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都有个很盛行的说法,那就是唐朝不能吃鲤鱼,因为鲤鱼的“鲤”与“李”谐音,所以唐代的皇帝下令人们不能吃鲤鱼。
这样的说法来源主要是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
听起来似乎非常有道理,但要弄清楚,《酉阳杂俎》是一本笔记小说,其中相关的记载经常出现稀奇古怪的话语。
事实上,在唐代的相关法律,比如《唐律疏议》、《武德律》等之中,见不到任何不能吃鲤鱼的相关规定。
李唐皇室真的会因为自己姓李,禁止人们吃鲤鱼吗?
可能性其实也不高,虽然传统文化里讲究个“避讳”,也就是谐音梗,但有个规则叫做“讳名不讳姓”,如果仅仅是姓氏的谐音,是不需要进行避讳的,不然谁当了皇帝,与其同姓的百姓岂不是都要避讳改姓了吗。
唐代皇族的确有些避讳,比如李世民的曾祖父叫李虎,所以唐代把老虎称作“大虫”,这的的确确是真的,至于说不能吃鲤鱼,则未必。
至圣先师孔子的后裔中,的确有不吃鲤鱼的。
据说是因为孔子出生的时候,鲁昭公曾赠送了黄河大鲤鱼,而孔子用“鲤”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并为其取字为“伯鱼”。
在此之后,孔子的后裔睹物思人,说话的时候尚且要避讳祖先的名字,自然也不敢把鲤鱼剖腹刮鳞作为美食享用。
正经的各种文献当中,从来都没有说唐朝不能吃鲤鱼的规定,相反,在唐代很多的正史记载中,鲤鱼被送去西天的描述很多。
唐代的《食疗本草》之中,明确说明了鲤鱼身上各个部位的食用价值,也没有任何鲤鱼不能捕捉的记载。
另外,唐代的诗人对于吃鲤鱼也似乎情有独钟。
王维: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白居易: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
唐朝时期,生鱼片的吃法仍旧盛行,称作“鱼脍”,而当时中原的贵族们最喜欢吃的鱼脍,就是用黄河里的大鲤鱼做成的。
并且,吃鲤鱼生鱼片的习惯也被日本遣唐使带回,如今在日本的京都与会津若松等地,仍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对于不太吃淡水鱼的日本人来说,倒是极其罕见的文化遗存。
虽然隋唐时代,江南地区的文化与经济就已经开始全面崛起,媲美北方,但当时的中心仍旧还在黄河流域,黄河之中盛产的肥美鲤鱼,深受人们的喜爱。
唐代是诗歌盛行的时代,而在唐朝诗人的笔下,关于将鲤鱼做成美食的句子比比皆是,倘若当时真的有禁止食用鲤鱼的规矩,这些诗人也是太大胆了。
有意思的是,后来的明朝皇室姓朱,明朝整体上也没有禁止百姓们吃猪肉,只不过是在明武宗在位时期,因为他属猪,曾经下诏禁止养猪、宰猪和吃猪肉,但因为群臣反对百姓埋怨而匆匆作罢,成了一场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