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李纲是北宋末年的主战派,也是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张邦昌建立“伪楚”政权,是降金的汉奸;赵构则冤杀岳飞、与金议和,是历史上有名的软弱之君。但回顾他们三人在靖康之变前后的表现,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金崛起之前,一直备受辽的欺压,北宋也向辽称臣纳贡,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在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共同进攻辽国,其中金攻辽中京,宋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辽其余国土归金,并且宋需将原来献给辽的岁币转贡给金。
宋徽宗原本以为可以轻松夺回燕云十六州,可没料到辽军抵不住金的进攻,却不惧怕与宋军开战,结果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打得大败。
虽然最终金把燕京及幽云六州交给了北宋,但却看清了北宋虚弱不堪的事实。
1125年10月,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宣布了北宋的三大罪状:招纳叛臣张觉;不支付岁币;岁币质量太差,“物货粗恶”。然后就是建元帅府,兵分两路进军北宋。
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统领,首先进取朔州、武州,城中义胜军(宋朝在燕云之地招募的一批山后汉儿)闻知金兵到来,大开城门迎接。而后宗翰转战代州,代州守臣李嗣本决心战死殉国,结果被义胜军冲上前去打了个半死,绑出城卖给了宗翰。然后宗翰兵进忻州,忻州知府张乐带领满城百姓,扭着秧歌欢迎金兵入城。宗翰又取路石岭关,关上守将闻风开关,热烈欢迎金军的到来。
沿途守军纷纷弃甲而降,而这时候的汴京太学生却聚起民变,上书要求抵抗,构成了北宋极尽吊诡的一幕——民欲战而兵欲降。
消息传到开封,宋徽宗赵佶给气得背过气去,经过众人一番抢救,才苏醒过来。这时候李纲冲了出来,要求徽宗下罪已诏,再委任太子赵桓监国,召集四方勤王军马,.....赵佶被金兵扰乱了心神,没怎么思量就答应了李纲的请求。
不久,在赵桓掌握了开封城的实权后,李纲又联合宰相吴敏上书:既然让太子监国,那就请您老人家挪一下屁股,让位吧!“名分不正而当大权,何以号召天下,期成功于万一哉?若假以皇太子为号位,使为陛下守宗社,收将士心,以死捍敌,天下可保。”
赵佶本来不太乐意,但考虑到万一金兵破城,身为皇帝逃跑目标太大,而且还要背上亡国之君的恶名,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允了李纲的建议。
于是,赵佶下诏退位,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然后躲进了龙德宫,随时准备逃跑。
终于,宋钦宗赵桓闪亮登场。
赵桓一出,便吓坏了另一个人——金兵东路统帅完颜宗望,“军中大惊,犹豫未敢行,恐南朝有备,意欲还师。”只不过换了一个皇帝,何以宗望会害怕到这种程度呢?
宗望此时的心态,就跟宋徽宗早两年听说宋军被辽军打得大败,就立即班师的想法一样,害怕钦宗赵桓是一个厉害人物。
大家都知道,宋徽宗是一个爱好广泛的皇帝。除了不会治国,琴棋歌赋、吹拉弹唱、骑马蹴鞠,样样在行。而他的嫡长子赵桓,却与他完全相反,对于老爹喜欢的东西,他都毫无兴趣,比如赵佶喜欢奢华,而他则喜欢清静;赵佶喜欢女色,他则根本不近女色;赵佶喜欢道教,天天想长生不老,他则喜欢佛教,天天清心寡欲。
如此一个清心寡欲的皇帝,怎能不让完颜宗望担心?
所以,当看到宗望要打退堂鼓,刚投效金军的“怨军”统帅郭药师便着了急。说起来这位郭药师是一位明白人,因为曾在辽国当差,后来投效了北宋,现在又是金国的臣子,所以对于辽金宋的情形他都知道,是个地道的“中国通”,所以他连忙给宗望打气:“宋人我太了解了,装得比谁都精明,实际上智商很低,喊起战争口号来震天响,但要碰到真格的,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要快……....”
完颜宗望虽然没有完全相信,但还是决定再试探一下,于是金军开到了黄河边,并派出侦察小队四处寻找宋军的影子,结果找了好久,才发现,守黄河的宋军早就跑了。
于是宗望的心定了,野望也升腾起来。
最了解自己国民的,还要数宋徽宗,所以初听金兵渡过黄河的消息,他毫不犹豫,仅带蔡攸及内侍数人,以“烧香”为名,冲出龙德居撒腿狂逃,乘骡车一口气跑到了亳州,略作休息,觉得还不保险,又从亳州逃到了镇江。
徽宗逃走以后,京师以尚书张劝为首,五十多名官员弃官而走。而宗望的东路军也摇摇晃晃开到了东京城外的牟驼岗,夺获大量粮食和两万匹战马后,便包围了开封城。
新上任的钦宗心里害怕,就问李纲:怎么办?李纲慷慨激昂:国家花钱养大臣是干什么的?让白时中、李邦彦他们去打。二人一听就急了:李纲你少来,凭什么让我们去?有本事自己去!李纲就等着这句话:我可以去,不过天子得跟我一块。
据史书记载,李纲硬拖着钦宗上城坚守,钦宗就在城上和守城的士兵交换食物,他吃兵食,士兵分吃御膳,感动得士兵们泪如雨下,于是开始积极地修筑工事,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搬擂木,备火油。等金兵开始攻城之后,近一点的用擂木砸,远一点的用弓弩射,再远一点的用石炮击之,打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照这个情形把仗打下去,原本是蛮好的,而且四面赶来的援军也在路上。但是坏就坏在宋徽宗在南方并不安分。
原本徽宗逃走,是件十全十美的事,万一开封被破,钦宗被俘,也丝毫无损于抗金之大局,因为在东南的徽宗完全可以作为备胎,同时无形中也降低了钦宗的“战俘价值”,使宗望没有多少决心全力攻城。
但是,这是从好处来看,不好的一面,情形却是糟糕到了极点。
首先,蔡京也好,童贯也罢,都是宋徽宗的人。尤其是童贯,根本不把钦宗放在眼里,宋钦宗任命他为东京留守(童贯乃朝中职务最高的军事长官,又久经沙场,不用他不行),但是童贯根本不理钦宗的任命,直接率领胜捷军破门而走,追赶徽宗护驾去了(其实就是为了逃命)。
还有六贼之一的王黼,更是让宋钦宗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宋徽宗让位于赵桓的时候,太子按照礼法,一定要三谦四让。当时赵桓正按部就班地假装谦让着,不曾想王黼突然冒了出来,而且还带着郓王赵楷,趁赵桓假装谦让的工夫,不由分说就把赵楷往龙椅上推。幸好赵桓手疾眼快,一把揪住弟弟赵楷的脖领子,将赵楷推开自己坐了上去,他当时的动作要是慢上一拍,让赵楷的屁股先挨到龙椅,那玩笑可就大了。
更让赵桓恼火的是,蔡京、童贯等人保护徽宗到了东南,就开始“经略东南”。他们不仅截留了应该上缴朝廷的物资,而且扣留了“勤王”的兵马,甚至已经严重到“控制大江之险,奄有沃壤之饶,东南千百郡县,必非朝廷所有”的地步。而且有消息说,蔡京和童贯准备在镇京请赵佶重新登基。
赵桓怒不可遏,立即发布了通告,向全国全军申明了他和父亲赵佶的责任分工,赵佶的主要工作是“除教门事外,余并不管”。眼看着儿子翻了脸,赵佶心里害怕,连忙给儿子写信,坚决保证,从此他将“甘心守道,乐处闲寂”。
但是在这封信收到之前,赵桓已经决定,开封保卫战,不能再打下去了,不用打到开春,后面就会冒出一位新皇帝来,不等金兵撤退,南方就会有军马“奉旨”前来讨逆,到时候自己可就倒了血霉。
于是赵桓派出使者郑望之、高世则前去金营商议和谈。
史家承认,这时候金国确实没有灭亡大宋的打算,宗望的金兵,真的是为了“和平”的目的而来,于是宗望开出几个条件给赵桓:
第一:宋钦宗要称呼完颜吴乞买为伯伯。
第二:金国答应保留北宋对黄河一带的统治权,但是北宋要割太原、中山和河间三镇给金国。
第三:以前北宋给金国的岁币质量太差,以后要把好质量关,另外数量上再加点。
第四:凡从燕云一带逃到北宋来的边民,必须要按照国际公法予以遣返。
第五:为表诚意,北宋需派亲王一名,宰相一名到金营做人质,以保证金兵在回家的路上不会受到宋军的恶意攻击。等宋人交割三镇后,人质将安全返回。
对于金人提出的这五点和平建议,宋廷中包括主战派李纲在内,全部表示可以接受。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李纲不是主战派吗?怎么也会同意如此屈辱的条件?
正因为李纲主战,天天在城墙上跟金兵血搏,才知道战争实在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太惨烈了,更兼此时北宋内忧外患,要是再打下去,徽宗可能真要复辟了。
不过,李纲也留了一手,他的意思是:这和谈完全可以就这么谈着,边谈边跟宗望兜圈子,要求不割地,岁币的数目减少.........就这么扯皮磨牙,扯到明年开春,各地勤王军马越来越多,到时候..........
可是金兵傻吗?你想怎么玩人家就怎么玩?
所以赵桓回宫,把几个弟弟全都叫了过来:你们几个,谁愿意去金兵大营做人质,替朕分忧?
众位皇家兄弟一听,霎时间脸色大变,双股战瑟,唯有九皇子赵构踏前一步,朗声道:让我去吧。这一年,赵构刚刚年满十九岁。
至此一代君王横空出世,正是此人,将重扶大宋江山,拯国于危亡之际。如果不能公正评价赵构历史地位的话,我们就会永远迷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拯救一个国家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艰难。
亲王派了赵构,宰相中标的是张邦昌。原本李纲请求前去,钦宗不许,说“卿性刚,不可以往!”于是点名让主降派张邦昌前去。
张邦昌此人乃进士出身,历任礼部侍郎、少宰、太宰等职。他虽然力主对金议和,但从未想过要派自己去,顿时吓得手足无措。他想找借口不去,又怕引起钦宗不快,左思右想,他觉得如果和议上有钦宗的手书,可能会更安全一些,便恳请钦宗签名御批,但钦宗也不想就此背上黑锅,他还想再观望一下,因此无论张邦昌怎么劝说,就是不愿签批。张邦昌没有皇帝的担保,更是不敢前去金营。后来,钦宗和别的大臣都等得不耐烦了,赵构也劝说,男子汉大丈夫,不必这样。
张邦昌这才哭哭啼啼地和赵构上路。来到金营,宗望想给宋使一个下马威,就故意刀枪林立,一派杀气,张邦昌吓得腿都软了,金将看见张邦昌这样窝囊,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反倒是自幼生长于温室中的少年赵构,面对刀枪剑戟面不改色,凛然无惧,以至于惹得金人大为惊讶。他们围着赵构研究了半天,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假的。
于是完颜宗望向北宋发出通牒,要求换肃王赵枢为人质。
话说,前脚赵构和张邦昌去了金营,钦宗就指天为誓:“斯言之信,金石不渝,有违此誓,宗社倾覆,子孙不享。”皇室人员发誓跟喝凉水一样,向来是当不得真的,可是历史的吊诡就在这里,赵桓所发誓言,还不到一年就应验了。
钦宗发誓的时候,绝对是真诚的,可是誓言刚发,种师道就率西兵20万赶来了。这种师道是大宋为数不多的老将兼名将,虽然有征辽的败绩,但盛名之下,从无虚士。
种师道一来,就连连摇头:错了,李纲的意见是正确的,不应该真的与金兵议和,而是拖住他们,要知道开封城“战虽不足,守却甚固”,如果城上坚守,城下扎寨,拖上个十天半月,金兵不战自溃..........
李纲也急忙上前大赞有理:别听金兵瞎嚷嚷几十万,实际人数只不过六万。而且就这六万还至少有一半是奚族、契丹和渤海族的士兵,真正的女真战士也就不过三万人,而我们现在的勤王兵马已经二十万了..........
于是姚家将第四代姚平仲当即请战:既然如此,那我等到晚上带7000人马去金营,将完颜宗望的脑袋取回来!
姚平仲星夜劫营一事,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彦、李棁为逼主战派李纲、种师道议和而有意透露给奸细邓圭所致,也有人说是朝中大臣缺乏政治敏感性,无意中透漏除去的。但不管怎么说,当姚平仲点兵的时候,宋军还不知道,完颜宗望却已经做好了准备。
所以,宋军这7000人马冲入一座空营,先大惊,惊过之后就听杀声震天,金兵于黑夜之中分两路掩杀过来,杀得宋兵没命飞逃。这时姚平仲脑子还是清醒的,知道如果他返回开封,那么金兵势必会提出“惩治战犯”的要求,到时候北宋那帮天杀的朝臣肯定要割了他的脑袋送给宗望,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一走了之........
于是姚平仲没有返回开封,而是当夜就失踪了。据陆游《渭南文集卷二三》记载,姚平仲一口气跑了七百多里,来到邓州才敢停下来吃饭,为了保险起见,他接着又逃入四川,昼夜不停亡命,一直逃了一个多月,最后来到人迹罕至的深山,才停了下来,直到他80岁的时候才出山,据说,当时的姚平仲紫红色的胡子很密,长好几尺,脸上有红光,速度像奔马,走路不避崖、沟,他还经常给别人写草书,字迹非常奇特雄伟,世人都说他已经得道。
当然这是另一个传奇故事了,与本文无关,不再细说。
姚平仲劫营失败的直接后果就是,李纲、种师道被罢免,肃王赵枢去金营换回赵构。
此令一下,霎时间京师舆论沸腾。
太学生领袖陈东率民众数万人,也有说数十万人的,擂破了府衙门前的登闻鼓,打跑了宰相李邦彦,殴死数十个倒霉的宦官........
眼见民意难违,赵桓只好屈服,李纲、种师道官复原职,然后让其出面去安抚闹事的太学生们..........
这边大金远征军兴高采烈地班师回朝,一路上准备“接收”北宋许诺交割的土地。结果金兵到达太原,就遭到了城楼上的乱箭回应。
金兵很不开心,就让人质赵枢和驸马都尉曹晟出来做证,结果楼上回答:王爷驸马我们有的是,然后滚木礌石齐下。
金兵顿觉不好玩,这个交割工作怎么这么麻烦呢?但是更麻烦的还在后面——种师道已经驱兵追了上来。
种师道一共接到两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逐金兵出境,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打出大宋的威风..........
第二道命令:不许为难友军金兵,护送他们安全出境,要尽好东道主之谊,不能让人家说大宋不懂礼节..........
种师道也犯难,该执行哪一道命令呢?
他不知道,就想了个折衷的办法,派弟弟种师中追击。种师中追到杀熊岭,终于追上了金兵。史载,种师中饿着肚皮(辎重已经丢弃)跟金兵开战,从卯时打到已时,最后种师中兵尽,援绝,身中数枪而亡。
本来宋钦宗就在主战派和主降派之间摇摆不定,前面那道自相矛盾的命令就是主降主战之间交锋的结果。杀熊岭惨败又使赵桓站在了主降派一边,于是李纲失宠,去经略河北道,不久又被逐到江西,而种师道气愤致疾,不久病死。
不久,金国以萧仲恭、耶律余睹使宋,继续商讨交割事宜。宋钦宗认为此二人都是原辽国贵族,可诱而用之,便以蜡丸封了一封书信让萧仲恭送给耶律余睹,使为内应。萧仲恭却跑回金国面见完颜宗望,以蜡丸书信献之。八月,宗望见北宋根本没有议和的诚意,又见种师道已死,李纲被逐,于是以此为由集合军队重新伐宋。
这一次金兵没有再假客气,直接全力攻打太原城,未几城下,守将王禀率军民展开巷战,身中数十枪,投水自尽,太原知府张孝祥被金兵捉了活的,随即释放,令其组织维持会.........
随即金兵又扑向真定府。可笑的是,真定的大部分兵力正在“援救太原”的路上,城中守军不及两千人,结果守将刘翊于巷战中战死,知府李遭说什么也不肯组织维持会,旋即被杀。
宋钦宗随即下旨,让尚书左丞王禹和康王赵构去金营谈判,王禹接旨后,答曰:老子不干这活,辞职。
宋钦宗怒不可遏,将王禹贬官,又让知枢密院事冯獬和赵构同去。冯獬不敢提出辞职,就带着赵构出城兜了一圈,又兜回了开封,气得赵桓当即将冯獬罢官,然后又派了刑部尚书王云和赵构同去。结果这一去,路上就遭遇到了爱国群众。
史载,当王云和赵构走到了磁州宗泽的地盘上,被爱国群众截住去路。经翻查,群众从王云的衣箱里翻出了一块“番巾”,连番巾都带,那铁定是汉奸百分百,于是爱国群众大展神威,顷刻间将王云活活打死..........
王云被活活打死,是赵构亲眼目睹的,群众的爱国主义激情绝对给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震憾。
除此以外,还有一件事,对他也有着相同程度的刺激:
宣抚副使折彦质统兵十二万,枢密院事李回率骑兵万余,河东路宣抚使范伯讷统兵五万,分别迎战金兵于黄河沿岸及滑州。
然而当金兵来到时,这差不多二十万的宋军,“悉散去矣”,连续民欲战而兵逃散的两件事,足以让年轻的赵构形成一个成熟的君王智慧。
南宋的时代,行将到来。
刑部尚书王云奉命出使,却遭爱国群众活活殴死,这在当时并非孤立事件。
金兵第二次攻宋以来,北宋朝中就分成了对垒分明的两大阵营。
投降派人士,一共有七十名大臣,以右谏议大夫邓城、范仲伊为首。这七十名卖国贼在朝堂上哭得死去活来,不停地打滚,强烈要求立即割让三镇,再不割就要亡国了..........
主战派的领队是左司谏江宁秦桧,带着三十六名大臣。这秦桧浮出水面是有原因的,先是主战派李纲被挤兑到河北道,后来另一位主战派大将吴敏因联络西辽,参与萧仲恭送信事件,也就此消失,原本只是主战派阵营中的小马仔秦桧,就这样成为了主战派的领袖。
双方吵到最后,由于主战派只有口号,却拿不出让金人退兵的具体办法来,由是赵桓开始按照投降派的章程来。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是投降派们始料未及的。先是刑部尚书王云在磁州被活活殴死,然后倒霉蛋大臣聂昌带着金国使者去绛州交割,绛州人民热烈欢迎金使入城,进城后把门一关,二话不说将聂昌和金使砍成了肉泥。大臣耿南仲也被钦宗派去,陪伴金使交割卫州,结果路上遭遇卫州的乡兵,金使逃之夭夭,耿仲南则逃亡相州,投靠康王赵构去了..........
1126年十一月,宗望的东路军到达开封,驻扎于刘家寺。七天之后,宗翰的西路军也到达,驻扎在青城,对开封形成了合围之势。
二次开封保卫战打响了。
宰相唐恪急急带了军兵准备上城防御,甫一出门,就遭到了爱国群众的强力阻击,多亏这位仁兄跑得快,否则肯定会被当场活活打死。
原来这位唐恪也是投降派的主要成员,百姓恨之入骨,故打之。宋钦宗急令将唐恪撤职,换了主战派上城守御。
与此同时,钦宗急急招募死士,其中有一个叫秦存的,此人将钦宗的求救蜡丸藏在头发上,缒城而下,冒死穿过了金兵的封锁线,逃向了相州,去找赵构求援去了。
金兵开始攻城……战事越来越激烈:
统制官高师旦阵亡;
守将范琼拼死一战,率千余人出城,然而诡异的一幕出现了:黄河冰面金兵的战马结实的如走平地,但等范琼带着宋兵上去的时候,却突听咔嘣一声,冰面竟然破裂,五百余名宋兵跌入河心……。
守城军民大骇,这是天亡大宋啊!自此再无战心。
随后有妖人郭京出世,声称能撒豆成兵。很难想象宋钦宗会相信这么一个骗子的胡言乱语,但当范琼的军兵遭遇冰面开裂的怪异之事后,他选择了相信。
二十五日,妖人郭京登城做法,令城上守军撤去,然后卷着金银遁走,金兵趁势登城。
开封城中,血光四起。统制姚友仲死于乱军之中;宦官黄经国举火自焚;统制何庆言、陈克礼,中书舍人高振率全家老幼,狙金兵于宫府门前,血战之后,三家俱为金兵杀尽。
大将刘延庆破城而走,身后数千金兵狂追不休,被杀。名将张叔夜偕子并肩作战,城破之时多处被创,犹自不肯退,直到力尽被俘。不久于被掳往北方的途中,自杀殉国。
虽然城中军民仍然进行着巷战,但是大势已去,宋钦宗不得不承认他的德行与能力远不足以继续维持大宋帝国。
受篇幅所限,本文分为上下两篇,敬请谅解!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