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租庸调”制:作为唐朝土生土长的制度,为何在日本如此成功?

“租庸调”制:作为唐朝土生土长的制度,为何在日本如此成功?

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不俗的辉煌成就,其中的唐朝则是中国第一个繁荣鼎盛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对外交流频繁,来往的国家无数,可以称得上是“万国来朝”。

不少国家为了能够吸收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纷纷派出专门学习的使者前来,并且将当时所学的的唐朝先进制度给利用起来,较为著名的例如日本的遣唐使。

他们在这其中收益颇多,把中国唐朝时期的租庸调制度给移植到了日本,还将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适用自己国家。

在一段时间之后,日本本土化的租庸调制度获得了成功,而唐朝却也就宣告了失败,那么为何日本的“大化改新”能够把唐朝的制度效仿的如此成功呢?

一、为了发展唐朝逐渐淘汰“租庸调”制度

1、何为“租庸调”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百姓靠着耕作生活并以此来缴纳田税,而这“租庸调”则是唐朝所特有的一种税收制度,“租庸调”可以把三个字拆开来理解,每个字都分别有着不同的含义。

租指的是土地税收,在唐朝初期,每一位年满十八的男子都可以享用朝廷所分配的田地,这部分田地总共有一百亩,其中的二十亩地是给百姓世世代代耕种的永业田。

剩下的八十亩田地被叫做口分田,也就是朝廷留下来租给你耕种的,等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就要还给国家,朝廷也可以从中收取一些税金。当然鉴于唐朝才刚建立不久,所以当时的税收是“四十税一”,也就是每收成四十担粮食就要上交一担,这可以称得上是薄税了。

庸则指的是奴役,古代的劳工都要由百姓来承担的,因此每当需要修筑城墙水渠、交通道路等等的时候,朝廷就会从民间进行征调,唐朝由此规定成年后的男性有义务要帮国家出一份力,一个农民一年要服徭役二十天。

如果当年的建设工程没有满足百姓服剿役的日期,那么就需要百姓按照每天纳绢三尺的规格,按照所欠缺的天数补给朝廷,这样的方式也被称作“输庸代役”。最后是调,它的处理方式比较简单,就是每家每户每年需要向国家上交一定的土特产,不乏有棉布、麻布等。

2、对前代均田制进行改革所采取“租庸调”

为了应对隋末战火的“遗疮”,唐太宗李世民对于魏晋以前实行的均田制进行了发展改革,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租庸调”制度。

受到当时战火的影响,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土地,因此在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就大力地支持百姓去进行开垦荒地,同时还把国家所拥有的部分土地,通过不同的年龄和标准分给了相应的民众,百姓在获得了可以耕作的土地后开始积极耕种,逐渐恢复土地的生机。

在农业恢复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唐朝就开始推出了“租庸调”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同时通过租、庸、调的措施来获得大量的税收,这项制度既可以恢复发展,又能够得到百姓的民心。

3、“租庸调”为何被淘汰

朝廷利用这一政策,把土地分给不同的百姓,又因为轻征薄役的制度,国家实力也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百姓的生活逐渐安稳富足。但是这样的情形经过了几代之后就发生了变化,租庸调制度出现了裂缝,随着社会的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唐朝的人口开始快速增长。

这一增长使得人口变得越来越多,但是可以耕作的土地却不可能一块变多,这也就导致土地不够新增的人口瓜分,现在的成年男子分不到一百亩田地,可是却要承担一百亩的税收,这一举措使得很多交不起税的百姓,开始抛弃自己的故乡被迫变成流民。

更为致命的是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些土地都集中在了大地主阶级上,这一特殊群体往往是不需要交税的,所以税收的任务又加重在了百姓身上。

百姓交不起税就只能把土地卖给大地主,然后租用他们的土地成为佃农继续被剥削。这样恶性循环下就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的土地兼并现象。因此“租庸调”制度在百姓没有土地的情况下,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也就逐渐被淘汰了。

二、为日本的“大化改新”创造了有利的外在条件

1、大化改新,日本开始了封建社会的道路

在公元645年,日本圣德太子发动了一场政治革命运动,因为改革的时间是在大化元年,所以也被称为“大化改新”。圣德太子作为遣唐使,在唐朝生活了三十余年,因此学习了唐朝很多的文化和管理体制,其中也就包含了“租庸调”制度。

在学习唐朝制度之前,日本还是处于奴隶社会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是相对落后,不过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后实现了社会性质的变化,成功迈入封建社会的行列为这一先进的唐朝制度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

日本统治者还效仿着唐朝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还用武力横扫了反对势力的声响,进一步为土地制度的发展扫清障碍。

日本通过对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整理,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班田授受制,班田为6年一班,是指日本每过6年就给6岁及以上的男子分配两段田,让他有田种,当该受田人死亡后,所授田地则重新归还给政府。

农民在接受土地的同时还需要对政府负担起责任来,也就是和唐朝一样,照常交租纳税服役和缴纳地方的土特产。在日本实施的“租庸调制”也促进了本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还对本国的生产和经济有着促进作用,所以这一制度才会一直保留下去。

2、土地国有有利于日本土地改革

日本相较于唐朝来说,它本身的地域狭小又是岛国,所以不容易受到外敌的侵犯,外部因素决定了日本社会始终相对稳定,百姓不会因为较大的战乱而被迫背井离乡,因此租庸调制也可以稳步地发展下去。

由于大化改新所采取的“班田”制度来分配土地,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拥有土地,也让氏族的共有土地转变为了国家所有来进行支配,进而缓和一定的阶级矛盾。贵族与百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这也就形成了一种阶级上的平衡。

为了将任命官员的权力收回中央政府的手中,日本政府还采取了唐朝的科举制,以此来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在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下,土地收回国有也就变得更加容易,土地国有化则为租庸调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根基。

因为在国家强大政权的制约之下,这些土地通过租庸调制分发到了农民中,不仅有利于当时日本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几乎可以说并不能够像唐朝后期产生力量强大,能够对抗封建统治者的地主阶级。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政府拥有了极大的权力,所以才能在推行土地制度上拥有绝对的优势,而且日本的租庸调制相比于唐朝,所面对的困难和阻碍更少,因此日本移植后的租庸调制才会如此成功。

三、唐朝和日本“租庸调”的不同结果

唐朝的“租庸调”制度推出,是为了接手前朝旧政权所留下的烂摊子,又因为唐朝前期刚经历过战乱的影响,导致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想要鼓励农民进行开垦荒地变得很困难,这毕竟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巨额的财政支出使得初期的唐朝政府一筹莫展。

然而这对当时的日本来说完全是没有的,日本政府即便是经历了奴隶社会的转变,也没有大规模战火的摧残,这也就是为何在大化改新的新政府政权能够过渡得非常平稳。

改革的新气象又激励了日本社会民众的行动,所以在积攒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后,日本的农业发展逐步稳定,也为新的土地制度推行提供了物质基础。

唐朝时期,除了百废待兴外,还要稳定住刚成立的政权,外部所遗留的敌对势力也对唐朝的农业发展有着一定的威胁。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唐朝当时的财政压力太大了,而且当推行了租庸调制度恢复发展之后,唐朝又开始面临中国封建时代的大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的时期。

租庸调制度本质上是为了百姓的制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地主的利益,因此在唐朝推行这项措施的时候让这些封建地主产生了不满,从而经常发动一些动乱。相比于唐朝,日本就没有这些苦恼,刚刚从奴隶社会脱离出来的日本,封建势力还不成熟,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形成强大的力量去抵抗政府的政策。

两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完全不同才会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唐朝在淘汰了租庸调制度的时期就已经开始走向衰退期了,而刚刚经过大化改新的日本才步入封建社会的上升期,这也就造成了租庸调制度在两个地方的不同之处。

四、总结

租庸调制度为两个国家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唐朝中央政权开始衰弱时,租庸调就不再适用于统治被淘汰,而刚起步的日本政权却十分的需要这项政策,因此基于国情考虑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也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而做出选择。

参考文献:

1、《唐书》

2、百度百科:大化改新

3、百度百科:租庸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社会,成功,朝廷,唐朝,税收,制度,的国家,土地,日本,百姓,消息资讯,唐朝,制度,土地,日本,百姓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社会,成功,朝廷,唐朝,税收,制度,的国家,土地,日本,百姓,消息资讯,唐朝,制度,土地,日本,百姓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社会,成功,朝廷,唐朝,税收,制度,的国家,土地,日本,百姓,消息资讯,唐朝,制度,土地,日本,百姓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