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以退为进”:以隐居而求生出仕,谈北宋时期士人的华山隐逸思想

“以退为进”:以隐居而求生出仕,谈北宋时期士人的华山隐逸思想

隐士

《史记》中有云:“自隐无名为务”。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中都有隐逸的概念,避世离俗,独与天地往来,古今隐士都是不屑于功名利禄,追求精神的自由。隐士出仕也必定是为了行大道,北宋时期士人的隐逸和出仕,当然也都鲜明的体现了文人独立的思想特征。

一、文人群体的多重隐士思想

北宋时期文人的思想发展是推进传统思想进步的主力,隐逸之风在社会上十分流行,“竹林七贤”、“终南捷径”、“梅妻鹤子”等每个朝代对于退隐深林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古代文人的出路不仅有隐逸,出仕也是众人心之所向,这些选择都是在政治压力产生的。

1、“独坐幽篁里”的隐逸情怀

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特别是在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出世,更是使读书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文人和普通平民获得富贵的捷径。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十分完备并成为文人进军仕途的主要的途径,但当文人成为朝廷官员后,满腹的才华竟不能用上一二,能为国家效力的方面十分受限,这一身才学却成了营造内心理想世界的主力,这无不令才子心有不甘,达却不能接济天下,只剩独善其身,这成为很多文人选择隐逸的主要原因。

世外桃源

退隐山林,与世间万物为一体,成为文人的感情寄托之处,自命清高的文人对现实的政治环境敢怒不敢言,只能将一腔热血倾注于山水之间,在社会上形成了追求自由、醉心山水的风气,很多文人纷纷效仿,追求内心的世外桃源,这无疑成为读书人逃避黑暗现实的首选之道。

2、“接济天下”的“出仕之路”

文人考取功名之后,“独善其身”成为隐士和“接济天下”出仕为官成了两条主要的选择道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很多文人选择出仕为官,为黎民百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社会黑暗,但仍不甘心埋没内心的报国情怀,即使官途不顺,也想在这乱世中保全一方的安定和和平。在武士当道的朝代,文人不受尊重,想要名垂青史必定披荆斩棘,直面社会的丑恶一面,但这类文人无不是时代的英雄,留得一段美谈,所谓时势造英雄,在国家动荡之时能挺身而出的都是社会的好儿郎。

3、隐居以求其志

时局的动荡和压迫下,很多文人不得已才选择归隐,所谓隐士也必定都是由大学问、大抱负的时代才子,因没有恰逢时机,没有贵人相助,难能在仕途上一展雄心,走投无路选择投入山水之间,但即使整日醉心山水,仍想能有朝一日能将这满腹经纶用在国家的发展上。从他们的文章中就可得知他们内心的渴望。例如北宋沿袭唐朝的文化制度,成为历史上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时期,与国外的交流也日益增加,这很大程度上激励了隐士出仕的决心,以退为进的方法来吸引达官贵人的注意,从而走上仕途。

二、北宋引领朝局的隐士

1、华山隐士鼻祖“陈希夷”

宋朝开国时期,华山隐士陈希夷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被尊为道家的宗祖。陈希夷可谓是华山隐士的最主要的代表,尊崇的道教亦是秦汉之前的儒、道相容的道教,曾心怀大志,但因生于乱世,虽有无限的学问却无用武之处,便归隐于华山脚下,从此潜心修道,不愿让凡尘的琐事扰乱心志,但他的“十年踪迹走红尘,回收青山入梦频。”却彰显了陈希夷虽身在桃林,但心系国家的情怀,后来赵匡胤评定国家,陈希夷心事已了,便专心传道,促成了很多千古大家,并对《易经》、《周易》、“太极图”等的传播有着推动作用。

华山隐士

2、“梅妻鹤子”林逋

林逋是以“梅妻鹤子”的行为艺术成为历史名人的,领导人曾评价他:“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林逋在北宋时期是老幼皆知的人物,对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林逋少时家贫,就是普通的一介布衣,青年时虽饱读诗书,但无心仕途,遂选择归隐,在游历江湖后在西子湖畔的孤山隐居,直到孤老,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朝廷对林逋厚爱有加,逢年过节都有特殊的补助,这让很多官员以与林逋结交为荣,文人诗友、僧侣道士都是林逋的好友,这让他在纷乱的社会中有一份闲暇的心,专心的享受自然的馈赠,喝茶、写诗、赏花成为生活最主要的事情。

3、华山---隐士的故乡

华山自古以来便被隐士称为故乡,华山是古代帝王祈福之处,轩辕黄帝曾登上华山,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华山有七十二洞,洞便是隐士的家,洞天即是成仙的通道,隐士选择在这里修身养性,感受风餐露宿,并将内心的感悟和参透的道理都刻在石壁上,在岩缝中也有隐士的藏书。

华山

宋朝时期,皇帝十分重视隐士,召见隐士的时候特别重视,听取教导,并根据其才华授予官职,如果顺随圣意入官,则可求得贤才,若拒绝圣意,也可归隐山林,不可说是还才不遇,选择归隐后,皇帝也会给予优厚的待遇,并赐予名号,陈抟为希夷先生,林逋为靖先生等等。

华山是隐士纷纷定居的地方,不仅是因为华山本身的地理条件优越,可以提供修身的场所,主要是因为宋朝时期朝廷尊重隐士,华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隐士是文化的催生群体,自是在文化繁荣的地区分布更多,隐逸传统与地理环境相关,隐逸文化也可称为山水文化,南方近水,北方靠山,而本就有文明起源加持的华山自然称为隐士的首选之所。

三、北宋的尊隐观念

1、宋朝鲜明的尊隐观念

隐士是一种文化标记,代表着文化知识,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是隐逸文化的三大重要支柱,宋朝隐士数量众多的最重要原因是皇帝的尊隐观念,这极大的促进隐士群体数量的倍增,也深刻的说明,宋朝时期文人对于自由的极力向往,追求身心自由,生命自由,这也是宋朝时期文人成为隐士的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怀才不遇,而是内心的真正追求。

华山隐士

北宋隐士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仁人志士,选择归隐山水,也都有这各种各样的原因,这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山野中孤独的隐士,大多是在繁杂的社会中受过创伤,仕途不顺,又或者找不到报国的途径,无奈之下只能归隐,也有一部分隐士是本就无心仕途,不追求功名,对自由的渴望使他们选择隐逸于山林中。

2、隐士影响着政治的发展

不管是什么原因归隐山林,隐士在宋朝都是非常重要的群体,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政治的走势,决定国家的思想发展,他们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也是孤独的,在这份孤独中所体悟道的任上哲理对世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主导这时代潮流思想的转变方向,在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也又很重要的意义。大多对于“世外桃源”的描写都是归隐的文人所作,这对那些官场失意的人们是最有安慰作用的,寄情山水,将内心的愤懑存放于无限的江山之中,独特的田园诗词风格成为时代流行的文笔。

历朝皇帝都是注重贤人的寻求,归隐山林的文人都会受到朝廷的重视,很多都会被引入官场,并有一番作为,影响朝廷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一般情况下,隐士的思想与社会的主流思想存在冲突,若是隐士进入官场,必定会掀起一场思想的变革,道与势的碰撞,兼济和独善的不同角度命题都会引领处不同的思想浪潮,这与当时的政治关系联系起来,极大的促进了思想的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这为新的政治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宋官员

四、总结

通过对北宋时期的华山隐士浅显分析,可以了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文人选择成为隐士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也都是为了在混乱的社会动荡中找到生存之道,并找到报效国家的最好途径,在压力下,隐士成为文人最安全,也是完成内心抱负最好的方法。宋朝时期出现的“王化顺民,故圣世有栖霞之士”正是赞叹宋朝帝王尊隐的政治环境。隐士的出现在每个朝代都有深远的影响,不仅是文学诗词方面的发展,对政治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这也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显著特色,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十七史商榷》

2、《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

3、《唐宋文化史发展》

4、《中国文化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出仕,归隐,社会,国家,内心,仕途,时期,华山,林逋,陈希夷,消息资讯,华山,隐士,陈希夷,北宋,文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出仕,归隐,社会,国家,内心,仕途,时期,华山,林逋,陈希夷,消息资讯,华山,隐士,陈希夷,北宋,文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出仕,归隐,社会,国家,内心,仕途,时期,华山,林逋,陈希夷,消息资讯,华山,隐士,陈希夷,北宋,文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