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南宋一位“神州北望知何处,父老犹能话岳飞”的抗金名将。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雨幕中,一个模糊的人影出现在楼阁上,面栏而站,镜头聚焦,他时而双手背于身后并抬眸远望,时而抚须低头沉思,忽而,我们看到了他外露的激愤。
文天祥,是宋末一位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般生死观的抗元名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科考,使我们联想到他早年入仕历经的千辛万苦,但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无处施展,自己和国家的命运何其相似,漂泊无依,摇摇欲坠。
这两位载入史册被万民认可称赞的民族英雄,本该毫无疑问地入驻历史教科书,走进世世代代华夏子孙的视野,却因为一个荒诞的理由被踢出历史教材,让一众学子文人感到匪夷所思。
败得生前毁
功高震主为君厌,奸臣当道不受用,岳飞和文天祥同处于南宋,一身风骨俱令人敬仰,结局却同样不尽人意。
身经百战的岳飞,在民间的声望越来越高,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君主无法忍受岳飞的功高盖主,而岳飞最后也用生命书写了千古奇冤。
朝廷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班师回朝的诏令,且以金字牌递发,岳飞虽深觉此令荒唐,却不得不下令班师回朝,愤怒感慨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路途中,百姓听闻此消息,纷纷前来阻拦,希望岳飞留下来继续平叛,但岳飞展示诏书并忍痛宣告他不得擅留,顿时哭声遍野。
在安顿好民众后,岳飞顺利班师回朝,却于绍兴11年4月与张俊、韩世忠两位大将一起被调离军队。此后一番辗转,岳飞终成为无兵无权之人,直至被关入监狱,背上刻着的“精忠报国”四字都无法打动宋高宗赵构,并下令赐死岳飞。
39岁的岳飞就这样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而他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文天祥在那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朝廷并不得重用,却在朝廷兵败后召集残兵拼死抵抗,最后战败被俘。敌方张弘范以宾客之礼接见文天祥,因为欣赏文天祥的风骨仁义,所以押送文天祥到京师。
而到达燕京后,文天祥面对敌朝的千般诱惑招降都无动于衷,忠于南宋,只求一死。一身傲骨流传千载,他们败了吗?
赢得身后名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岳飞和文天祥虽死犹荣,他们活在百姓心中,现在的我们也把他们记在心中。
我们看到的是岳飞和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思想,最原始的民族主义情感,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多少文人墨客赋诗相赞,多少英雄与之心心相惜。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陆游对岳飞的张望在此之中。而我们现在讨论的也是岳飞死亡的必然性问题,但唯一不可否定的是他的英雄角色。
“忠臣义士我所拜,山中万古文天祥。”这是明朝庄昶追忆文天祥的诗句,古人对其的承认尚且如此,我们也不免回想文天祥的铮铮铁骨,忠臣义士就如是。
生前虽无名利,死后流芳百世,赢得身后名。
可笑谬论生
这样两位优秀的名人,古时存于诗词文章,现自教科书出现之际便入驻其中,怎能被移出历史教材呢?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主任余桂元提出将岳飞和文天祥移出历史教材之时,许多教育者表示很疑惑这一行为,而他的理由也是非常的荒诞和勉强的。
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而金是满族的前身,而元是蒙古族的前身,满族和蒙古族都是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所以余桂元下结论道:岳飞和文天祥都不能算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应该被移出历史教材。
其一,英雄贵在品性精神,评论一个人可以就事而论,但不能以偏概全,钻牛角尖并歪曲事实,得到古人一致认可的岳飞和文天祥,同样也被现在的我们所认可,他们是英雄,不是因为他们抗击的民族,而是因为他们内在的品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敬仰。
其二,历史真实发生的事件,怎就不可以出现在历史课文上?我们所学的历史,就是知前人事,至于评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可以自行度量,而岳飞和文天祥在已知事件的证明下,你是大家公认的民族英雄。
其三,教科书的编纂,不仅仅是教育局的事,也是广大民众和广大学子的事,可以听取多方的意见,不能剑走偏方,专断独行。
《诗经》、《论语》、《天工开物》、《红楼梦》等著作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被称为经典,无不是经过历史的层层筛选,不然早被潮流大浪淹没。
而岳飞和文天祥等许多被传颂至今的名人,都能被称为经典人物,2003年的事件也许是对其的一次历史考验,但我们相信,岳飞和文天祥必能经久不消,因为他们是历史的选择,是我们的选择。
小结:
2003年,因为一个荒诞的理由,余桂元将岳飞和文天祥踢出历史教材,究竟是何原因?
是什么原因,如今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余桂元并没有成功,他们依旧是我们的皎皎月光,灼灼阳华。
骨相上佳,是铮铮铁骨,是傲骨嶙嶙,是岳飞和文天祥那般人物。
无论多么荒诞的理由,只要我们坚守历史事实,坚守心中对英雄的敬仰,便不会让悲剧发生,要让每一位民族英雄都成为我们的榜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当代社会对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向前辈们学习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