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宋蒙联手灭金后,南宋趁蒙古军队北撤之机,迅速北上收复河南三京之地。由于宋蒙联盟时,盟约中没有明确提及灭金后地盘的归属问题,所以此举给了蒙古大举南侵的借口。自此历时四十五年的宋蒙大战拉开序幕。
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以宋背盟为借口,兵分两路对南宋展开全面进攻。
起初,蒙古军势如破竹,两路军队接连攻取河南、湖北、四川三省内十几个军事要地,
反观宋军,由于准备不足导致多地接连丢失,不久后迅速调整布防,英勇抗敌。先后将蒙军两路的攻击趋势挡了下来。
湖北荆襄战场上,宋将孟珙巧施疑兵计救援江陵,他反复交换旗帜和军服颜色,夜点无数火把,并遣军袭破24寨,夺回被俘军民2万余人。趁蒙军北撤之机,迅速收复失地,宋蒙军队在荆襄战场上出现了相互对峙的局面。
四川战场,蒙军在陕西略阳以及宁强也遭遇曹友闻率军两次击败。此时四川制置使赵彦呐见曹友闻战斗力这么强,不顾他坚守仙人关要隘的建议,强令其前往无险可守的大安与蒙军正面决战,导致全军覆没,蒙军长驱南下,进入四川腹地。进入四川的蒙军听说东路军作战失利,不敢久留,抢掠一番后就将主力撤出四川。
此次蒙军大举南侵虽然攻取了许多战略要地,但都在长江以北,要知道南宋的经济、政治、战略核心都在长江以南。
蒙军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两淮战场上,蒙军在安徽等地多次尝试过造木筏、筑高坝渡江。宋军虽然陆军战斗力比不过蒙古军队,但是到了水上,形势就完全颠倒过来了。
南宋水师的强横不是吹得,曾经创造过韩世忠率领8000水军就将金兀术10万大军打得七零八落的伟大战绩。
此次进攻,蒙古军队主要兵力都用于第二次西征,又是孤军深入,不宜持久作战,至此宋蒙一时陷入了两军对峙的境地。关于蒙古西征为什么一路势如破竹,堪比二战时期德军的闪电战,我们以后专门为大家讲解。
蒙古铁骑虽然战斗力强横,无所匹敌,但是从来都是‘只管杀不管埋’,攻下来的城市洗劫一通后,放点守军意思一下就放任不管了。宋军看准了这一点,接连将先前蒙军攻下的大部分地区先后夺回。
蒙军第一次南侵一直持续到1241年窝阔台汗病死,蒙古境内政局出现动荡,蒙军北撤得以暂时告一段落。
蒙古第一次南侵虽然开始势头很足,接连破城拔寨。毕竟不是主力军队,虽然看起来各大战场都有地盘上的收获,始终没有明确主攻方向,加之进入江淮、巴蜀多是山地,骑兵发挥不出优势,又缺乏水军,所以对于南宋未伤及根本,更别说实现战争企图。
蒙古撤军后,南宋朝廷抓住时机,开始加强长江一线的防御,造船练兵,巩固城防。
南宋深知蒙古骑兵善驰突、野战的特点,逐渐形成守长江上游固其下游,守汉、淮以蔽长江的防御方针。四川地区建立了以重庆为中心,以长江为依托的纵深梯次防御。荆湖战区大兴屯田,加筑城寨,水陆混编增强机动。
就在战略形势一片大好之机,才和平没两年的南宋又陷入了主战、主和派内斗的老毛病,抗战派将领余玠甚至被迫自尽。本来渐渐巩固有序的防御体系,由于上层权斗再次陷入混乱。
公元1251年拖雷的儿子蒙哥被拥护为大汗,内部政局趋于稳固。
蒙哥一改过去蒙军的抢掠思维,开始在长江以北分兵屯田,且耕且战。奠定了蒙古南侵打持久战的决心。
由于缺少水军,蒙哥命忽必烈攻占大理,打算从云南对南宋进行侧后包围。仅用一年时间,忽必烈便攻陷大理,对四川实现南北包夹之势。多亏之前建立的重庆纵深防线,即使在蒙军南北夹攻之下,依然未见成效。
之后蒙哥开始实行消耗南宋实力的战略,对两淮、荆湖、四川等地多次进行侵扰但都未见大的成效。
蒙哥汗八年,蒙哥为建立超过祖辈功业,决定亲率大军全面攻宋。他兵分三路,一路自大理经广西北上策应,一路南攻鄂州,自己帅主力攻打四川。蒙军一路势如破竹,却在钓鱼城整整卡了五个月也没能破城。此时正值七月,天气闷热,蒙古军内疫病流行,士气大减。蒙哥汗心急如焚,亲临现场指挥攻城。结果身中飞石,死于钓鱼台城下。
忽必烈奉命南攻鄂州,他率军渡过淮河,攻破大胜关,围攻鄂州。由于南宋军队奋力抵抗,全力攻城两月未下。这时又收到蒙哥汗死讯和北方妻子来信,欲北归争夺汗位。蒙军全线撤兵。
此时的宋军统帅贾似道,不但不乘胜追击,反而在未上报朝廷的情况下遣使,以纳贡因20万两绢20万匹,割让长江以北全部土地为代价与蒙军求和。忽必烈急于北归不置可否。结果这哥们回朝后竟吹牛蒙军是被自己击退的。朝廷对其大加封赏。
此次蒙哥汗攻宋,虽然未能进入南宋腹地,但其绕道攻取云南对南宋形成包夹之势对日后突破长江天险奠定了基础。
今天先聊到这里,下期我们继续忽必烈的第三次攻宋之战以及悲壮的史诗级战役崖山海战。
以上观点都是我通过阅读史料主观臆断。如果您持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关注蜡笔记历史,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