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强大的前秦为什么在淝水之战中失败了?

强大的前秦为什么在淝水之战中失败了?

公元383年5月,符坚征集了80多万军队,准备消灭东晋政权,东晋丞相谢安主张抵抗前秦军队,派谢石、谢玄和刘牢之为将,总数只有8万人的军队迎敌。

秦军前锋符融主动出击,攻占了寿阳(今天安徽寿阳),符坚知道后大喜,亲自率领八千骑兵,进入寿阳。符融对符坚建议说:“我跟晋军打了一仗,很轻松的就击败他们,何况他们人数很少,只有不足十万,我们有八十多万军队,只要我们一进攻,晋军不堪一击。”符坚觉得很有道理。符融只是个先锋,对于敌我双方的判断出错,也不奇怪,可是,符坚作为统帅,没能根据各方面状况,正确判断形势,并且根据形势有针对性提出用兵对策,说明符坚虽然统一北方,可是军事能力还是不足,符坚判断失误,造成失败。

符坚派朱序作为使者,前去东晋劝降,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兵败被俘降秦,来到东晋,他就对谢石详细报告了秦军的兵力和驻防情况,各个将领的情况,朱序知道洛涧防守薄弱,秦军在洛涧驻守兵力很少,建议晋军攻击洛涧,谢石派精兵五千,打败了洛涧的秦军,攻占了洛涧,洛涧之战,大大鼓舞了晋军士气,打击了秦军士气。符坚又犯了一个错误,派人劝东晋投降,只需要一个前秦的官员就可以了,起码前秦官员不会背叛,派一个降将去劝降,风险有些大。

谢石亲自指挥8万大军,来到淝水(今淝河)东岸,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在对岸寿阳的秦军对峙。符坚看到晋军营垒防守严密,晋军士气很高,八公山上,一阵风吹过,草木都是一阵摇晃,就像很多士兵在活动,隐隐约约不知道埋伏多少晋军,符坚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军了,心里非常害怕,其实,八公山上没有晋军。

谢石派来使者,建议符坚后撤,让晋军渡过淝水,然后双方决战。符坚同意了,一声令下,秦军就开始后撤,没有料到很多秦兵厌恶战争,害怕晋军,听到后撤命令,迅速逃跑。谢玄率领八千骑兵,趁机渡过淝水,攻击后撤的秦军,这时,朱序又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秦军听到军心大乱,拼命溃逃。晋军过了淝水,追杀秦军,符坚逃跑时被箭射中,带伤逃回长安,清点人数只有十万多秦军。

结语:淝水之战前秦失败原因:

第一,符坚军事能力不足,对于形势的判断是错误的,开始符融小胜,就听信了符融的话,低估了晋军力量,后来看到晋军防守严密,怀疑八公山的草木都是晋军,高估了晋军实力,符坚是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的统帅,打了很多胜仗,却还是屡次判断失误,说明从战争中,符坚还是没能成为名将,造成优势兵力惨败结局。

第二,在军队数量占绝对优势下,打了一场惨败的战争。秦军军纪不严,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韩信曾经说过:“军队,要严明军纪,赏罚严明,令行禁止。”如果符坚平时训练士兵,可以做到“令行禁止”那么,发出撤退命令,绝对不会溃乱。很多名将,像徐达,即使遭遇元兵伏击,仍然可以保持军队不乱,符坚差距有点大,练兵和统兵能力有些弱。

第三,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兵败被俘降秦,朱序以前是东晋的官员,符坚用朱序作为使者,是冒了一定风险的,符坚看错了朱序,这也是造成淝水之战失败的一个原因。

第四,对于一只军心不稳的联军,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符坚采用稳扎稳打,是可以取得胜利的。符坚上了当,采用全军后撤,造成军心动乱失败。战国乐毅,统帅诸侯军队,打败了齐国军队,就是善于利用联军。历史上,名将统帅联军,都是胜利,一般将领统帅联军,有的胜利有的失败,符坚跟名将是有差距的。统领联军,一是要有威,做到令行禁止,作战在兵力占优势下,尽量稳扎稳打。二是要厚赏,作战部队打下城池,全部战利品都是攻城部队所有,可以激发斗志。

第五,有人说,符坚的秦军分兵可以打败晋军,我认为,如果是名将,分兵可以胜利,但是,符坚分兵也是失败,因为,分兵的难度是很高的,分多少兵,什么时候进军,攻击何处,什么情况下合兵,符坚显然还会犯一些错误,失败也就很难避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洛涧,朱序,前秦,淝水之战,秦军,符坚,兵力,晋军,东晋政权,军队,观点评论,朱序,秦军,八公山,符坚,晋军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洛涧,朱序,前秦,淝水之战,秦军,符坚,兵力,晋军,东晋政权,军队,观点评论,朱序,秦军,八公山,符坚,晋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洛涧,朱序,前秦,淝水之战,秦军,符坚,兵力,晋军,东晋政权,军队,观点评论,朱序,秦军,八公山,符坚,晋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