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明朝比较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尤其是与瓦剌、鞑靼的战争打出了大明朝的威严。
然而,这位皇帝仅仅活到了38岁,否则明朝也不会有土木堡之变。
现如今,朱瞻基虽然已经去世600多年,但他身上有两大谜团至今未解。那么,这两大谜团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都说母凭子贵,但是放在朱瞻基这里则是父凭子贵。明成祖朱棣有4个儿子,长子是朱高炽也是朱瞻基的父亲,永乐皇帝一直对于朱高炽不满意,甚至多次想废掉他的太子之位。
可是,因为朱瞻基的存在让朱棣改变了主意,《明史·宣宗本纪》中有明确的言语记载: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朱高炽身为太子已经失宠了。但架不住皇太孙太受宠爱了,就是因为自己生了个得宠的儿子,所以朱高炽这个太子之位坐的还算稳当。
朱瞻基刚过13岁就被立为的皇太孙,两年之后,朱棣又领着他远征漠北,可以说一手把朱瞻基带大。为何朱棣对于朱瞻基如此喜爱呢?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历史故事。
据说在朱瞻基出生之前,永乐皇帝突然梦到了自己的父亲朱元璋。
朱棣通过靖难之变从自己侄子的手中抢过了大明江山,觉得自己有愧于父亲,可是在梦中朱元璋却表扬了朱棣。
没过多久朱瞻基出生,以至于朱棣便认为朱瞻基是“好圣孙”,朱瞻基聪明又懂事,比之当年的朱允炆还要优秀,朱棣就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养。
明成祖的原配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女儿徐氏,朱棣跟随父亲朱元璋东征西讨建立了明朝,后来又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对于儿女的教育基本上都由徐氏负责。
然而,朱棣对于几个儿子都不太满意,朱高炽心地善良,但是其身材肥胖与能争善战的朱棣完全不同,同时他还缺乏前线作战的经验,对于军事方面也不精通。
朱高煦虽然善于打仗但文化水平不高,三儿子朱高燧文不成武不就,没有帝王子孙的优秀品质。
总结一句话,朱棣觉得这几个“大号”已经练废了,就只能开始练“小号”。
反观朱瞻基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朱棣终于看到了希望,他便把孙子朝着自己心中合格的接班人方向培养。
事实也证明朱棣的眼光没有错,朱瞻基成功登基成为明朝的第五位皇帝,还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与其父朱高炽打造了大明朝的“仁宣盛世”。
不过,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三兄弟对皇位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而朱高炽在位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以至于明朝皇位的传承充满危机。
朱瞻基从皇太孙成为皇上这是历史的结果,可是他登基过程中的凶险却很少有人知晓,直到现在600多年过去了,这位皇帝身上仍然有两个谜团没解开。
朱瞻基身上的第一个谜团就是登基之谜,并不是说他篡权夺位,相反他本人是合法继承皇位的。
只不过这中间却出了一件事情,朱瞻基的叔叔,也是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谋反。
早年朱高炽不得帝心让朱高煦看到了机会,他认为自己比起行动缓慢、身形肥胖的哥哥占据很大的优势,最起码自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靖难之役爆发后,朱高炽屡立战功使得父亲对其看法发生改变,甚至于做出了一个承诺: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你哥哥估计会早死,到时候皇帝之位就是你的,朱高煦听到后非常高兴,于是奋勇拼杀击退了朱允炆的大军,而他也认为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然而,朱棣登基之后,朱高煦左等右等却没有等来废太子的圣旨,所以他在私下经常抱怨此事:
为了保证皇位的顺利传承避免第二次发生靖难之役,朱棣下旨让朱高煦就藩,朱高炽在继位后的第三个月就宣布立朱瞻基为皇太子。
朱高炽身体不好,当皇帝的时间不足一年就去世了,而此前南京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南京突然出现地震,古人认为地震不是好兆头,朱高炽便下旨让朱瞻基即刻前往南京。
皇帝驾崩是举国哀恸的大事,但谁能够想到朱高炽去世的时间太尴尬,朱瞻基得知这一消息时远在一千多公里外,即使立刻向北京赶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本就觊觎皇位的朱高煦也得知了消息,他想效仿父亲朱棣从侄子手中抢过皇位,于是和自己手下商量打算在京郊对朱瞻基动手。
然而让朱高煦没想到的是,派出去的杀手左等右等没有等来朱瞻基,关键时刻却传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朱瞻基在北京城内已经成功继皇帝位。
这是朱瞻基身上的第一个谜团,当时朱高煦的封地距离京师600多公里,比远在南京的朱瞻基路程近了将近一半。
即便这样朱瞻基仍然悄无声息的进入京师并成功继位,实在是不可思议。对此有人猜测朱瞻基当时并没有去南京,只是在良乡附近转悠。
其实这样的猜测想一想也不可能,皇帝已经下旨,哪怕朱瞻基是太子,没有去南京便是抗旨。
即使朱高炽身体一向不好,朱瞻基也不可能预料到父亲会在一个月内去世,所以他为何能躲过埋伏并提前到达京城登基,至今仍然都是一个谜团,恐怕也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
说完了第一个谜团咱们再来看看第二个,时间来到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朱瞻基去世、年仅38岁。
其实在这一年的腊月,朱瞻基的身体就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以至于他只能卧病在床无法上朝。
朝中的军政大事不能耽误,为此朱瞻基下令大臣们每日去文华殿皇太子处讨论政事。当年的大年初二,朱瞻基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大年初三去世。
朝廷上下对于皇帝的去世多少都有心理准备,但是朱瞻基的死亡依然让人感觉十分突然,因为根据《明史》记载,朱瞻基从发病到去世仅有13天。
身体不好的朱高炽还活到了47岁,身体强壮还上过战场的朱瞻基,从突发疾病到去世居然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难免让人怀疑背后是否有阴谋。
史料中对于朱瞻基去世的详细原因也没有记载,后世对于这段历史真相也有过诸多的猜测,第一个猜测就是这位皇帝服食丹药。
根据现代医学的解释丹药里面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吃这种药物致死率很高。
可是,重金属的累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历史上因为吃丹药而致死的皇帝,大多数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连续吃。
朱瞻基是突然发病的,很显然这样一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种猜测是朱瞻基铅中毒,朱瞻基还有一个外号叫做“蟋蟀皇帝”,因为他十分喜欢斗蛐蛐,还命人打造的装蛐蛐的罐子。
据悉这个罐子含有“倭源白水铅”,长期接触这个东西容易导致慢性中毒。只不过这也仅仅是猜测罢了,目前也没有权威的史料证明朱瞻基中了铅毒。
不少人还持有一种观点认为朱瞻基是疲劳过度,因此他的死亡属于“过劳死”,“过劳死”属于猝死,主要是由于身体极度劳累进而引发脑溢血或者是心梗等类似的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会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就会导致死亡,根本拖不了13天,此种说法也站不住脚。
也有人提出了“遗传论”,认为朱高炽的身体就不好,作为他的儿子朱瞻基也受到了影响。
上文已经提过朱高炽活了47岁,朱棣活了64岁,朱元璋更是活到了古稀之年,所以这种“遗传论”也多少有些不符合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朱瞻基当皇帝仅十年左右,但是通过他的努力开创了明朝初期三大盛世之一的“仁宣之治”,算得上是一位明君、贤君。
在位期间,朱瞻基延续了父亲的治国理念,任用有贤能的大臣严惩贪污腐败、重视发展农业推行息兵养民的政策,使得前期战争不断的大明朝迎来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稳定的阶段。
朱瞻基身上的两个不解谜团让后人猜测了600多年,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雄才大略,配得上史书评价的“英姿睿略”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