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千古悬案斧声烛影,赵光义心中深藏的惊天秘密

千古悬案斧声烛影,赵光义心中深藏的惊天秘密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北宋都城开封天气突变大雪骤降,十月飘雪在开封历史上十分罕见,当夜赵匡胤召弟弟晋王赵光义入宫,深夜过了子时,雪越下越大,然而万岁殿的灯火却迟迟没有熄灭,殿内的宋太祖屏退了侍从,与弟弟赵光义酌酒对饮,深夜饮酒又屏退众人,似乎在商议什么隐秘之事。

席间宫人看见殿内烛影摇动,赵光义时而离席时而做逊避之状,摇曳的烛火,兄弟二人纠缠的身影,但是听不清说的是什么,过一会听见赵匡胤用柱斧戳地,并说:好为之,好为之。三更时赵光义告退,一个时辰之后,宦官发现御榻上的宋太祖停止了呼吸,这位宋朝的开国皇帝在沉睡中暴毙,死得悄无声息。皇宫深夜上演的离奇一幕,在人们口口相传中,斧声烛影成为了千古悬案。

斧声烛影

正值壮年的宋太祖为什么会猝死,时间又凑巧发生在与弟弟赵光义饮酒之后,一时间流言四起疑云密布,辽国史官甚至公开记录赵光义弑兄篡位。宋太祖死后仅仅一天,赵光义就迫不及待的登上皇位,夺位疑云还未散去,太祖皇帝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又不明不白的接连丧生,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就在此时宰相赵普抛出"金匮之盟",声称赵光义即位是奉杜太后遗诏所为,此言一出朝野震惊。

宋太祖

众所周知,赵光义与赵普曾经有过多年的明争暗斗,为了防范赵普,赵光义即位后一度将他软禁,赵普为何突然与赵光义冰释前嫌,抛出"金匮之盟",力证赵光义即位的合法性?杜太后遗诏为什么被隐瞒了整整二十年?之前从未听说,直到赵普将它公诸天下?此事疑点重重,引起多方猜测,何为"金匮之盟"?

公元961年大宋刚刚立国一年,六月初二夜晚,枢密使赵普仓促入宫,匆匆赶往后宫滋德殿,杜太后此时病重已时日无多,此时召赵普进宫正是为了让他记录太后遗命。

杜太后

此时赵普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异样,太后的次子赵光义并没有出现,而是被拦在殿外,太后让赵普草拟遗诏,只让皇帝一人侍奉在旁。

杜太后问赵匡胤何以能得天下,赵匡胤回答说:自己之所以能得天下,皆靠祖上和太后的积德。杜太后对宋太祖的回答并不满意,反驳他说道:儿子能得天下,是因为前朝皇帝周世宗柴荣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小孩子,使得国无长君人心不归附。见赵匡胤表示赞同,杜太后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愿,那就是让宋太祖将来把皇位先传光义再传廷美,廷美传于德昭。如此,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

赵光义

杜太后清楚地看见五代十国的风云变幻,有鉴于前朝旧事,为避免重蹈覆辙,留下这个遗命也在情理之中。这件遗诏并没有在当时公之于众,宋太祖将他收于金匮内,藏在皇宫密室之中。

赵光义自小和赵匡胤关系十分要好,赵匡胤当了皇帝也是如此,可杜太后病危,自己却被拒之门外,遗诏的内容是什么?究竟说了些什么他却无从知晓,突然间他和兄长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也让赵光义嗅到了不详的气息。

赵匡胤后来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尹兼平章事,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官职,相当于京城最高长官,在古代是不少皇帝确立继承人的一个做法,意味着是储君,也就是将来的皇帝。

开封府

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尹,宋太祖巧妙的向天下人释放一个信号,弟弟赵光义是他心目中储君的最佳人选,赵匡胤如此用心良苦,令赵光义感激涕零。诏令一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弟弟,这显然与历朝历代遵循的嫡长子继承制完全不符。

开封尹位同储君,大家都一致认为赵匡胤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可是赵普却看出其中的端倪,因为杜太后去世后,赵匡胤始终没有对外公布杜太后的遗诏,这说明谁来继承皇位宋太祖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如果在此时对外公布杜太后的遗诏,那么宋太祖将彻底失去储君的选择权。

太后遗命的秘而不宣,和下诏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尹,这两个前后矛盾的举动,透露着宋太祖在储君问题上摇摆不定的态度,赵普灵敏的捕捉到这一点,他知道自己抓住的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赵普

位居枢密使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元勋,并不能满足赵普的野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才是他的最终目标。赵普凭借着对宋太祖内心准确的把握,为宋太祖出谋划策,已经上升为皇帝最信任的人。

公元964年赵普升任宰相,权利在开封尹赵光义之上,虽然是杜太后的顾命大臣,赵普却没有如太后所愿为赵光义保驾护航,相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他竭尽全力打压赵光义。

金匮誓书的存在,赵普对宋太祖矛盾内心的迎合,这一切让君臣关系被一步步拉近,随着权利的上升,赵普对赵光义的打压步步紧逼。

赵光义是太祖的亲弟弟,谋略和才干过人,太祖曾称赞赵光义龙行虎步有帝王之姿,在任开封府尹期间权利不断的膨胀,在朝中又拉拢朝臣收买人心,赵匡胤也有所警觉,又在赵普处心积虑的离间之下,让宋太祖觉得自己的地位也许将被撼动,这是他内心之中最为恐惧的事。

赵普精通权谋之术,对帝王内心的洞察精确无比,赵普对赵光义的暗中打压步步紧逼,在赵匡胤与赵光义两兄弟之间处处离间,使太祖对赵光义日生嫌隙,这令赵光义惶恐至极。

继任皇位,在赵光义和天下人看来是迟早的事,可如今兄弟俩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而且再也无法弥补,觉得自己的储君地位随时有可能不保,这在赵光义心中激起惊涛骇浪。

宰相赵普仰仗着天子的袒护有恃无恐,多年来赵普可以在朝中呼风唤雨,最大的资本是宋太祖对他的庇护,一旦失去天子的宠信,他就面对岌岌可危的困境,就在这时,有人举报赵普私自焚毁奏章专权太过一手遮天。

影视剧中的赵普

此后对赵普的举报接连不断,有人举报他联姻朝中重臣,私自经商牟利。赵普的重重行径令宋太祖大失所望,赵普的专权更令太祖感到忧虑。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宋太祖最终决定罢免赵普宰相之职,出任河阳节度使。多年苦心经营权势,到手如此之难,顷刻间化为乌有,权利的游戏就是一场冒险赌博。

在赵普离开宰相之位不到一个月,赵匡胤赐封赵光义为晋王位居宰相之上,多年来的忍辱负重,终于有了最好的回报。宋太祖希望以此向赵光义传递一个信号,和自己的儿子相比,他才是自己心目中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然而,宋太祖的用心良苦,赵光义并没有察觉,多年的不安还在延续。如果没有皇兄的授意,赵普怎么敢对自己肆意打压。

影视剧中的赵光义

再次点燃兄弟间矛盾导火索的,是宋太祖最为宠爱的宋皇后,宋氏母家自五代十国开始就是著名的世家大族,显贵无比。

可宋氏入宫以后却没能生下一男半女,所以宋皇后刻意偏爱宋太祖次子赵德芳,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宋皇后甚至出面游说皇帝,提出立赵德芳为皇太子。

宋太祖并没有同意宋皇后的提议,但是这件事却引起了赵光义强烈的不安,虽然宋皇后没有昔日宰相赵普的实力,但毕竟是皇后仍然不容小觑。

时隔不久赵光义不祥的预感又一次被证实了,公元975年,吴越王来开封朝觐,以往如此的接待都是由晋王赵光义出面接待,但这次宋太祖却一反常态,让从未参与重大场合的长子赵德昭出城迎接。

宋太祖让两位皇子代替自己出城迎接吴越王,赵光义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没有丝毫准备,此时太祖两个儿子均已长大,虽然自己有储君之位,但皇兄临终易储也极有可能,宋皇后刚刚提议立赵德芳为皇太子,不久后两个皇子得到重用,难道兄长对传位给自己已经有所动摇?

尽管在太祖心目中,弟弟赵光义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但自己的儿子已长大成人,他始终将太后遗诏深藏于金匮之中,一面对太后遗命秘而不宣,一面厚待弟弟赵光义,宋太祖采用了如此权宜之计,缓和自己心中的矛盾,在反反复复的思量中,宋太祖犹豫不决,正是宋太祖的优柔寡断和摇摆不定,在他们兄弟间划开了一道深深的沟壑,也让大宋传位危机越演越烈。

十几年来,赵光义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兄长何时才会正式向天下宣告自己储君的名号。这个问题使他纠结梦魇般挥之不去,对继承皇位的自信心已经摇摇欲坠,他突然有种预感,也许在无尽的惶恐和猜测中,自己永远无法等来答案。

赵光义重金秘密收买掌管金匮的宦官之后,赵光义第一次看见了母后的遗诏,也解开了纠缠他多年的困惑,其中有"国无长君 人心不附,兄终弟及社稷之幸。"的话。遗诏字字分明。

赵光义看得触目惊心,原来十五年前母亲就留下遗命,让兄长将帝位传给自己,然而兄长刻意对天下人隐瞒太后遗诏,将皇位传给自己始终心存疑虑摇摆不定。前任宰相赵普正是因为揣摩透了皇兄的心思,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打压自己,皇兄一面假惺惺的重用自己,一面却利用宰相加以制衡打压,如此两面三刀肆意妄为,兄弟义气何在,骨肉亲情何堪。

此时他终于明白,这一切只是自己的奢望,为了敷衍对母亲的承诺,兄长只给予自己位同储君的封号,却从未在内心接纳过这个事实,或许兄长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把皇位传给自己。

公元976年秋十月十九日夜,开封天气剧变突降大雪,宋太祖屏退了侍从与弟弟赵光义饮酒议事,期间两人交谈甚欢宋太祖甚为动情,期间宫人远远望见,殿内烛影摇动,赵光义时而离席,忽然传来赵光义用玉斧戳地的声音,并说:好为之,好为之。三更时赵光义告退,一个时辰后宦官发现宋太祖没有了呼吸。

在得知太祖驾崩之后,宋皇后震惊不已,第一时间派人去接皇子赵德芳入宫,想让太祖次子赵德芳继位,谁知事情发生了剧变,宦官并没有去接赵德芳而是去了晋王赵光义府上,宋皇后在宫中焦急的等待,等来的却是晋王赵光义,令宋皇后吃惊不已,无奈只得说:"吾母子性命皆托于官家矣"。官家这个词是宫内对皇帝的称呼,等于说宋皇后默认了赵光义将继承皇位,一天后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宋太祖毫无征兆猝死于睡梦之中,时间又凑巧发生在与赵光义共饮之后,一时间流言四起议论纷纷,面对诸多猜疑,赵光义始终将杜太后遗诏深藏于金匮之中,既然遗诏对赵光义极为有力,为何他始终不愿将此公布于众?以此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呢?

如果按照杜太后遗诏的传位次序,赵光义要将皇位传于三弟赵廷美,廷美再传德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费尽苦心成为大宋天子,却要将皇位再传他人,这是赵光义无论如何不愿看到的,尽管遗诏对赵光义即位极为有利,但是赵光义始终隐瞒金匮盟约的存在,只反复强调他的即位是受命于杜太后。

赵光义如愿以偿地登上皇位,而宋太祖的皇子们,最终也没能逃过死亡的厄运,公元979年宋太祖长子赵德昭因受到赵光义的责骂而自杀,一年后宋太祖次子赵德芳神秘暴病而亡,弟弟赵廷美是赵光义要铲除的最后一个障碍。

赵普在发现宋太宗有整治赵廷美的意图之后,写信给赵光义表示:"臣愿被枢轴以察奸变"。意思就是可以除掉对赵光义不利的人,而赵普一心只想得到宰相的高位,双方因为共同的利益不谋而合相互利用,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赵光义放下前仇与赵普亲密合作,不久召见已被罢相的赵普,也就是在这次召见中赵普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千古名言!"我有《论语》一部,用半部帮助太祖打天下,用半部帮助陛下治理国家使之太平"。

赵普明白赵光义的心思,杜太后遗诏对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是最直接的证据,可他迟迟不敢公布,无非就是上面有赵廷美和赵德昭的名字,而赵普自己是当初遗诏的记录者,只要重新炮制一份,去掉赵廷美和赵德昭的名字,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赵普突然公布金匮之盟,令赵光义措手不及,当看到遗诏上的内容传位者仅有自己一人的名字时,却又如释重负暗自窃喜,烧毁真正的遗诏,抛出被改写的金匮誓书,赵光义即位的合法性得到有效证明,赵光义龙颜大悦,赵普终于如愿以偿重新当上了宰相。在赵普的精心设计下,铲除赵廷美的计划顺利进行,至此对皇位有威胁的人都已死去,扫平了子孙即位的所有障碍。

赵匡胤从后周幼帝手上夺取了皇位,谁知在他死后,自己留下的孤儿寡母也遭受了相似的命运,而这一切的操纵者竟然是自己的亲弟弟。

即使是帝王也无法抗拒生老病死,赵光义死后斧声烛影的风波并没有平息,宋太祖暴死,几年之内两个儿子又不明不白地死去,后人口口相传赵光义谋杀了亲哥哥夺取了皇位。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下,攻占宋朝都城,俘虏了钦宗与徽宗,后来悲惨而死,成为了宋朝立国以来的奇耻大辱,当时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北宋灭亡是当年赵光义杀害兄长夺取皇位的因果报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悬案,宋太祖,赵匡胤,开国皇帝,赵光义,赵普,开封,遗诏,弟弟,杜太后,故事传记,宋太祖,赵匡胤,赵光义,赵普,杜太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悬案,宋太祖,赵匡胤,开国皇帝,赵光义,赵普,开封,遗诏,弟弟,杜太后,故事传记,宋太祖,赵匡胤,赵光义,赵普,杜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悬案,宋太祖,赵匡胤,开国皇帝,赵光义,赵普,开封,遗诏,弟弟,杜太后,故事传记,宋太祖,赵匡胤,赵光义,赵普,杜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