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爆发战乱,长期活跃在陕、甘一带的游牧部落犬戎联合西周诸侯—申侯攻入周都镐京,杀周幽王,继位的周平王为避犬戎之难,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由此还衍生出一个历史典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但根据出土的《清华简》记载,西周的灭亡远非周幽王宠爱褒姒、戏弄诸侯导致国破身死这么简单,周平王东迁也绝不是像他声称的那样是为犬戎所逼,而是涉及到一桩弑父黑幕。
周平王本是周幽王的太子,其母为王后申后,但幽王因宠幸褒姒,先后废掉了申后和太子,改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失去王位继承权的周平王携母逃归娘舅母国—申国,这才有了申侯怒而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的重大变故。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西周的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周平王勾结犬戎弑父所致。
在血缘宗法思想占据主导的周朝,父权是至高无上的,勾结外人弑父杀君乃首恶大罪。也正因为如此,周平王王位的合法性便受到了晋、芮、鲁、虢等诸侯国以及嬴秦部族的质疑,在虢公翰力主之下,几大诸侯国联合拥立周幽王之弟余臣为天子,史称周携王,周朝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持续时间长达20年之久。
在这一背景下,弑父的周平王在关中已无立足之地,不得不选择东迁洛邑,并且编造了“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的谎言,把弑父的罪名全然推给了帮助自己夺取王位的昔日盟友犬戎。
为了在王位法统上占据主动,周平王急需获得四方诸侯的承认,他先是将周朝龙兴之地岐、丰赐给了秦襄公,并册封秦为诸侯,以换取秦人的武力支持,随后,又将河东邠地赐给晋文公,同时默许郑国吞并郐、虢(东虢)二国。
周平王毫不吝啬地将周王室直辖的土地分封给各大诸侯,的确也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公元前750年,原本支持周携王的晋文侯发兵攻入携地,杀掉了周携王。自此,周王朝二王并立的局面结束,周平王成为唯一合法天子。
所谓饮鸩止渴,平王虽然靠政治利益交换成为了合法的天下共主,却也直接导致了周王室的彻底衰落。
首先是统治区域的大幅缩减,东周的直辖国土从周朝鼎盛时期的西起关中、东至齐鲁、北抵汾河、南达汉水,萎缩至洛邑一隅之地,关中沃野成为秦国领地。除了保留名义上的天子身份外,新建的东周实力如同二流诸侯国,天下格局已由各大诸侯说了算,中国历史进入春秋争霸时期。
史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其次是人口的丧失,周平王东迁属于战略性逃亡,除少数忠实追随者外,绝大多数王畿内的周人都无力随同东迁,成为被平王抛弃的遗民。那么这些人有多少呢?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杨东晨根据周制100里内5万人计算,得出周遗民人口数在30万以上。
根据《史记》记载,在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7年后,继位的秦文公率700人的秦军主力东征汧渭,此时的秦国总人口不过两三万人,却实现了“收周馀民有之”的战略目的,30万周遗民成为新秦人,有了人口的秦国一跃而成为西方大国。
周遗民的加入,不仅让半游牧的秦人建立了与东方诸侯比肩的礼仪文化、史官体系,同时也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这个新兴的诸侯国。
根据陕西边家庄和甘肃石家墓地考古发现显示,秦文公在接纳数十万周遗民后,以部族为单位,有秩序地将周遗民派驻到泾河上游一带,从石家到边家庄,从北向南,在秦人和北方戎狄之间,秦国通过周余民的武装戍守,建立了一套堡垒式的防御体系。
凭借着周遗民的尚武和顽强,秦国逐步实现了从防御戎狄入侵到反击收复岐西失地再到灭国十二称霸西戎的崛起。400年后,由昔日的周遗民和秦人融合而成的秦军,一举灭亡东周,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