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家熟知的民族英雄,大家一定会不假思索的会说北击匈奴的卫青、封狼居胥山的霍去病、心忧北伐中流击楫的祖逖,以及笑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赴死的文天祥等人。
而其中,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历史上,岳飞为了光复河山、保境安民,力主抗金,并多次大败金军,为南宋皇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于战略家,还是一名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被后世誉为“民族英雄”,以至于立祠纪念。
岳飞,出生于北宋末期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中。
相传,非凡之人降世必有异象随身。岳飞亦是如此。在他出生的时候,有一只闻所未闻、其形如传说中的“鹏”的大鸟,不知从哪里而来,飞到了房屋之上,并高声嘶鸣。
说来也奇怪,在岳飞诞下的那一刻,这只大鸟便飞走了,也不知往哪里去。岳飞的父母十分高兴,认为其生有异象,未来必不同凡响,于是为其取名为岳飞,字鹏举。
果然,年少的岳飞很快就表现出自己奇异的地方。与其他每天侍弄稼樯的农家子弟不同,岳飞不仅嗜好读书,还爱好弓马刀剑。为了学习经义明理,以至于为了读书时常废寝忘食。
由于岳飞“少有神力”,天赋异禀,于是被著名的大侠周同与陈光收为徒弟,在他们那里习得了一身好武艺,不仅刀枪了得,还会骑射与左右开弓,可以说打遍全县无敌手。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不到二十岁,年轻的岳飞便能拉开需要三百斤宋斤力气才能拉开的弓箭,以及需要八石力气才能拉开的腰弩(一石大约150斤左右)。这种勇力,几乎可以与那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有的得一拼了。
由于自身武艺超群,岳飞便有了从军报国的志向,于是开始了自己并不太顺利的从军之路,前后从军竟达四次。
到了靖康年间,金兵抢掠宋境,杀戮百姓,无恶不作,而宋军却一败再败,无法保境安民。两次投军无果的岳飞在亲眼目睹前线的惨状之后,对金兵极为愤慨,于是决定第三次从军。
这次从军得到了岳飞母亲姚氏的大力支持。姚氏深明大义,为了让岳飞保家卫国,不忘初心,特地在其后辈刺上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用以勉励其志,为国舍生。
而岳母刺字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一代传奇,激励着一代代后世之人为了家国天下,前赴后继、慷慨赴死。
不久之后,靖康之变爆发。由于软弱的宋帝因对金政策摇摆不定,结果趁夜被金军攻破首都汴京,最终皇室三千余人全部被俘,被金军肆意凌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耻辱。
为了抗金安抚百姓,收复失地,并洗刷靖康之耻,岳飞誓死抵抗。随着岳飞不断地发展,其领导的兵马也越来越多,军纪极为严明,有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说法,深得百姓的爱戴,还被亲切的称之为“岳家军”。
为了抒发自己的志向,在收复故土与金军的作战期间,岳飞还作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词《满江红》。
在岳飞的英明神武的领导下,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岳家军发动大规模北伐。在之后的一系列战争中,岳飞在多次恶劣的情况下对抗金兵,皆以少胜多,取得战争的胜利。
不久之后,岳家军取得“郾城”等一系列大捷,彻底击败了金军的主力。以至于金军哀叹: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眼看着收复故土遥遥在望,岳飞十分高兴,对诸将说道:“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但让人扼腕的是,不久之后,昏庸无道的高宗皇帝赵构却听信奸臣秦桧的谗言,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岳飞撤军时悲痛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不久之后,秦桧不顾世人的唾弃,以“莫须有”(不一定要有)的罪名把他给杀害了。
由于岳飞无过却受奸臣陷害,蒙冤而死,以至于后世的民众对此捶胸顿足,无法接受,并把他立祠纪念。因其谥号“武穆”,所以被敬称为岳王爷。
这样一位大英雄,在以往自然是要在教科书中用浓重笔墨叙述以教育后人的。但不知为何,岳飞在近期却被一些所谓的“专家”建言之下,踢出了教科书,还取消了其“民族英雄”的称号。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专家”为何会建议将岳飞踢出教科书,并取消其“民族英雄”的称号呢?
我想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宋金交战并非民族战争。
按照一部分历史学家的说法,在宋朝失去黄河以北的地区后,就失去了正统地位,而正统地位则金朝所代替。这种情况下,金朝既然是合法的政府机构,那么南宋则自然是偏安一隅的苟安势力。
所以在一部分历史学家看来,宋金之间的战争,并非是汉与女真民族之间的战争,而是正统国家与非正统国家的交战,所以将岳飞称之为“民族英雄”是不符合事实的。
在民族大融合的今天,民族对抗并非是发展的主流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以汉族为根,其他少数民族为枝叶的局面。为了加快中华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制造民族摩擦或者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是不被主流所认可的。
就比如提议将岳飞在教科书上删除的建议,就是由满族文化学者提出的,而我国文化部有相当比例的少数民族学者。
但无论怎样,岳飞无论是否被删除教科书,我相信岳飞的历史地位都不会被改变。因为,岳飞为国尽忠,奔忙数十年的挥洒的无数热血,早已深深地浸透在历史的长流之中了,不容后人亵渎。
华夏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诞生英雄的民族,他们平时并不引人注目,但总会在我华夏民族危亡的时候,抛头颅洒热血,为挽救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奉献出毕生的精力。
我们炎黄子孙何其有幸,得以承天之佑,在无数先圣英雄的力挽狂澜之下,流传数千年而不曾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