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是谁?且先来看此人部分生平大事。
1. 朱棣的主要谋士。白帽登王,说的就是他自荐给朱棣的故事(皇)。
2. 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而且还是整个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3. 恢弘大气的北京的紫禁城,就是这家伙负责设计建造的。凡此种种还不足以完全说完他这一生的建树。
可以说这人一辈子,真的都是在做大事的路上!用我们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喜欢搞事情,而且特喜欢搞大事情!
少年姚广孝(学霸的成长史,好玩,我学,学会了,而且还朋友多多)
再仔细来看姚广孝,为什么说他是妖僧呢?多智而近妖也。
认识一个人,最好是从认识他的童年和学习成长生涯这两部分入手。而翻开姚广孝的生平的成长期,怕是很多人都会给他一个离经叛道的标签。其实在笔者看来,可能最多也就是一个叛逆学霸罢了。
话归正传,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姚广孝。
公元1335年,姚广孝出生在长洲(今江苏苏州),姚广孝的原生家庭是医道传家,按说按照古代的逻辑,姚广孝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医生,但姚广孝会这样做嘛?
当然不会,可能是少年时期的姚广孝已经预见到,医生这个行业会妨碍他将来做大事情。所以人家14岁就去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了,取了法号道衍。
哎~当大多数人认为,这人有佛性,14岁自愿遁入佛门,大概是扎根寺庙,青灯古佛了此生了。得,转身人家又去了道门求学,学五行阴阳之术。
而且不仅仅是道家,儒家学识也在他的少年时期也很精进。可说是在他的成长阶段兼修儒释道,并且颇通杂家。对于那个年纪的姚广孝来说,真是什么感兴趣,就去学啥。就好像一个学霸说,这个好好玩哦,好想学,然后一段时间苦读,学会了。学会了?学会了。。。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学,慢慢的姚广孝成长成为了一个全才。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可以想下,自古至今有几个全才?哪个全才没有在历史上留下笔墨浓厚的一笔。
当然人家不仅仅是光学习,那情商也是贼高!儒释道三教九流,达官贵人,在他求学这段时间基本是结识了一大批有能之人,这也为他将来的大事业,打下了另外的一个良好基础。(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段经历,更加壮大了他搞事情的野心,毕竟那个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之间谈的可不会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嘿,笔者写到这,真恨不得跳到那个年代去,对他竖着大拇指说,真不愧是你啊姚广孝!
进击的姚广孝(姚广孝大呼:都给咱闪开,练级练完了,咱要开始搞事情了)
翻开历史,让我们来看看姚广孝同学练完级之后的奋斗史。
公元1375年,也就是洪武八年,这年姚广孝40岁了。朱元璋诏令精通儒家的僧人到礼部任职,而咱们的姚广孝同学,那必然是其中之一啊。
你看别人的毕业证上写着,通儒,通佛。咱姚广孝呢?通儒,通佛,通道,通各类杂学。。。学霸一个。更别提前文所说的求学时积攒的人脉关系那也是不错的。
所以姚广孝最终就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师,当然也因为一些原因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笔者猜测,还是人脉没有别人出彩,或者背景等原因,这事史书未提及)
公元1380年,他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和右善世宗泐的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到这里咱们先不往下继续说,咱就说到了1380年,姚广孝45岁了,人将半百,不能说他一事无成,但是就依着这个人搞事情的本心来判断,那必然是不甘心的!想那姚广孝一世全才,怎甘心?所以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公元1382年(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明太祖朱元璋就挑选高僧随侍诸王,为的是在各个儿子家里也能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而就在这时,道衍得到了僧录司左善世,宗泐(zong le),的举荐,搭上了燕王朱棣这条线,著名的白帽登王也就发生在那天。
当时朱棣走过这个不起眼的僧人身边的时候,姚广孝抓住机会,直接开口说我要跟着燕王您走,嘿,我们的朱老板当时就来兴趣了,朱棣饶有兴致的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僧人。
谁知就是这个僧人下一句就语出惊人!“选我吧燕王殿下,我会给您送一顶白帽子作为礼物”,此话一出,假设姚广孝面前的人不是燕王,当场就可能被逮起来,夷三族。可姚广孝是谁?他看准了这个燕王就不是个安稳的人,那是有心胸有大抱负的!关键是他看出来了燕王朱棣的不甘心!所以此话一出,未来的CEO朱棣直接就带着姚广孝去了北平。从此一代妖僧一飞冲天,模棱风云。真正从一个棋子走向了棋手的舞台。
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并开始实行削藩之策。这时我们的全才妖僧姚广孝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估计当时姚广孝心情是愉快的,姚广孝心说“虽然我这会心情很复杂,但是我只想搞事情。”
夺位这个想法,我们这个姚广孝同学在来到朱棣身边以后,其实已经不止一次向朱棣灌输了。
其实在这之前,姚广孝为鼓动朱棣造反,就做了很多准备,这也是朱棣日后起兵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他凭着自己多年混进和尚道士圈的优势,姚广孝不断在北平散播着燕王有帝王之相,这招历史上很多人都这么干过,而当时的和尚道士很多都是云游四方,所以这种暗流涌动的思潮,慢慢的也会被带到其他地方,将来会以各种方式生根发芽。又该说不愧是你姚广孝嘛,还没打呢,舆论战先用上。
接下来思想武器有了,可真刀真枪也不能少,他和朱棣为了造武器和练士兵,就在王府下面挖洞,而且为了掩人耳目,还在周围养鹅养鸭掩盖声响。
这次削藩就是最佳机会,于是姚广孝就密劝朱棣起兵,如今可算万事俱备,东风已来,可朱棣还是担心啊,他想“这削藩也不过就是去了权势,但是富贵可保,可一旦造反,那就是不成功,就砍头,危险啊,他心里没底,想知道到底造反胜率几何?”
于是朱棣问道:“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办?”言下之意大概是地方军队和文武百官都会支持朱允炆,我能打过吗?
姚广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姚广孝说的就比较光棍了,他告诉朱棣,争权夺位是你们老朱家的事,其他人你管他干嘛。
得。大家都知道,当年朱元璋杀了一批厉害的武将,出兵阻力其实没那么大了,而且他朱棣本身就是个会打仗的。而且这会朱棣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一合计,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就反吧。
史书记载,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倪谅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官属。都指挥张信暗中向朱棣报信,于是朱棣便决定立即起兵,并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姚广孝则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
同年十月,朱棣袭取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南军主帅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姚广孝指挥将士守卫城池,击退南军的进攻,又在夜间将士兵用绳子吊出城外,与朱棣的援军内外夹攻,大破南军。李景隆、平安相继败退。
这里不得不说下朱允炆的用人了。。。李景隆是谁?跟朱棣关系好的紧,但是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这人根本就不会打仗。所以这也就为后来的朱棣打南京埋下了伏笔。因为那会也是这个李景隆在前线跟朱棣干架,嘿,后话说来,要不是朱元璋杀的太狠,估计朱棣其实根本没戏的。
再来看历史,公元1400年(建文二年),朱棣围困济南三个月,难以破城。姚广孝让人传信给朱棣,道:“将士已经疲惫了,还是班师吧。”朱棣于是退回北平。后来,燕军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战败,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再次退军。
当时,朱棣本打算稍作休整,但在姚广孝的极力劝谏下,继续进军,击败盛庸,攻破西水寨。后来,姚广孝对朱棣道:“殿下,咱们应该改一改计划,不要再去攻打城池了,那不是逼着那些不是老朱家的人跟你干架?你啊迅速直取京师。这会京师兵力单薄,一定能攻克。”于是朱棣采纳他的建议,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并渡江进入京师。
后面的故事就是李景隆投降,南京不攻而破,朱棣登基昭示天下。
在这之后,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姚广孝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这会姚广孝就67岁了。
后朱棣搬京,改国都为北平。令姚广孝修建新皇宫,得,舍我其谁啊。已经六十好几的人了,愣是把这事干的明明白白的。
随后还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纂修。真滴是哪哪都有你,而且事事都干得漂亮。
这便是妖僧姚广孝的一生,足以称传奇也。
姚广孝的遗憾
你们说姚广孝这一辈子成功嘛?大成功!绝对的。一介僧衣俯仰于风云之上,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够做到。
可他这一辈子也有说不出的遗憾。这遗憾大多源自一本书,这本书叫做《道余录》,这本书剖析了以往儒家前辈经典中的一些话语,简单说就是对独尊儒术提出了很大的疑问。而这也使得姚广孝归家而不得回,探姐而不得亲。
其实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说,天下学问都是有用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罢了。在这点上还是得叹服一声,不愧是你姚广孝嘛。这思想高度,放到一千多年后真真的正确。
写在最后,其实姚广孝这个妖僧的头衔,笔者是取其多智而近妖来说的,但在当时确实是一个贬义词,大抵是认为姚广孝煽动天下战乱四起,死伤无数。同时离经叛道,当个和尚去学道家,学了儒学还对经典加以驳斥,所以才称之为妖僧,这没得辩解,确实如此。但是试问如果在位不是朱棣,明朝往后能顶住北来强敌嘛?这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