位多情的却仍然是孤独的李白之死:
他翻身跳下去了,便向伊一抱,
伊已不见了,他更惊慌地叫着,
却不知道自己也叫不出声了!
他挣扎着向上猛踊,再昂头一望,
又见圆圆的月儿还平安地贴在天上。
他的力已尽了,气已竭了,他要笑,
笑不出了,只想到:“我已救伊上天了!”
05
李白的诗咏山水、羡神仙、歌侠客、记饮酒、赠友人,诗作以浪漫、豪放著称,但这只是李白的诗的“外相”。
正如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所说:
太白诗言侠、言仙、言女、言酒,特借用乐府形体耳。读者或认作真身,岂非皮相。
这样一位中华历史上少有的奇才。他性情任侠豪放,既抱定“济苍生”“辅社稷”“安黎元”的志向,又向往神仙的逍遥自在生活,加之豪放、率性、傲王候的个性,不能随俗入世。这就注定了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写的不是诗,是寂寞。
挪威科学家南森说:
人生至要之事是发现自己,所以有必要偶尔与寂寞为伴,沉思为伍。
李白心中的寂寞如搧之不去的迷雾。他在失意中寂寞,在寂寞中忧愁,在忧愁中更添寂寞。
寂寞,常被人们搁置在安静的角落,漆黑中等待阳光,寂寞,常在人们心灵升华最深处,绝望中看清本质认知自我,然后取之升华。
因为寂寞,江河衬托出了伟大的灵魂,因为寂寞,有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壮语毫情。
寂寞,是冷落后的清高,是超脱凡尘的千古流传,万人赞颂。
当你愁眉不展不得其解,终日奔劳而一无所获,可以选择寂寞,因为它会告诉你之后要如何去做。
当你面对心伤而不能解脱,擦身而过之后又换来了承受的时候,你可以依靠寂寞,因为这样可以得到一时的开心颜。
当你无助,当你悔恨,你既可以寂寞也可以放弃……
要记得在安静的角落里应该被搁置,在内心深处去升华,面对绝望中的希望不会寂寞,亦如诗人太白。
关注我,您每天即可阅读精彩内容
请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 德馨”进行关注,谢谢!
温馨提示:承接家用电器选购使用维护保养网上专业人士(限上海市)
请关注抖音号6008206083 (自带光芒37)竭诚为您服务!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并且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