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境上为了抵御吐蕃、突厥,唐军安西、北庭、陇右、朔方、河西五大节度使坐拥精兵二十五万余人,占全军总量的52.7%。如果再算上西南方向控制南诏、吐蕃的剑南节度使,整个西北边兵的数量占比超过六成。而安禄山虽然身兼三镇节度使,但能完全控制的只有平卢、范阳两镇,两镇军队定额14.6万人,占比不过26%,河东大部并不在其完全控制之列。
整个安史之乱中,叛军主力未受到毁灭性打击,一直主力尚存。经历了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朝义杀史思明几次变乱,史朝义的号召力有限,实际能控制的兵力有限。史朝义时还有多少兵力无记载,但叛军总的军事实力依旧很雄厚。安史之乱最后的结果,是叛军余部抛弃史朝义接受大唐朝廷招降,但实际上依旧割据一方,形成四个独立藩镇。唐军斩杀史朝义,名义上平定了安史之乱。
全国就陷入战乱之中,在长安即将陷落之际,唐玄宗“御驾亲征”灰溜溜的往南边跑了,在马嵬驿发生了著名的马嵬驿兵变。然后唐玄宗入蜀成了太上皇,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登基为帝。开始了收复两京的战争,而安庆绪将父亲安禄山杀死,自己做了皇帝,只是安庆绪和史思明之间不合,后来在安庆绪求助于史思明的相州之战后,史思明杀死了安庆绪,全面接管了叛军,称帝。
安史之乱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反叛唐朝的战争,与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使唐朝从繁荣昌盛到衰落埋下了根源。这场内战导致唐朝人口大减,经济快速衰落,国力大减。安禄山起兵时任范阳,河东,平卢三节度使。发动三地属下的唐朝军队和其他各路宵小共十五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