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万历朝鲜战争:本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最终却功亏一篑

万历朝鲜战争:本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最终却功亏一篑

1597年的七至八月,对于明朝和朝鲜联军而言,无疑是最难熬的。

七月的漆川梁海战,朝鲜水军几乎全军覆没,拱手让出了制海权。

八月的南原城之战和黄石山城之战,中朝联军再遭重创,又拱手让出了陆战主动权。

由于连战连败,驻朝明军最高指挥官麻贵甚至一度考虑放弃汉城,北撤平壤。

幸运的是,经略大臣杨镐得知了此事,力劝麻贵坚守汉城,这才稳住了人心。

而当时间迈入九月后,胜利天平开始倾斜,联军的喜事一件接着一件地发生。

九月初七,副总兵解生率明军与日军黑田长政部在稷山遭遇,双方展开激战。

此役,两军虽是以平局收场,但明军凭借着强大的野战能力,震慑住了日军,令日军一度怀疑明军在汉城还有伏兵,暂时不敢北上。

日军踌躇不前,这让所有人都松一口气。

还没等这喜庆劲儿过去,前线又传来一道捷报:李舜臣率朝鲜水师在鸣梁取得大捷。

漆川梁海战后,朝鲜国王李昖意识到了自己先前罢免李舜臣是愚蠢之举。

于是他亡羊补牢,重新授予李舜臣三道水军统制使的头衔。

李舜臣官复原职,随即带着十几艘战船与日军在鸣梁海峡附近大战,并取得一场小胜。

与稷山之战一样,鸣梁海战的规模虽然不大,歼敌也不多,但积极意义却不小。

一方面,日军吃了一场败仗,担心像五年前那样,被朝鲜水军切断后勤线。

当然,此时只是残阵的朝鲜水军做不到。

但日军并不知情。

日军被李舜臣打怕了,害怕后路被抄,因而不敢轻易西进,这为明朝后续的调整争取了宝贵时间。

另一方面,鸣梁海战的胜利也鼓舞了士气。

行军作战,信心很重要,一支部队只有在信心十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打胜仗。

十一月,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邢玠带着增援抵达汉城。

此时算上朝鲜军,联军的兵力达到十万。其中明军四万,朝鲜军六万。

十万人,已经具备了反对的条件。

打哪呢?

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说过,日军占领朝鲜期间,在釜山、蔚山一带修筑了大量的日式城堡。

面对锁链式的日军防线,联军想要采取全面攻击的战法进行突破,显然是不现实的,现在只能是选择一个方向,进行重点打击。

邢玠在与麻贵、杨镐以及朝鲜将领反复讨论后,最终选定了蔚山城。

蔚山位于釜山的东北方向,庆尚道的最东侧,这里距离汉城有大约九百里。

从军事角度来说,挑这么远的地方进行重点攻击,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由于蔚山守将是曾经制造了多场屠杀惨案的加藤清正。

联军高层认为,不打则已,要打就打最嚣张的那个刺头。

攻破蔚山城,干掉大魔头加藤清正,必然能鼓舞人心,令日军胆寒。接下来的战斗也会相对好打许多。

明军有意干掉加藤清正,朝鲜军也正有此意,两军一拍即合,随即敲定了进攻蔚山的计划。

十二月初八,明军完成准备,然后兵分三路东下:

其中左路军由辽东副总兵李如梅统帅,兵力16600人。

中路军由山海关副总兵高策统帅,兵力16900人。

右路军由蓟镇副总兵李春芳和副总兵解生统帅,兵力14900人。

此外,明军还有8500名后备军,由杨镐和麻贵亲领。

中朝联军出动后,麻贵为了彻底歼敌,向朝鲜都元帅权栗提了一个要求,即希望朝鲜派水师到蔚山附近海域作战。

此时的朝鲜水师,缺兵少船,其实无力参战。

但权栗担心如果不做出承诺,可能会让明军打消进攻蔚山的念头,便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可是答应归答应,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纵观后来的蔚山之战,看不到半点朝鲜水军助战的记载。朝鲜人又食言了。

没有水军助战,联军只能靠陆战解决问题,这无疑影响了后来的战争走势。

在联军奔赴蔚山的同时,日军也在做准备。

由于认为蔚山老城不好防守,加藤清正在开战之前,将主力部署在城外的岛山。

岛山离蔚山城不远,海拔仅五十米,只是一座很小的山峰。

但在加藤清正的亲自监督下,日军驱使朝鲜劳工在岛山上修建了一座坚固城堡,并围绕山体构筑了三道防线。

岛山防线开工的同时,加藤清正又带着三千人去完善西生浦的防御工事。

日军的部署,联军通过朝鲜间谍传回的情报获悉。

针对战场情况,杨镐和麻贵在战前做出如下安排:

卢继忠率两千人马封锁太和江,防止西生浦方向的日军援兵。

吴惟忠率三千人进攻彦阳和梁山城,阻击从釜山而来的援军。

其余诸部,负责围困岛山和蔚山城。

十二月二十日,命令下达,联军各部随即开始行动。

两天后,吴惟忠部与日军在彦阳城外遭遇。

吴惟忠的部队是第二代戚家军,打倭寇属于是专业对口。

所以两军接触后,日军立马被打得落荒而逃。

城外的战斗很快惊动了彦阳城内的日军。

驻守彦阳的日本名将浅野幸长自恃骁勇,不顾左右反对,带着人马,哇哇大叫着冲出城,打算找明军玩命。

明军士兵看到浅野幸长朝自己冲来,不仅不怕,反而狂喜,这是送上门的一等功啊!

随即,明军在吴惟忠指挥下,兵分两路。

一路负责攻打彦阳,一路负责迎战浅野幸长。

浅野幸长自以为很能打,可与明军交手后,顿时却叫苦不迭,因为明军比他更能打。

激战中,幸长身中十余刀,差点被当场砍死。

打不过,只能跑了。

但野幸长打算逃回彦阳时,却发现明军已经拦住去路,回不去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残部逃进了岛山。

首战告捷,吴惟忠未做休整,带着人马前往梁山城,继续执行阻援任务。

杨镐和麻贵得知消息,一面安排高策率两千人进驻彦阳,一面命令各军进入战斗岗位。

二十三日佛晓,为了扫清岛山外围的据点,李如梅率三百精锐“衔枚摘玲,偃旗息鼓”,悄悄向日军外围哨营发动攻击。

日军对明军袭营缺乏准备,因而被打得猝不及防,损失四百余人。

袭击只是试探性进攻,到了二十四日,明军架起火炮,正式对岛山和蔚山城发起攻击。

战斗打响后,各式火炮俱发,轰天震地,密集的炮火将日军防线轰得地动山摇。

驻守岛山外围的日军士兵没见过这种阵势,当即吓傻了,纷纷丢弃阵地,逃入岛山城中。

至于蔚山城,直接就被明军拿下。

随后,明军发动对岛山的攻击,茅国器、陈寅攻打东面,李春芳攻西面,李如梅攻东北面。

战斗期间,日军还未从刚才的炮击中回过神,无论是战斗意志还是战斗素养,均不在状态。

而三路明军则是勇猛异常。尤其是茅国器、陈寅一路,犹如战神附体,趁着日军人心浮动之际,连破两道防线。

接下来只要不出意外,明军攻破最后一道防线,便可全歼岛山的八千日军。

然而,不出意外的话,这时候就要出意外了。

根据谷应泰所著《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正当日军节节败退之际,在附近高地督战的杨镐突然下令鸣金收兵,放了日军一马。

按照谷应泰的说法,杨镐之所以此时鸣金,是因为他与辽东军的关系较好,不想让陈寅的功劳比李如梅大,所以就鸣金收兵。

但据朝鲜史料《宣祖昭敬大王实录》的描述,情况又有所不同,当时下令收兵的人是麻贵。

按照朝鲜史官的说法,麻贵与辽东军素有矛盾,他认为陈寅配属李如梅的左路军,如果让陈寅夺得头功,李如梅也能跟着沾光。麻贵不愿意看到李如梅立功。

我个人认为,谷应泰的说法应该更符合事实。

因为从后来杨镐被撤职,朝鲜国王李昖替他求情来看,杨镐与朝鲜君臣的关系较好。

朝鲜史料存在为尊者讳,让麻贵替杨镐背锅的可能。

二十四日夜,杨镐重新调整部署,安排李如梅部顶在最前面。

二十五日一大早,战斗继续。

按照杨镐的估计,岛山唾手可得。

可是,日军此时已经从昨天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守城有了法度。

加之,岛山城本来就险峻难攻。

前面说了,日军在岛山上构筑了三重防御工事,这三重工事,每个部分互相独立,明军攻克外围,并不代表攻克整座城池。

并且,岛山上的日式城堡也极其坚固。城墙上有形状不一、口径不一的射击孔,可用于弓箭、火绳枪和大炮的射击。其作用类似于近代以来的碉堡或者炮楼。

前一天的战斗,陈寅能节节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占了日军措手不及的便宜。

如今日军调整好了心态,又占据明显的地利优势,以铁炮射击形成的交织火力网阻滞联军的攻势。

在这种情况下,李如梅部的进攻,无疑是一脚踢到了铁板上。

岛山防御图

见李如梅的辽东军迟迟没有进展,杨镐又换上了陈寅的浙军。

结果陈寅刚带队进入战场,就被日军的数枚弹丸击中,连夜送去后方疗伤了。

就这样,明军血战一日,连日军第一道防线都没有攻破,而自身却损失惨重。

见自己因私心闯了大祸,杨镐心急如焚。

二十六日,杨镐决定让明军休整,命令朝鲜军顶着盾牌,向日军阵地发动强攻。

可此时的日军已经打出了信心。

战斗中,日军居高临下,用铁炮射击朝鲜军。

朝鲜军的盾牌无法抵御铁炮射出的弹丸,一时间,朝鲜军死伤惨重,只能仓皇撤退。

当晚,吴惟忠见强攻损失太大,连夜到蔚山向杨镐提议:打攻坚战,我们吃亏,不如像李提督当年攻打平壤一样,围三放一,引诱日军出城,在野战中寻机歼敌。

很显然,吴惟忠的建议更符合实际情况。

但杨镐此时却自负的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熬过了,接下来就是好运。因此果断拒绝了吴惟忠。

二十七日,杨镐使出火攻,并试图切断岛山城内的水源。

可联军忙活了一天,效果并不好。

常言道,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开战之初,老天爷已经给了机会,但由于统帅无能,联军错失好局。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胜利的天平自然就向日军倾斜了。

二十七日晚上,加藤清正带着五百人,经水路,穿越明军防线,悄悄潜入岛山城中。

得知加藤清正来了,明军诸将既高兴,又发愁。

高兴是因为可以生擒加藤清正。愁的是日军有主帅坐镇,看来想短时间内攻破岛山,已经不可能了。

当夜,杨镐再次调整部署,命令各部围而不攻,打算等日军粮草耗尽,再发动攻击,生擒加藤清正。

但谁料,人算不如天算,二十八日天未亮,蔚山地区居然天降暴雨。

十二月的朝鲜半岛,本就天寒地冻。这场大雨一下,更是雪上加霜。

日军窝在岛山要塞中,情况还好。

而联军身处野外,临时搭建的帐篷根本无力抵御寒潮。

到了二十九日,杨镐命人清查损失,报上来的数据触目惊人:很多士兵冻得指头坏死,近千匹战马冻毙。

看到这副惨样,麻贵想起了吴惟忠前几天的提议,便跟杨镐说:放个口子给日军,如果日军出来了,就在路边设伏痛打!

但杨镐以围三放一,无法活捉加藤清正为由,又一次拒绝了。

此后的几天,杨镐派人与加藤清正谈判。

当时的岛山城中,因为粮食耗尽,日军的情况也不好,惨到了吃人肉的地步。

都已经人吃人了,这士气还能好?

见情势不妙,加藤清正担心明军攻城,日军可能会守不住,便派人出城谈判,表示大年初三,他愿意与杨经略在南山面谈。只要明军保证日军将士安全,自己可以放弃岛山。

杨镐得知加藤清正求和,很高兴,当即安排下去,诸军都做好准备,会谈当天先生擒加藤清正,再攻下岛山城!

但殊不知,加藤清正的和谈,只是幌子,意在拖延时间,他压根就没打算赴约。

而就在杨镐打小算盘的时候,日军的增援已经陆续抵达了西生浦。

前来增援的日军小早川秀秋、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加藤嘉明、蜂须贺家政、藤堂高虎、胁坂安治等部,总兵力超过两万,足可与明军一战。

1598年正月初二,西生浦的日军向明军防线发起潮水般的进攻。

明军拼死作战,顶住了日军攻击,但这只是暂时的。

因为明军和朝鲜军没有水师,不可能长期守住防线。

正月初三,到了约定的日子,加藤清正没来。

见自己被耍了,杨镐大为恼火,旋即亲自上阵,指挥各部持火把夜攻。

结果激战一夜,中朝联军又被日军打退。

而就在杨镐专心对付加藤清正时,日军先头部队突破了明军防线,进抵太和江南岸,与明军隔江对峙。

与之同时,日军水师几十艘战船也抵达太和江上,随时都可以登岸。

初四上午,杨镐获悉最新情报,心态炸裂,绷不住了,下令全军撤退。

伤兵和步兵先撤,随后是炮兵,骑兵负责断后,至庆州集结。

为了防止粮食器械落入敌手,杨镐还下令焚毁所有不好带走的物资。

得知杨镐下令撤退,麻贵的部将摆赛急忙劝阻。

摆赛认为此时此刻,应该优先考虑稳固阵地,反手一拳!然后再部署撤退。

就像当年的碧蹄馆之战一样,只有先挫败日军攻势,联军才能安全且有序的退出战场。

但杨镐不听,骑上马,丢下部队,直接就跑了。

杨镐跑路后,麻贵也跑了。

得知明军撤退,加藤清正指挥岛山城内的日军出城追击。

太和江上的日军水师看到明军焚烧辎重,也纷纷登岸,加入追击队伍。

摆赛见状,赶紧率骑兵还击,将日军逼退。

摆赛的这次反击很重要,日军见明军虽败,但却是败而不溃,顿时心慌,不敢穷追,最后只追了三十里便返回。

然而,杨镐的不负责,还是坑了一部分明军。

由于撤退命令下达的太突然,负责阻击日军的吴惟忠、茅国器、卢继忠、祖承训四部很晚才收到消息,而此时其他明军已经撤走。

于是,他们便成了最后撤退的一批,惨遭日军围追堵截。

在突围过程中,卢继忠部损失最惨,几乎全军覆没。

吴惟忠、茅国器两部幸运地得到李芳春的援救,虽有一些损失,但基本保存了建制。

祖承训很猛,他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向北撤退,而是趁夜向南进攻,杀至西生浦。然后又大摇大摆的北上,回到了庆州。

至此,蔚山之战结束。

回看蔚山之战,明军和朝鲜军本有机会复制平壤之战,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但由于总指挥官无能,城池打不下来,撤军时又自乱阵脚,最终落得一场大溃败。

杨镐这个人,说他没能力吧,未免过于刻薄。

但要说他很有本事,又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

他在蔚山的糟糕表现,其实就是他后来在萨尔浒的预演。

应该这么说,杨镐作为一个过于出名的边臣,被万历皇帝提拔到了他所不能胜任的位置上,去应付一个他无法匹敌的对手,既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大明王朝的不幸。

蔚山之战后,邢玠回国整顿兵马、粮草,顺便向朝廷报捷。

打了败仗,为何还有脸报捷?

因为蔚山之战是邢玠与杨镐、麻贵共同推动的。杨镐要是挨处分,他邢玠也要受牵连。

为了保自己的官位,也只能讳败为胜了。

邢玠走后,杨镐成了驻朝明军的一把手。

他自知无脸待在前线,便返回汉城。临走之前,将部队交给麻贵指挥。

随后,麻贵将撤退期间损失不大的几支部队分散到各地镇守,如李芳春驻守南原,祖承训、茅国器驻守星州。

此时的明军,已经无力再发动进攻,只能期盼国内援军快点到来,日军在这段时间也不要发动进攻。

幸运的是,此时的日军也没有进取之心。

加藤清正的部队在蔚山之围期间损失数千,他虽然嘴上叫嚣的厉害,扬言要报仇,但身体却很老实,不敢轻举妄动。

日军其余各部为了保存实力,一面向丰臣秀吉邀功,一面以后勤补给困难为由,恳请丰臣秀吉下旨,允许他们撤回一部分兵力。

至于反击的事,没人提。

两边都不敢大打,由此朝鲜战事又陷入僵持。

到了六月,日军经过几轮撤兵,留在朝鲜的兵力已不足七万。

与之同时,明朝则在增兵。

六月,游击兰芳威和参将王国栋带着七千援军入朝。

当时跟他们同时抵达汉城的,还有一个叫丁应泰的官员,时任兵部主事。

这个丁应泰,与邢玠和杨镐有仇,到了朝鲜后,为了搞倒仇敌,便到处溜达,想着收集一些有用的资料。

恰巧这时,陈寅的部队回到汉城休整。

前面说了,浙军将士在蔚山之战中受到了不公待遇。

先是攻打岛山,杨镐出于私心,让陈寅从前线退下。

后来撤退时,又没有第一时间告知吴惟忠、茅国器,导致浙军遭受无谓损失。

杨镐把浙军坑的不轻,浙军上下对其自然也没好脸色,没事便凑在一起骂他。

很快,浙军对杨镐的牢骚之词便传到了丁应泰的耳中。

丁应泰如获至宝,赶紧拿出小本本,全部收录了下来。

后来,丁应泰根据搜罗到的证据,写了一篇奏疏,向朝廷弹劾杨镐。

万历皇帝见到奏疏,大怒。

打了败仗,居然还敢谎称胜利。并且最关键的是,为什么内阁也不知情,难道内阁暗中袒护杨镐吗?

做领导的,或许能容忍底下的官员贪渎、无能。

但结党营私,专权罔上,这是所有领导绝对无法忍受的。

今天你们一群人敢抱团骗我,明天就敢抱团反我!我这个皇位还怎么坐?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不久后,杨镐遭到革职,其经略一职改由天津巡抚万世德接任;麻贵暂留原职,等调查清楚了再论处置;邢玠不受惩罚,暂兼经理军务。

得知杨镐被革职,朝鲜国王李昖很不满。

他与杨镐关系很好,认为杨镐虽然打了败仗,但也是有功之人,就这么被一撸到底,未免太绝情。

为此,李昖专门上书给万历皇帝,说杨经略是个大好人,虽然蔚山之战打输了,但那是小败而已,不能因为输了一次就把贤能的主帅换走。如果杨经略走了,联军必然人心惶惶,接下来的仗就没法打了。

丁应泰搞倒杨镐,正在得意之时,猛然得知朝鲜人搅局,他一怒之下,索性连李昖也告了。

万历见丁应泰弹劾李昖,出于统战考虑,以“举动乖谬,几误大事”为由,勒令他“回籍听勘”。

随后,又派人到汉城给李昖带话,表示朝廷大军已经云集,新任经略万世德也已经启程,不日便可抵达朝鲜,放心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就在丁应泰与李昖相互攻击对方的时候,日本出了大事。

1598年八月十八,丰臣秀吉病死。

丰臣秀吉死后,五大老中的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以及上杉景胜,集体签发了一份文件。

文件的大致内容就是说,根据太阁大人遗命,驻朝日军应尽快撤回日本。

九月,这封文件下发到釜山前线。

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人看后,很想撤退。但他们却没法执行。因为日军被明军缠住了。

六月至九月,除了兰芳威和王国栋的七千援军抵达汉城外,还有多支明军奉旨入朝参战。

这些援军,分别来自东北、西南、东南。

东北的援兵由总兵董一元指挥。

董一元此次前来,是为了接替回国的李如梅。

而李如梅回国,是为了接替战死的兄长李如松。

1598年四月,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作战中阵亡。

纵观李如松的戎马生涯,他打仗是真的很勇猛,是一员悍将。

但他的作战风格,也的确是容易出现意外。

此前在朝鲜,他两次死里逃生。这次与蒙古人作战阵亡,只能是说意料之中的事。

西南的援兵由总兵刘綎指挥。

明军第一次援朝,刘綎就曾率部参战,后来由于和谈,又撤回了国内。

这次再来朝鲜,刘綎可谓轻车熟路。

东南的援兵由总兵陈璘和副总兵邓子龙指挥。

与董一元和刘綎不一样,陈璘是水师总兵,邓子龙是水师副总兵。

他们的到来,意味着大明水师终于出动了。

8月底,看到9万大军的到来,新杰信心满满,于是在汉城制定了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明军分为四路。其中三个分别是攻击顺天、泗川和蔚山的军队;另一个是海军,负责配合陆军摧毁日军防线。

九月初七,计划正式实施。

马贵为东路军总司令,率领23000名士兵攻打蔚山加藤清正;

刘挺为西路军统帅,统兵一万五千,攻打新昌小西顺天;

董源为中路军总司令,统领三万九千士兵,主攻泗川岛津义弘。

陈琳是一名海军将领,他率领一万多明朝水军,加上李舜臣,率领以龟津岛为起点横扫全罗和庆尚海域。去做

随着中朝联军的大规模部署,长达七年的万历朝鲜战争终于进入决战的最后阶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加藤清正,李舜臣,朝明军,杨镐,万历朝鲜战争,蔚山,联军,日军,水军,海战,故事传记,明军,朝鲜,杨镐,日军,吴惟忠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加藤清正,李舜臣,朝明军,杨镐,万历朝鲜战争,蔚山,联军,日军,水军,海战,故事传记,明军,朝鲜,杨镐,日军,吴惟忠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加藤清正,李舜臣,朝明军,杨镐,万历朝鲜战争,蔚山,联军,日军,水军,海战,故事传记,明军,朝鲜,杨镐,日军,吴惟忠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