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高炽的20年太子生涯:被弟弟陷害,被父亲打压,连饭都不能多吃

朱高炽的20年太子生涯:被弟弟陷害,被父亲打压,连饭都不能多吃

有句话说:比皇宫更危险的是东宫,比皇帝更难当的是太子。

朱高炽听了这句话,恐怕要疯狂点头。他老爹朱棣,更喜欢他弟弟,当初立他当太子,就不情不愿,犹豫了快2年。

好不容易当上太子,又被打压了20年,两个弟弟没事就陷害他,身边的属官为了他,纷纷进了监狱,就连想多吃一碗茶,都要被拒绝。

这太子,当得可太艰难,太憋屈了。

本文我们就来说一说,朱高炽艰难的20年太子生涯,并探讨一下,他为什么最终仍能顺利继位。

朱棣靖难的时候,朱高炽作为燕王世子,留守北平,而他的同母二弟朱高煦,则跟着朱棣一路南下征战,并至少3次,救了朱棣的性命。

朱棣本来就不喜欢看起来仁弱且肥胖的朱高炽,而更喜欢这个像自己一般英勇的二儿子,看到朱高煦战功累累,更加满意了。

在浦子口之战的时候,朱棣实在打不过盛庸,都准备议和滚回北平了,又是朱高煦及时赶到,帮助朱棣扭转了战局。

见到朱高煦的时候,大喜过望的朱棣,抚摸着他的背,说了一句非常暧昧的话:勉之,世子多疾。

意思是,加油好好干啊,你的大哥身体不好。

这句话的暗示意味,实在是太明显。朱高煦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朱棣是在承诺立自己为继承人。

可是,朱棣在拿下南京,登基为帝之后,却犹豫了。他下了一道命令,把北平的名字改成北京,而朱高炽,就好好在北京待着吧,别到南京来了。

然而,冷落朱高炽的同时,朱棣也没有兑现承诺,立朱高煦为太子,而是把朱高煦也打发回北京去了,免得影响自己决策。

朱棣之所以犹豫,主要有3个原因。

明朝坚定地执行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更是写了一本《皇明祖训》,着重强调了嫡长子的继承权。

而朱棣,刚刚违反祖制,发起靖难,正是要向臣民证明,自己是朱元璋最好的继承人,公然违反朱元璋制定的继承法,恐怕会引起负面的连锁反应。

打天下,靠的是武将。而治天下,靠的是文官。在立储方面,朱棣不得不考虑文官的意见。

而读圣贤书的文官,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坚定支持者,宽仁厚道的朱高炽,也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继承人形象。所以,他们坚定地站在朱高炽这一边。

朱棣虽然不喜欢长子,却喜欢长子的长子,朱瞻基。如果他立了朱高煦做太子,那么自己的这个宝贝孙子,可就从此出局了。

更别提,朱瞻基出生的前夕,朱棣还做了一个梦,梦到朱元璋给了自己一个象征帝王权力的大圭,还对自己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他相信,朱瞻基正是应梦之人。

古人都是迷信的,朱棣恐怕也会担心,如果朱瞻基最终做不成皇帝,就没法“永世其昌”了。

朱棣登基,是在1402年6月。下定决心立太子,是在1404年2月,纠结了差不多两年。

让他下定决心的,依然是长孙朱瞻基。

文臣武将在就立储之事争论不休,摆出来一堆大道理。朱棣一脸冷漠,既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直到大才子解缙搬出了朱瞻基,说了一句“好圣孙”,朱棣的表情终于松动了,轻轻点了点头。

我想,这和朱瞻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有关系。

朱棣在登基之后,立太子之前,无论是朱高炽,还是朱高煦,都在北京安安分分地待着,别想试图影响朱棣。

可是,朱高炽却有一个小小的外挂:根据明实录记载,年幼的朱瞻基是由朱棣深爱的徐皇后抚养的。朱棣一登基,就把徐皇后接到了南京,而徐皇后,身边则带着4岁的朱瞻基。

为此,朱棣还开心地抱着大孙子到群臣面前秀了一通,满意地收回了一吨的夸奖。

让他犹豫的二儿子远在千里之外,宝贝大孙子天天在跟前卖萌,朱棣心里的天平,想不倾斜都难。

27岁的朱高炽,好不容易当上了太子。可是,他这个太子,和当年的堂兄朱标,同样都叫太子,手里的权力,却没法比。

朱标22岁的时候,朱元璋就下令:群臣至今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朱高炽27岁,却只能做一些极度简单、不用动脑的简单政务,以及担任专职陪吃人员:藩王进京拜见皇帝,拖家带口的,朱棣的兄弟一辈,自然由朱棣亲自接待,而他们的小一辈,就扔给太子开饭局。

至于什么太子上岗培训,那是想都不用想。

没有朱标的太子待遇也就罢了,自己那不省心的弟弟,还成天在跟前晃悠。

根据明朝的规定,朱高炽已经被立为太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名分已经,那么,朱高煦就该滚去封地就藩,别在京城找存在感了。

可是,朱高煦可不愿意走。他积极地在朱棣面前蹦跶,还不断地增加护卫,陷害朱高炽的支持者。

朱棣或许是对朱高煦内心有愧,或许是想借朱高煦打压太子,对他这些行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赶他走。

就连朱高炽的同母三弟朱高燧,也不老实。明明作为小儿子,皇位基本轮不上,偏要跟着二哥陷害大哥,也不知道图啥。

皇太子朱高炽,真是有苦说不出。

这样的日子,一晃就过了5年。朱高炽的太子生涯,突然迎来新的转机。

当时是明朝初年,朱元璋虽然把蒙古人赶走了,可是却没能赶尽杀绝,蒙古人依然不时犯边,不断威胁着明朝的太平,朱元璋和朱棣,也在不断地北征。

朱棣登基之后,本来没打算自己亲自打仗,而是派了一个叫做丘福的将领,率领10万大军出征蒙古。

不料丘福不争气,轻敌冒进,打了个打败仗,自己也送了性命。

又惊又怒的朱棣,实在是信不过其他将领了,决定自己重操旧业,御驾亲征。

皇帝出征,自然要有人留下监国,处理政务,保证朝廷的正常运转。

而这个人,只能是太子。

朱棣当然不会把多大的权力交给朱高炽,而是吩咐:大事依然报告他,小事太子自行处理。

但这对于朱高炽而言,也算是咸鱼翻身,终于拿到朝政大权了。

算算时间,从朱棣到北京做战前准备,到朱棣亲征归来,整整1年10个月,朱高炽真是过了一把大大的监国瘾。

更重要的是,朱棣在出征之前,除了留朱高炽在南京监国之外,还留了一个人在另一个大本营北京居守,处理北京的日常事务。

那个人,就是朱棣的宝贝孙子,朱高炽的大儿子,只有11岁的朱瞻基。

朱棣打算扶朱瞻基上位,也就意味着,朱高炽的太子地位,稳了。

朱棣打了个胜仗之后,先回到了北京,考察朱瞻基的居守工作。

当时朱瞻基才11岁,放在现在,小学都没毕业。就算是个天才儿童,也不可能真正处理什么国家大事。因此,他的工作,主要是由朱棣信赖的老臣夏原吉帮助处理的。

朱棣回来之后,表示对大孙子的工作成果非常满意,夏原吉辅佐有功,赏钱财,赏鞍马, 下诏表彰。

远在南京的朱高炽一听,自然也不能放过这个刷存在感的机会。夏原吉虽然在北京,可是夏原吉的母亲还留在南京啊。

于是朱高炽立刻派人去慰问了夏原吉的母亲,大致意思说:我儿子的工作做得好,离不开你儿子的辅导,你儿子的工作做得好,离不开你这个好母亲的教导啊。

这么一来,朱高炽不仅笼络了人心,也彰显了一把太子的权力地位。

更让朱高炽喜出望外的是,仅仅过了一年,朱棣就正式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了。

自古以来,太子尚在世,就册立皇太孙的案例,也没有几个。这表明,朱棣要把皇位传给朱瞻基的决心非常坚定。

同时也表明,除非朱高炽犯下诸如造反之类不可原谅的错误,否则,他的太子之位,是废不了的了。

然而,这不意味着,朱高炽的日子就好过了。

朱棣不打算换太子了,但他可没停止打压太子。

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北征,还带上了皇太孙朱瞻基。而朱高炽,则迎来了第二次监国机会。

朱高炽可以说是小心翼翼,就连生日都不敢过了,理由是:我爹在外面打仗,我怎么好意思接受你们的朝拜?

有高级将领被举报生事扰民,和尼姑私通,朱高炽表示:我知道了,但军中的事,还是让我爹回来处理。

外出办事的官员谎报灾情,残害百姓,朱高炽不予理睬:这人我爹派去的,等我爹回来再让他看看吧。

说白了,就是怕被朱棣抓住小辫子。

不过,朱高炽再小心,也耐不住朱棣就是想找茬,更别提,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弟弟。

朱棣得胜归来的时候,朱高炽派出使者前去迎接。朱棣接了贺表,没说什么,照常回北京去了。

可是过了一个月,朱棣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并且觉得,朱高炽派出的使者到得太晚,朱高炽写的贺表也不称心,真是岂有此理。

跟在朱棣身边的朱高煦,赶紧趁机进谗言,好好污蔑了一把朱高炽和他的属下。

被朱高煦撩起怒火的朱棣,当即下令,逮捕辅佐太子的官员,全部下狱。

这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二,杨士奇和杨溥。

杨士奇素来得朱棣信任,又会说话,在监狱里待了没多久就出来了。杨溥和其他几个官员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在监狱里关了整整10年,直到朱棣去世,朱高炽登基,才被释放出来。

东宫迎驾事件,是对朱高炽的一个重大的打击。

不过,此时的朱棣已经有了分寸,打击归打击,可没打算真的换太子。毕竟,朱高炽被废了,他的宝贝孙子朱瞻基也得跟着被废。

而且,朱高炽本人实在是过于小心谨慎,也挑不出什么大错来。

因此,惩罚完朱高炽身边的官员之后,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

此后,朱棣经常精准打击朱高炽身边的人,对于朱高炽本人,倒没怎么着。

就是,第三次出征的时候,朱高炽监国的权力,比前两次都小了。

以及,朱棣开始在奇奇怪怪的地方挑朱高炽的小错误。

朱棣决心迁都北京之后,便把朱高炽召到了北京,同时下令“东宫缓行”。

朱高炽果然没走太快,用平时朱棣从南京到北京近乎2倍的时间,才走到北京,朱棣依然不满意,觉得他走得实在太快了,把他臭骂了一顿。

其实,这也不过是朱棣鸡蛋里边挑骨头罢了。

而且,朱棣对于朱高炽从南京带了20个厨子过来,也很有意见,怒气冲冲地把厨子赶走了,并勒令朱高炽开始减肥。

朱高炽一个大胖子,那段时间吃得真够寒碜的,别说饭不能多吃,就连想多喝一碗茶,都喝不到,理由是:朱棣不允许。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朱高炽当了整整20年的太子,最终熬到朱棣去世,自己顺利登基。

为什么朱棣这么不喜欢朱高炽,却没有废太子呢?我想,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朱棣在位期间,忙于营建新首都北京,以及御驾亲征打蒙古,于是,朱高炽6次监国,时间最久的一次,长达3年10个月 ,最短的,也有4个月。

监国期间,虽然朱棣不断地鸡蛋里挑骨头,但是朱高炽实质上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错,反而展现除了优秀的处理朝政能力,在百官之中威望也很高,很多官员都站在他这边,在朱棣找茬的时候尽力保护他。

而且,朱棣也知道,自己太过折腾,劳民伤财,明朝接下来该休养生息了,而朱高炽,则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因此,朱棣实在找不到废太子的理由。

朱棣对朱瞻基的宠爱,不必多说,而朱瞻基的成长,也让朱棣相当满意。

如果废了朱高炽,必然也要废了朱瞻基,没有太子被废而太孙保全的道理。因此,哪怕是为了大孙子顺利继位,朱棣看朱高炽再不顺眼,也得忍着。

朱高煦在夺嫡的过程中,暴露了其外强中干的本质。比如说,他居然给自己的护卫取名叫“天策卫”,取自李世民“天策上将”的典故。

他或许是想展示说,自己像李世民一样,比长兄优秀,可是到了朱棣眼里,却变了味:你想当李世民,莫非我要做李渊?

朱高煦蠢事做多了,朱棣后来也受不了,强行赶他就藩去了,朱高炽没有了最后的威胁。

可以说,从朱瞻基被封为皇太孙开始,朱高炽的太子地位,就已经稳如泰山了。等到朱高煦被赶走,就更没有什么能真正威胁到他。

朱棣对他的多番挑剔和打压,更多的,是出于皇帝忌惮太子的本能,而不是真的想要废太子。

你觉得是不是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朱瞻基,父亲,打压,朱元璋,朱高煦,弟弟,太子,朱棣,生涯,故事传记,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煦,太子,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朱瞻基,父亲,打压,朱元璋,朱高煦,弟弟,太子,朱棣,生涯,故事传记,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煦,太子,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朱瞻基,父亲,打压,朱元璋,朱高煦,弟弟,太子,朱棣,生涯,故事传记,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煦,太子,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