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北的黄沙之中埋藏着一个神秘的国度,它是《天龙八部》里梦姑的家乡。
它虽然由少数民族建立却两度获得中原王朝赐姓,虽然疆域狭小却阻挡了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虽然国力孱弱却可以和宋、辽、金对峙百年。
它就是西夏,一个辉煌一时,却在亡国后迅速消失的国家。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国家,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西北地区是羌人的一支,以游牧为生,民风彪悍,充当着中原王朝与吐蕃的缓冲。
党项人的发家离不开唐朝两次大规模的动乱,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向唐代宗建议,将庆州的党项人的拓跋部安置在银州和夏州地区,这里便从此成为了党项人的核心地带。
后来,唐朝爆发黄巢起义,党项部落作战英勇、勤王有功,部落首领被赐予国姓,同时将党项人居住的银州、夏州及绥州、宥州、静州正是交由党项人节制。
就在党项人勤勤恳恳经营家园的时候,唐朝灭亡,神州大地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这期间的党项人周旋于各个政权,通过俯首称臣。换取生存空间,并得到了大量的赏赐,下辖的州县免于战火蹂躏,实力也有所壮大。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也默认了党项人对该地区的统治,但因为西夏内部矛盾激化,导致李继迁叛宋,继而投靠契丹,并多次袭扰宋国边境。
宋太宗大怒之下发兵攻打,却损兵折将,逢宋太宗驾崩,继位的宋真宗为了平息战火,将之前西夏率部归顺的银、夏五州又割让给李继迁,埋下了西夏立国的伏笔。
党项原本只是羌人的一支,既不占据地利,也没有人力优势,只是在唐和吐蕃夹缝中求生存的一个小部落。
但是,党项人善于把握机会,抱上了唐朝的大腿,在实力弱小时,对自己有着十分清晰的定位,通过外交手段保存实力,积蓄力量。
在得到了宋真宗的认可后,党项人加快了独立的步伐,在经济上休养生息,积极发展国力,在军事上不断蚕食周边地区,巩固实力。
在外交上审时度势,通过游走于宋辽之前以攫取更多的利益,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等到李继迁之孙李元昊继位时,党项已经有实力自立为王。
李元昊首先放弃了唐朝赐姓,又以避讳为由更改了宋朝的年号,随后又开始使用自创的年号,建立文武官员体系,发明西夏文字,攻占瓜州、沙州、肃州地区。1038年,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国,因地处西北,史称西夏。
党项人的野心在实力壮大后展露无遗,但是在实力不足以同大国抗衡时又能继续韬光养晦,借力打力,将自己的身价抬高,作为大国竞相争取的对象。
得知西夏立国后,宋廷上下震怒拒不承认,并下诏剥夺之前赐予党项皇族的赵姓,但西夏这边并未理睬,反而大力在宋夏边境鼓动百姓归附西夏,同时公开断绝与宋朝的联系,并以书信羞辱,双方正式决裂。
此后,李元昊通过军事手段沉重打击了宋朝边军,迫使宋朝采取守势,进一步稳固统治,确立了自己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地位,同宋、辽三分天下。
不过,西夏毕竟偏居一隅,地小民少,在同宋、辽的相处过程中也是战战和和,直到女真崛起,辽、宋实力大挫,西夏趁机攻打宋朝定边军,并向女真称臣。
此举赢得了女真人的好感,不仅归还了此前攻占西夏的领土还赏赐给了西夏人大片的土地,西夏国力达到顶峰。
有时选择确实比努力更为重要,西夏仅靠自身的努力很难在两个大国之间生存,但是西夏善于把握时机,见风使舵,又一次押对了宝,使自己的国力达到了顶峰。
承平日久的西夏逐渐失去了逐鹿中原的雄心壮志,安于一隅,不思进取。但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一向与西夏交好的蒙古克烈部被成吉思汗吞并,西夏接纳了逃亡的克烈部王子,从此,西夏就成为了蒙古打击的目标。
一开始,西夏与蒙古之间还能打的有来有回,胜负参半,但随着战事陷入焦灼,西夏国力渐渐不支,弱点暴露在蒙古铁骑之下,此时的西夏急忙向金国求援,但金国不顾唇亡齿寒,反而隔岸观火,拒绝出兵,走投无路的西夏只得向蒙古称臣纳贡,并出兵助蒙古攻打金国。
西夏在与金国的作战中自身实力不断被消耗,虽然并未停止同蒙古的同盟,但是因为拒绝出兵参加蒙古西征还是遭到了成吉思汗的讨伐。
蒙古同西夏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战争,终于拖垮了西夏,但是成吉思汗也在西夏投降的最后一刻病死六盘山,蒙古秘不发丧,决定在西夏投降后屠城告慰成吉思汗在天之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西夏崛起不易,但还是因为承平日久而错误判断了形式,从来只有连弱抗强,没有听说过连强攻弱,金国坐视西夏亡国不理,西夏便发兵攻打金国,此消彼长,最后成全了蒙古的霸业。
西夏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的文明没有得到传承,它只是蒙古统一路上的垫脚石,人们只会记住胜利者的荣耀,而不会记起失败者的辉煌。
虽然蒙古对待西夏遗民的态度暴虐,但是西夏仍有一小部分出逃千里之外,在四川木雅地区延续西夏政权,直到清朝时才被彻底消灭,但是那个创造了西夏文字,可以与宋辽三分天下的西夏已经在城破的那一刻消失了。
西夏可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代表,他崛起与乱世,通过种种手段不断做大,这期间既有党项人的不断努力的回报,也有正确选择带来的巨大利益。
今天的我们常常说选择大于努力,但是选择离不开努力,只有厚积薄发才有选择的资格,没有一步登天,只有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