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宋孝宗赵眘,宋孝宗的“乾淳之治”播报文章
转载 贾健美聊一聊
2018-12-20 09:56
关注
大家好,给大家推荐宋孝宗的“乾淳之治”。宋孝宗赵眘,是宋太祖赵匡撤的七世孙。由于建立南宋的宋高宗赵构没有子嗣,就从太祖的后人里选择了孝宗。
在南宋的皇帝里,宋孝宗被认为是最杰出的皇帝。他在位27年,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一改赵构重用主和派的做法,起用主战派,压制投降派。在国家的内政上,孝宗大张旗鼓地采取了一系列精兵简政的行动,清理了一大批贪官污吏。由于宋孝宗重视农业生产,积极改革财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使得当时的南宋百姓生活富裕,整个社会太平安乐,这段时间在历史上被称为“乾淳之治”。宋高宗建立南宋时,国家就是个烂摊子,整个国家百废待兴。孝宗为了恢复往日的繁荣,从各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首先是整顿内政。孝宗认为原来的政府机构设置过于冗繁,既浪费财政,又会降低效率,同时还滋生了腐败等官场的不正之风。为了改变官场风气,孝宗削减了很多不必要的官职。为了避免官员后代通过家庭的关系走后门,孝宗要求对官员的录用全部一视同仁,官员的儿子一样要通过正常的考核。对于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宋孝宗则毫不留情地予以革职。为了减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宋孝宗多次下诏,要求各级政府减轻百姓的负担。高宗时,政府经常提前征收当年的田赋。执行到宋孝宗执政初时,缴税日期被提前到五月,有些地区甚至被提前到三、四月。这个时候,很多农产品都没有成熟,农民根本没有钱来缴税。孝宗了解详情后,下诏要求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向农民收赋,凡是违反的人,一律免去官职。这个困扰广大农民多年的难题,终于在宋孝宗的亲自干预下得到了解决。
宋孝宗还经常在上朝时规劝文武百官多为老百姓办实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宋孝宗经常督促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兴修水利,并把兴修水利的效果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一项。在孝宗淳熙二年,江东路一个官员由于治水不力,被朝廷予以降职处分。由于孝宗对水利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才出现了史书上记载的“水利之兴,在在而有,其以功绩闻者既加之赏矣,否则罚亦必行,是以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后世学者认为这段话包含一定的歌功颂德的成分,但结合其他资料,认为还是大致反映了孝宗时期的实际情况。除了重视水利建设,孝宗还很体恤民情,他倡导轻傜薄赋。他在取消无额上供钱时曾对大臣们说:“既无名额,则是白取于民也。”如果遭遇大灾之年,孝宗认为老百姓由于灾荒颗粒无收,就不能再收税赋。孝宗为了做得彻底,还特意下诏不准到丰年再补收灾年的赋税。
由于宋孝宗时期经济增长,注重德治,导致社会各个阶层都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好,文化生活自然得到提高,再加上孝宗对各种学术思想都不偏不倚,使得文化思想方面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正是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才涌现出众多具有影响力的文人学者,不仅有著名的思想家,如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等,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裹等,他们都活跃在宋孝宗时期。
张浚隆兴北伐
因此,南宋末年的学者黄震才称赞孝宗“乾淳之治”是“正国家一昌明之会,诸儒彬彬辈出”。宋孝宗在位时期,整顿吏治,兴修水利,轻傜薄赋,文教兴盛,出现了南宋政治最清明、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局面。孝宗也因此得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的称赞,成为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