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回到那个时代,看看那个时代的现实情况,再看看几位当事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唐朝沿袭了北周和隋朝的许多政治惯性,这家公司在成立初期,对与董事长一起打天下的皇子功臣们都予以厚待,与大家共坐天下。所以李渊这个皇帝,当的并不自在,未能像秦始皇,汉高祖,朱元璋等人一样迅速实行君主集权,遇事都很少独断专行,而要虚心听从皇子和关陇贵族的意见。
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在唐初的舞台上,高祖李渊并不是主角,他的光芒常被儿子甚至女儿所掩盖,满朝文武群星璀璨。
在这样的情形下,李渊即便早就意识到有可能发生“玄武门之变”,也很难有所作为。何况李渊本人并不似秦皇汉武那样以杀伐决断见长,他慈悲的像红楼梦里的贾老太太,对儿子们在宫廷内外你死我活的争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比之下,太宗李世民就比李渊冷血多了,为了防止玄武门之变重演,不惜逼杀儿子,牵连有能力作乱的侯君集等人,将政变扼杀在萌芽状态。
高宗初期,长孙无忌为了加强皇权,大开杀戒,杀皇子李恪,公主高阳,牵连功臣及子弟无数。接着武则天屠戮李唐皇室和功勋老臣,李隆基扫荡韦后和太平公主,几十年血雨腥风之后,玄宗才笑到最后,根治了宫廷政变。
玄宗做了当年李渊做不到的事情。他修起了十王宅,百孙院,表面看起来让皇族养尊处优,实际上等于软禁了众皇族,再也没有哪个皇族能对皇位产生实际威胁了。玄宗想让谁当接班人,谁就是接班人,别人不敢也没有能力来抢夺。
然而历史还是和唐朝开了个玩笑。削弱皇族和重臣,直接导致了唐中后期藩镇的崛起,换来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哀。
再牛逼的人,也干不过历史规律。历史无法假设,如果李渊当初不能信赖诸皇子,委诸皇子以重任,恐怕连太原都打不出去,何况进关中建唐朝?
性格决定命运。李渊的心慈手软,虽然导致皇权旁落,但也保证了他安定祥和的晚年生活。即便李建成李元吉得势,李渊的结局一样不会很差。
世人都以为李渊的太上皇当的很落寞,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误解。由于玄武门之变最后,李渊的转变很快,他主动交权,给李世民省了不少麻烦,李世民也不得不考虑如何补偿李渊。李渊常常参加各种宴会,而且坐上位,与儿子李世民表演父慈子爱。李渊本人对玄武门之变的官方认可,使得玄武门之变在当时拥有了合法性。
再看看李渊在当太上皇期间的生育情况
-又努力生了两个孩子,后来都被封为王,就知道其私生活其乐融融,并不那么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