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史学家看来,宋朝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一者是宋朝时期,包括霹雳炮、震天雷、火箭、火毬、火枪等武器的出现,二者是在宋之后,不曾再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那样的割据政权出现,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大一统的王朝。
但是游牧民族的再度崛起和不断侵扰,也成为了宋明两个王朝的重要问题,这难免让人感到好奇,为何在宋之后,蛮夷异族入侵中原,总是能够获得唐代之前少有的大胜,彻底征服中国呢?不妨让我们来好好了解这个原因。
先来说说宋朝,历史上的宋,虽然富裕,军事上也是出了名的疲软,宋王朝如此无力的两个原因,一个出现在地势上,一个则出生在地形上。
公元936年,随着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将幽州(北京)、云州(山西大同)等河北山西一带,割让给契丹皇帝,从此数百年时间,中原都没再能够夺得这片区域的统治权,然而他的地理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燕云十六州作为北方的门户,既可以作为发动军事进攻的基地,比如隋炀帝在611年攻打高句丽,就是以涿郡为基地,又可以设置缓冲带,这里是囊括了长城南侧的主要防线:长城五关(金坡关,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及渝关),包括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能够有力地阻挡敌方军队。
然而宋王朝失去了此地,却也导致长江以南的土地,一马平川,中途几乎没有险要可以守备,往往陷于被动,宋人同样也失去了适合养马的雁北之地,不再像汉唐那样,有着骁勇的骑兵。
在编制上,宋军主力为中央禁军,巅峰时期甚至达到了80万人,然而因为集权的影响,冗兵冗将的现象十分明显,而且效率低下,宋太宗伐辽的时候,宋军稍微大一点的军事命令,就要传到后方宋太祖的宫殿当中商议,得出结果再送到前线,严重影响了行动。
靖康年间,太尉高俅掌兵,根据《靖康要录》记载:“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等到金人发动进攻,开封几十万军事直接土崩瓦解...
“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正是北宋末期和南宋末期军事上最好的体现。
相比较于宋,明朝的情况,似乎要改善了不少,首先就是在战争的胜率当中大有提升,虽然在明末开始走下坡路,基本上对外的军事作战,也都取得了胜利,这离不开明成祖朱棣的高瞻远瞩,在收复幽云十六州后,他干脆以当时还算是边塞的北京作为防卫之地从此对北方的防务,成为了明廷军事上的重中之重,这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也的确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从明朝建立到灭亡,蒙古和清军先后打到城下,却再没有向幽云十六州踏入过一步。明英宗明代宗时期,吸收了北宋灭亡教训的于谦等大臣,拒绝了迁都的要求坚持作战,这才守住了北京。
但是明廷面对局势显然更加复杂首先是在敌人上,先是有蒙古,等到隆庆时期好不容易议和,之后又迎来了日本女真族的崛起,在万历三大征当中,单单是抗日援朝这一场战争,户部就消耗了2500万两银子。明末接连不断发生的灾荒,引发了民变。
再加上明朝内部朋党争斗不断,朝纲混乱,崇祯帝自毁城墙,也就促成了明廷防线的崩溃,不管怎么说,明朝是灭亡在了农民起义的道路上,而清军能够占据中原,多多少少也带有一些运气成分,八旗本身的人数并没有那么多,大部分清军,基本上也是由降兵降将所组成,首先是吴三桂的反水,内地一片割据,南明宗室不但不同仇敌忾,同室操戈,最终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