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刘禹锡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多难?1250年后有网友用他自己的诗,帮他做了回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但他确是唐朝诗人中的乐天派,诗人中的硬骨头。一身傲气,从年轻到离世,只为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想通过贬官、吃苦就让他消磨掉意志,畏首畏尾,谨小慎微,门都没有。

当我们在感叹,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三年时?他却说:“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一世,日子还长着呢,我刘禹锡从来不怕输。

刘禹锡公元772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刘禹锡没有什么顶级士族的头衔,父亲只是个地方小官。中年得子有了刘禹锡,万般激动,翻遍古书给儿子取了“刘禹锡”这么个名字。

“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意思是尧帝为了表彰大禹治水的功绩,赐给他一块玉佩,“锡”在这里,就是赐的意思。也有说是他母亲怀他的时候,梦到“大禹赐子”,所以取名刘禹锡,字梦得。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作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可是要去长安混,他总要有点名门望族的身份来标榜自己。于是刘禹锡绞尽脑汁,终于“认祖归宗”,到处宣扬自己的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

估计他的朋友们都知道咋回事,可为了维护刘禹锡的脸面,谁也没有去戳穿他。

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刘禹锡在认祖归宗这件事上的聪明才智,为他今后的科举生涯贡献了不少力量。

贞元九年,刘禹锡二十二岁,中了进士。这在当时几乎是轰动性的新闻了。要知道,白居易,那个写“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人,考上进士时也都已经二十七岁了。

少年成名,白手起家。刘禹锡没有柳宗元身上那么重的家族荣耀,他所期待的只是一个在朝堂上发光发热的机遇。

前半生的刘禹锡,仕途十分顺利,在他三十一岁时已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交往甚密,后来又入东宫任太子校书。

像刘禹锡、 柳宗元这样的青年才俊,仕途又春风得意,连太子颇为看重的王叔文都主动来与他们结交,刘禹锡与柳宗元踌躇满志,时刻准备着为大唐王朝的事业奉献终生,为自己的家族光耀门楣。

但偏偏这样的路随时充满着变数,又特别是处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当时的李唐王朝可不比盛唐,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弄权,刘禹锡和一众有志之士,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改变这种现状。

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李诵有惊无险地继了位,成为后来的唐顺宗。

跟随他的一众老臣,包括刘禹锡和柳宗元瞬间官袍加身,成了御前的红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作为太子看中的王叔文和王伾理所应当的要为新皇分忧,所以发动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和二王交好的青年才俊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自然而然是改革的主力军。

但是,改革势必就意味着一部分人的利益会受到影响。

一要削藩、二要削减宦官的权利、三要限制宫市、四要释放无宠宫女,块块都是硬骨头。谁会傻到等着自己的蛋糕被分走!更糟的是,改革团队内部还出现了分化。

唐顺宗一点也不顺,本就中风偏瘫在床,后来话也说不了,没当多久的皇帝就被迫退位,宪宗上台。

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腥风血雨,这次也不例外。

“永贞革新”只维持了不到180天,便以失败而告终。新皇帝登基后,对改革的这帮人贬的贬,杀的杀。

横亘在改革团队面前的,将是毫无新意的残酷命运:刘禹锡和好友柳宗元、韦执谊等八个人被发配到偏远地区当司马,改革领袖王叔文被赐死、王伾死的莫名其妙,这就是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哪怕这样,唐宪宗还是觉得对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处罚太轻,特意加上一条“纵逢恩赦,不得量移”,简直就是要把他们钉死在了那片穷山恶水之中。

湖南的冬天冷起来并不比长安暖和多少,一个风尘仆仆的人出现在朗州(湖南常德)城外。

作为曾经改革派的中流砥柱,他要适应新的身份—朗州司马。名义上还是朝廷命官,其实就是饶你不死,活罪难逃。

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写《江雪》,几乎把惨字贴在了脑门上: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而就在他隔壁的刘禹锡却是另一种画风,他同时间写的诗却是这样的:

《秋词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春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一个人眼里的风景,其实就是他心里的风景,人在低谷时,看山看水皆有悲凉之意,见秋日则满目萧条。

古人历来悲秋,提起秋天就是各种愁、各种忧。但刘禹锡却放下心中的苦闷,写出了秋天晴空万里的开阔盛景。

人生一世,我们无法左右命运,却可以选择以怎样的心境面对现实。

柳宗元只活到47岁,而刘禹锡却活了71岁,不是没有道理的。

刘禹锡心里不苦吗?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干嘛还要自己一次次扒开伤口呢!

他身负光耀门楣的重任,心怀济世救民的理想,却只能带着一家老小窝在这穷乡僻壤。

年迈的母亲跟着他吃苦,相濡以沫的妻子死在了朗州,只留下没了娘的孩子嗷嗷待哺。

尽孝之困、丧妻之痛、养育之坚,仕途之难,都压在他的身上。他也没少在他的诗里抱怨,他也没少失落!

可是偏偏他是刘禹锡,苦啊、惨啊、痛啊,但头低不下去,在镜子里调整一下表情,生活还得继续。

就这样煎熬的过了十年,好多朝中大臣相继去世,人才紧缺,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刘禹锡、柳宗元及其他几位被贬出去的司马奉诏入京,回到了阔别十年的长安城。

进京路上,刘禹锡心情之激动可想而知,他挥笔写下了《元和甲午诏书…有怀续来诸君子》:

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

在他看来,自己蛰伏了十年的“卧龙”,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一飞冲天了!

回京正好赶上初春时节,长安城南的崇业坊内有一座玄都观,这座道观不仅香火旺盛,还种了很多的桃花,在当地很有名气。

每年到花开的时候,长安城里的善男信女都会到玄都观祈福赏花,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

心情倍好的刘禹锡约上柳宗元和其他几个朋友,也去玄都观凑个热闹,顺便写了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虽然这诗名写着“戏赠”,这个玩笑可一点也不好笑。

刘禹锡全诗就写了一个意思:你们这帮后来居上的小年轻,有什么了不起,老子当年考中进士,搞改革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儿。

好诗总是传的快了那么一点点,很快就传到了宰相武元衡那儿。

先是宰相以为是在讽刺他,再加上小人挑唆,又定型为“讽刺朝廷”新贵们,意指这些新贵都是“他”被贬离开京城之后,靠阿谀奉承才爬上来的。

武元衡越读越不是滋味,小人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演绎,上升到了讥讽皇帝的层面了,本来就不怎么想看到他们的宪宗,还不知道如何安置他们,这下又可以把他们踢出长安了。

明明当初刘禹锡、柳宗元他们在革新时的大刀阔斧,也做过这样的“咬文嚼字”加捕风捉影罢官杀人,游戏规则他应该也是懂的啊,但他还是写了!

畏首畏尾、谨小慎微,从来就不是刘禹锡的风格,写了就是写了,没啥大不了。可是这次又连累了好兄弟柳宗元。

刘禹锡、柳宗元刚到长安还不到一个月,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被贬了。

而和他一起倒霉的,依然是他的好兄弟柳宗元。这次被贬谪的地方更远,刘禹锡被贬播州,柳宗元被贬柳州。

柳宗元想到刘禹锡母亲年事已高,担心他不能更好的尽孝,向朝廷提出要用他被贬的柳州换刘禹锡的播州,后来有官员向皇上替刘禹锡求情,最终刘禹锡被贬连州。

两家人又开始结伴上路,开始了又一轮南下贬谪之路。

欲知刘禹锡贬谪之路与人生走向,请持续关注《刘禹锡(二)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意思,王叔文,刘禹锡,青少年,长安,改革,湖南,太子,司马,柳宗元,王叔文,刘禹锡,朗州,柳宗元,唐顺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意思,王叔文,刘禹锡,青少年,长安,改革,湖南,太子,司马,柳宗元,王叔文,刘禹锡,朗州,柳宗元,唐顺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意思,王叔文,刘禹锡,青少年,长安,改革,湖南,太子,司马,柳宗元,王叔文,刘禹锡,朗州,柳宗元,唐顺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