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什么周武王叫“姬发”,而他的哥哥却叫“伯邑考”?

为什么周武王叫“姬发”,而他的哥哥却叫“伯邑考”?

看过《封神榜》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周文王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二儿子叫“姬发”。 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姬昌的儿子,一个叫“姬发”,一个却叫“伯邑考”。

首先,在商周时期,古人的称呼和现代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一般是不称姓的。

像姬昌、姬发、姜尚、赢政等等,都是后人这样叫的,在当时是绝对不会这么称呼的。那时候成年男子通常是不称姓的,这些带着姓的名字都是后人对他们的称呼。

在《史记·管蔡世家》中是这样描述周文王的儿子们的:“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就是说他的长子叫伯邑考,次子叫武王发,再下一个叫管叔鲜……,冉季载最小。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并没有姬发这样的叫法,而是叫武王发。

其次,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先秦时期,女子的名字中是带姓的,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同姓通婚。而男子的名字,一般以爵位、封地、官职、籍贯、居住地或者职业等开头,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氏”。这就是所谓的“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除了“氏”之外,男子的名字中还要有排行,也就是伯(孟)、仲、叔、季等。最后,就是自己的私名了。

比如周文王的儿子“冉季载”,其中,“冉”就是他的封地,“季”就是他的排行,“载”就是他的私名。在那时候,一般大家都称呼他为“季载”或是“冉季载”,而不会叫他“姬载”。

再比如“武王发”,“王”是他的爵位,“发”是他的私名,而“武”是他的谥号。他的称呼中没有体现排行,是因为他当了王,地位较高,就不能和兄弟们再论排行了。同样的“周公旦”,也是一样,“周”是封地,“旦”是私名,称呼中也没有体现排行,因为他的成就太大,地位也很高,也不能和兄弟们再论排行。

最后,“伯邑考”的实际含义是“周国之父”。

“伯邑考”的名字中,“伯”是他的排行,他排行老大。而“邑”和“考”,首先“邑”不是封地和爵位等,因为“伯邑考”死得早,并没有封地和爵位。其次,“考”也并不一定就是他的私名。

在《逸周书世俘解》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王不革服,格于庙,秉语治庶国,籥(yuè)入九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就是说武王灭商之后,来到周庙,从太王(周朝基业开创者,文王祖父,即公亶[dǎn]父,姬亶)、太伯(即姬泰伯,太王长子,春秋吴国先祖)、王季(祖父,文王的父亲姬历)、虞公(即虞仲,太王次子,和太伯一起为春秋吴国先祖),文王(父亲姬昌)、伯邑考,依次列其神位于庙堂。在这段话中,邑考和太王、太伯、虞公等称呼是并列的。

可见,这个“邑考”,必然是死后的称呼,而不是生前的。

另外,周朝在灭亡商朝之前,通常将商朝称为“大邦”,而将自己称为“小邑”,由此可知,“邑”很可能就是“周”的略称。

而“考”,在《礼记》中有一句话:“生曰父,死曰考。”就是说“考”是对父辈的死者的尊称。

所以,“邑考”的实际含义就是“周国之父”,是对他的赞美和怀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名字,季载,称呼,封地,周文王,周武王,男子,哥哥,武王发,姬发,消息资讯,伯邑考,姬昌,武王发,姬发,虞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名字,季载,称呼,封地,周文王,周武王,男子,哥哥,武王发,姬发,消息资讯,伯邑考,姬昌,武王发,姬发,虞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名字,季载,称呼,封地,周文王,周武王,男子,哥哥,武王发,姬发,消息资讯,伯邑考,姬昌,武王发,姬发,虞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