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郑成功南京之战为什么失利,难道他真的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吗?

郑成功南京之战为什么失利,难道他真的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吗?

(一)

南明的抗清力量经过几年的征战,很快就形成了李定国、郑成功两大军事集团,一东一西各自为政的局面。

李定国以云贵为基地,不断地向着湖南、两广进攻;郑成功以闽浙沿海岛屿为基地,以强大的水师为凭借,也是多次地进攻沿海各地。他们两个各自都 取得了很多胜利。

如果这两大军事集团可以联手作战,那么真的可以说是大明复兴有望。可惜的是,他们两家从来也没有很好地配合过。最显著的例子就是1654年李定国与郑成功约定联手攻打广东新会,本来双方约好郑军至迟不能晚于十月到达,但是郑成功却拖延到了十二月,此时李定国已经败走。反击广州的计划落空。

1658年,清军集中主力部队,大举进攻云南。郑成功得到这个消息后认为,此时东南沿海的清军势必兵力空虚,这是大举反攻的最佳时机。于是,他联合张煌言等人开始策划反攻。八月,郑成功将主力舰队集中到了舟山群岛的大洋山岛,准备从这里开始反攻。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八月初十这一天,突然台风来袭。明军损失惨重,郑成功的六位妃嫔、三个儿子都在台风中遇难,大型战舰损失百余艘,大约有八千将士溺亡。经过了这次损失,郑成功只好取消了反攻计划,返回舟山重做打算。

此时,云南的李定国尚未失败。如果没有这场台风,郑成功一旦杀入长江,反击作战,势必使得满清当局首尾难顾,无论是李定国还是郑成功都能取得非常重大的战果。在此关键时刻,老天居然帮了满清的忙,真是天亡大明也!

1658年底至1659年初,李定国在云南最终战败,被迫退入缅甸。郑成功失去了最有力的同盟者,实际上他已经处于必败的境地了。只不过,此时清军主力还是在西南地区没有及时调回。郑成功还有机会反攻,但是反攻后的胜利果实已经没有办法保住了。

1659年二月,郑成功在舰队的实力得到恢复后,再一次做出决定:向着南京发起反攻。

这一次,郑成功、张煌言等人集中了三千多艘战船,十余万兵力,于1659年四月首先对浙江定海发起了进攻。四月三十日,明军全歼了在定海的清军水师,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随后,他们就于五月十九日通过吴淞口进入了长江。

此时,镇守吴淞口的清军苏淞提督马逢知已经与郑成功暗通款曲,只待明军胜利攻克南京,他就会正式向着郑成功投降。

六月初一,明军抵达江阴,十六日到达瓜洲。清军在镇江、瓜洲设置了严密的防线,利用金山、焦山两座山峰布置了横江铁链,试图阻挡明军的进攻。明军首先向着瓜洲发起了进攻。很快就捣毁了拦江铁索,并且顺利攻克了瓜洲,消灭清军数千人。

六月二十二日,明军向着镇江发起进攻,击败了来自南京的援军。镇江守将主动投降。明军兵不血刃光复了镇江。

至此,郑成功的反击作战形势一派大好,似乎南京城已经唾手可得了。

(二)

此时,南京城里兵力空虚、防御薄弱,驻防的八旗将军喀喀木与两江总督郎廷佐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无计可施。北京城里的顺治皇帝也吓得手足无措,一度产生了逃回东北老家的念头。如果此时郑成功兼程行军,突袭南京,那是完全有可能把南京城拿下的。

但是,郑成功的行动却异常迟缓,没有急于进军南京。张煌言以及郑成功的爱将甘辉等人都建议弃舟登岸,从陆路强行军到达南京城下,一举将其攻克。

然而,郑成功却拒绝了这个建议。他的理由是:我军远道而来,水土不服,陆地行军太艰苦。而且最近接连下雨,陆上到处是积水与河汊,行军很困难,还不如乘船好。

于是,明军就改为继续乘船西进。可是,乘船西进是逆水行舟,而且当时风向也不利,明军的舰队速度十分缓慢。他们从六月二十九日出发,到了七月初七才抵达南京,郑成功本人更是七月初九才到。

郑成功到达了南京以后,也没有着手布置攻城,而是围绕着城池开始部署兵力。南京城面积太大,明军无法对其实行合围,只能控制一些要点。在明军安营扎寨完毕后,郑成功也没有发动攻城,他除了曾经到明孝陵去哭祭朱元璋之外,就枯坐在南京城下,直到二十四日败走,始终都没有尝试过进攻。

有这样一种说法:明军兵临城下之际,清军水师提督管效忠派人给郑成功送了一封信,表示他们愿意投降,只不过清廷有规定,城池被包围后,领兵的将领要在过了三十天不能解围的情况下才可以投降,这样投降后,将领们的妻儿不会受到连累。城中各位将领的妻儿现在都在北京。所以,希望郑成功能够在三十日之后攻城,这样他们到时就可以乖乖投降,同时又能保住在北京的妻儿老小的平安。郑成功看到这封信后,信以为真,就没有攻城,一直拖延到清军援兵到达,明军最终败退。

这个说法流传很广,一直被很多人视为郑成功进攻南京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郑成功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统帅,难道他真的竟然看不出管效忠这封信是缓兵之计吗?即便他看不出来,那他身边的人也看不出来?一场关键性战役竟然会因为这么一封破绽百出的诈降信而遭到失败,这未免有些太离奇了。

我个人认为:郑成功进攻南京的失败,他顿兵坚城之下迟迟没有攻城的真正原因肯定不是因为诈降信,而是他对于自己的实力没有把握,不敢全力进攻。

(三)

郑成功与李定国不同。李定国有云贵两省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有大批骁勇善战的苗民可以补充军队。郑成功只有闽浙沿海一些零散的岛屿做基地,他当时连台湾都没有占据呢。

因此,郑成功的军队势必会面临严重的人员不足的困难。一旦在战斗中有损失,兵员很难得到及时的补充。这一次,郑成功率领着号称十万人马的大军来攻打南京,实际上真正的兵力有多少,那是应该画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按照记载,这一次南京之战,郑成功把将士们的家眷都带来了,都乘坐在战船上,一同进入了长江。打仗还要携带家眷,这显然是自找麻烦的事。之所以还要带着老婆孩子,那恐怕是因为郑成功的兵力不足,后方留守的兵力非常有限,他担心清军偷袭,所以干脆把家属随军携带,以解除将士们的后顾之忧。

个人估计:郑成功麾下有战斗力的部队,不算张煌言的部下,大概也就是三万人左右,并不比江南当地的清军有多大优势。

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郑成功还要攻打南京,他的考量应该是:第一、清军主力已经调往西南,江南一带兵力空虚;第二、江南一带百姓普遍心向大明,即便是清朝的汉族官吏中,愿意降顺的人也很多,明军的进攻可以获得望风披靡的效果。

因此,郑成功这一次实际上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清军的降叛上面,他并没有与清军展开恶战的准备。

事实上,郑成功这一次进军长江,也确实遇到了清军纷纷归降的场面。普通的民众更是箪食壶浆、喜迎王师,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更是坚定了攻心为上的思想。

另一方面,要攻取南京这么大的城市,不进行认真的筹备是不可能的。二百年后,太平天国攻打南京的时候,也是准备了十余天的时间。郑成功在南京城下十三天没有行动,这也不能说他就不打算进攻南京了。

在郑成功顿兵于坚城之下时,清军的增援部队不断赶来。由于明军并没有对南京形成合围,所以清朝的援军陆续进入到南京城内。七月十五日,苏州水师总兵梁化凤就率领四千人进入了南京,此后又有多股清军赶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清军都是原本在南京附近驻扎的,并不是从西南前线调回来的,也不是从北京赶来支援的。就是这些部队击败了郑成功,这更加说明郑成功军队的战斗力其实十分有限。

郑成功的军队长期在海上流动作战,对于水战是十分擅长的。但是一旦到了陆上,他们就立刻暴露出了短处。他们战马极少,没有骑兵,步兵的战斗力也不是太强,和清军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如此一来,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四)

七月二十二日晚,清军突然打开两处城门,以骑兵偷袭明军营垒。结果明军余新等部队猝不及防,遭到惨败,余新本人被俘。随后,清军在城外扎营列阵。

郑成功得知此事后,立即布置部队准备与清军决战。二十四日,清军全线出击,在观音山一线于明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激战中,明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是最终落败。郑成功手下的重要将领甘辉、万礼被俘,潘庚钟、张英阵亡。郑成功被迫退到水上,向着镇江退走。

二十五日,郑成功退到了镇江,二十八日他放弃镇江、瓜洲,率军退出长江口。

此时,郑成功还有意攻下崇明岛,但是明军损失过于惨重,以至于连岛上崇明县城内的千余清军都无法对付。进攻了数日,毫无进展,自身反而接连受创。郑成功无奈,只好放弃了崇明岛,率军返回厦门。

在郑成功兵临南京城下之际,长期在浙江沿海坚持抗清的张煌言自告奋勇,率领自己的部队到南京上游作战,牵制清军兵力。张煌言轻松攻克芜湖,然后发布文告,招降汉族官吏。结果大获成功,数日间就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归降,明军一下子就控制了三十余座城池。平民百姓争先欢迎明军的到达,很多老人再一次见到故国衣冠,都不禁涕泪交流。

可是,郑成功在南京城下的失败,让张煌言的努力彻底付之东流。同时,郑成功在撤退时,都没有和张煌言打一声招呼。张煌言孤军陷入敌境,经过激战,全军覆没。他本人化装潜逃,经过千难万险,最后终于逃回到了浙江沿海的抗清基地。

张煌言

郑成功对南京的进攻,可以说是南明政权为了复国而进行的最后努力,这一仗的失利,使得南明势力再也没有向清朝反击的机会了。此后,郑成功攻克台湾,用来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但是,他们也没有能力向着大陆出击了。随着李定国与郑成功的相继辞世,南明政权最后终于走向了消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南京之战,明军,进攻,到达,投降,镇江,清军,郑成功,兵力,李定国,故事传记,张煌言,清军,郑成功,李定国,南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南京之战,明军,进攻,到达,投降,镇江,清军,郑成功,兵力,李定国,故事传记,张煌言,清军,郑成功,李定国,南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南京之战,明军,进攻,到达,投降,镇江,清军,郑成功,兵力,李定国,故事传记,张煌言,清军,郑成功,李定国,南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