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豆瓣9.7分上升到9.8分,《大明王朝1566》确实创造了全新的国剧评价记录。 该评分超过《西游记》 《红楼梦》的9.7分,成为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
十几年过去了,这部历史剧至今仍未过时,经过漫长而新的时代,已经成为正确的经典之作。
现在正在播放关于明朝的新电视剧。 那是《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无独有偶,两部剧有很多相似之处。 都是从税收问题着手的。 一种是“变稻为桑”,一种是“人丁绢税”,这更证明了明朝税赋问题的复杂性。 其实,两部剧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也相差无几。
可以说是前后,《大明王朝1566》事件的全部事件时间是1560年到1566年,《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事件的发生时间是1569年到1578年。 前者为嘉靖晚期,后者为隆庆至万历初期。
《大明王朝1566》是庙堂与地基的双向探讨,《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侧重民间,而《丝绢案》也能折射大明整体的政治、经济问题,可见一斑。 但是很遗憾,现在的剧本超过了一半,《显微镜下的大明》再也不能成为第二部《大明王朝1566》了!
尽管画面很美,尽管剧骨很多,但还是有四个大败,就这样被拖着。
第一,剧本很懒散
剧情的结尾主要反映在前面几集,因为这部剧只有14集,在这么少的篇幅下,铺上浓墨重彩的话,会造成整部剧的结尾,原因和人物过于铺陈,耽误主线故事,是影视作品的一大亮点
相反,《大明王朝1566》尽管比《丝绢案》多得多,但在整个剧本的推进上却毫不拖泥带水,一开始只用了很少的场景、几句台词说明了一切,然后直奔主题,在嘉靖末年面临着财政危机
到了《丝绢案》的戏里,发现了一些税收问题,但进展太慢了,尤其是铺垫得太多了。
第二,剧本冲突并不精彩
影视剧剧情的冲突矛盾无疑是一个重点。
在《丝绢案》中,最初几集描绘了各主要角色的特征,也包括配角们,但明显与戏剧冲突不匹配。 有余地,但无能为力,自然是不够的。
特别是最初几个县的代表讨论应该是很棒的地方,但是在剧中描写得不够。 之后,也直接变成了男主人公的访问,在很多故事中展现了访问道路的艰险性,没有把焦点放在更精彩的矛盾冲突上。
读了原作的人都知道,丝绸事件的重点是帅家默的上诉和各县之间的讨论。 帅家默的上诉和各县之间的讨论,可谓妙语连珠,将明朝的政治、经济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有在悬案之下剥开茧丝的快感。
到了剧中,过于常规化,成了冒险之旅,讨论起来还不够精彩,老戏骨们对戏的力量有限。
看着一群戏骨,真遗憾。
《大明王朝1566》的讨论更多,无论是庙堂上的,高官之间的,还是下官与上官之间的,甚至是下县政府的,都真正表现出了整个政治形态和背后的纷争,太棒了。 每出戏都值得仔细品味。
这样,《大明王朝1566》直接把《丝绢案》甩在了后面。
三是感情线突然出现
《大明王朝1566》的感情线,真正符合历史,符合古人,无论是海瑞与妻子之间,还是高翰文与艺妓之间,都可谓感人至深。
在《丝绢案》中,原作原本没有感情线,到这里来不仅强行插入,而且离奇至极。
先是丰碧玉和丰宝玉姐弟的感情线,其次是丰宝玉和陈小枝的感情线,前者被逼得走投无路,突出了所谓的女主,后者演得像戏剧一样,死板而尴尬。
每一条感情线,都显得突兀。
当然对主角帅哥家默来说也有感情线,但相比之下还是有用途的。
四是主角表演
无论是张若昀,还是戚薇,都一定会成为演员的败笔。
半永久的表演,还是摆脱不了范闫的阴影。
“狂魔”“给力”这种表达方式,虽然看不起笨蛋,但有时也会显得疯狂。 “歪着头,瞪着眼睛”五官交错,鬼魔的上半身就像尸体一样。
家默虽然发呆,但是个天才,不是笨蛋。
张若昀似乎没有掌握这个角色。
当然,网剧改编这个角色,是着魔了。 已经失去了原作中的聪明和世故的特点,至少目前还没有展示英俊的人是如何聪明,只是对数字敏感。
嗯,挑战难的角色没错。 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走偏,再加上张若昀自身的气质特点,更是形影不离。
戚薇饰演的丰碧玉无疑是一个硬加的角色。 当然,毕竟男装戏不适合年轻观众,但加上这个角色的人物,我也没有选择演员。 戚薇从整个形象上看是最露骨的。 太用力了,台词不清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除了四败之外,至今为止,《丝绢案》逐渐步入正道,开始了更宏伟的表现,但无疑已经进入尾声。 前期的角色刻画和传统的戏剧性冲突设计,都是结构太小,缺乏原作宏大的叙事观。
总之,《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与《大明王朝1566》相差很大,虽然不发达程度逐渐提高,但也难以掩盖缺陷,遗憾的是只能说是好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