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苏轼见到美貌的歌女,心动后写下一首词,内容轻佻且用词十分大胆

苏轼见到美貌的歌女,心动后写下一首词,内容轻佻且用词十分大胆

苏轼是宋代的第一才子,他为人讲究风节、坦荡磊落,因此受到了宋朝三代皇帝、两位太后和士大夫们的钦佩。宋孝宗曾经称苏轼:“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因为在诗词、文章等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所以苏轼被誉为宋代文坛当之无愧的至尊盟主,时人赞他“天才宏放,宜与日月争光”。

并且苏轼还曾写诗称:“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还告诉旁人,你不信去京城青楼打听一下,那墙上还刻着我的名字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轼在宴会上,见到了一位美貌的歌女后怦然心动,所以写了一首《鹧鸪天·佳人》。这首词的略显内容轻佻,用词也十分大胆。

一、《鹧鸪天·佳人》赏析

《鹧鸪天·佳人》——北宋·苏轼

罗带双垂画不成。殢人娇态最轻盈。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

无限事,许多情。四弦丝竹苦丁宁。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

白话翻译:

罗带分成了两股,自然地垂落在了裙子边上,这种撩人的美感,根本无法用文字来描摹。神态慵懒而妩媚,她的身体也分外轻盈。

酥油一样洁白的胸脯,斜抱着一轮天边的明月,玉指轻轻拨动着琴弦,好像是拨开了水面上的一层寒冰。

无限恨事,万般情意,四根丝弦,奏出了痛苦的呻吟。任凭她弹尽了相思的曲调,也得不到回应。只能等到秋天,再听取那梧桐叶落的声音。

这条腰带的中间会用一根带子扎起来,带子的两端垂在裙子前面。有时这条腰带,也会系在胸口的位置。

因此,苏轼在这里想写的并不是双分的罗带,而是指弹琴女子的纤腰。“罗带双垂画不成”就是说,“佳人”腰肢款摆的风流,是言语不能刻画的。

第二句中“殢人”的“殢”字,字典上的解释是困倦、困扰、纠缠的意思。“殢人”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指“佳人”有一种慵懒缠绵,令人迷恋的美。

词的第三、四句中“斜抱天边月”,重点强调的不是“佳人”的胸脯,而是指她怀抱的乐器。一般把这个乐器解释为琵琶,但是事实上这里很有可能是指月琴,因为月琴也是四根弦。

宋太宗《缘识》诗中说:“月琴三柱四条水,圆魄移来混俗耳。”这就是说,月琴是由三根柱子,四根琴弦做成的。它的每一根琴弦,都像是一条流水,它的形状就是天上明月的形状。

词的下半阕,是在介绍这位“佳人”琴音中的内容。那么,她用琴声在表达什么呢?她表达的是自己心中无限的恨,许多的情;千言万语,看样子都和爱情相关。

月琴的琴弦,代替“佳人”发出了苦苦的叮咛。月琴的声音比较琵琶更加清脆、尖锐,更能刺痛人。“丁宁”,就是个象声词。

最后两句中,苏轼就开始劝说这位弹琴的佳人了。他说,就算你弹尽了世上的相思曲调,也没有用。因为你想的那个人,肯定不会回来了。

这里还留了一点想象的空间,那个人,到底为什么不回来呢?他也许出征回不来了,他也许变了心回不来了。

总而言之,佳人已经流落风尘那么久,那个人都没有出现,结果只能是白等一场。不信你就等秋天,再听梧桐叶落声吧。梧桐叶落,暗指夫妻分离,或者是丈夫去世了。

初见之时,苏轼显然只是被这位佳人的美貌所吸引了,所以他花了一些篇幅去介绍这个女子的身段,以及她脸上的那种迷人的神态。

后来他才关注到,她抱着月琴,以及后来弹琴的声音。听着佳人的琴声,他就已经渐渐忘却美色,被她的琴声诉说的故事感染了。

他听懂了佳人心中的苦楚,不过非常冷静理智地告诉对方,不要等那个人了。没有用啊,他肯定不会来。

二、苏轼笔下的佳人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一般都比较风流,有蓄养家伎或者是在外面喝花酒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得到宋朝皇帝鼓励的。

宋太祖赵匡胤以武人的身份夺取天下,唯恐手下的臣子觊觎皇权,所以他一面打压武官,一面抬高文人地位,给文臣们大笔金钱,鼓励他们去过风花雪月的奢靡生活。

在一次偶然的宴会上,苏轼于就看到了他在词中描述的这个佳人,也想起了古代一些关于佳人的诗词。

古代的诗人爱以“佳人”为题进行创作,比如曹植的《杂诗七首·其四》中的“南国有佳人”,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以及杜甫的《佳人》诗等等。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实也是佳人诗的一种。只不过,他换了一个角度,写的是一个从良的风尘女而已。

因此有人认为,苏轼在创作这首词的后半部分时,可能是受到了白居易的一些影响,想到了那个“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佳人。

但是,这里的“佳人”,最后却并没有嫁作商人妇,她依然还流落在风尘当中,怀念着过去还是“良家子”的时光。

然后,他居然还直接就告诉对方,你就不要再想了,你那男人很有可能已经没了。因此这一首词,除了遣词造句之外,别的可以算是乏善可陈。

结语

从这首词的内容来看,苏轼对于女性的外貌描写,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他通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结合,以及“酥胸斜抱天边月”一语双关地把一名风尘美人,在身体和外貌上的风韵,刻画得栩栩如生。

也许当时的苏轼脸皮还比较薄,所以最后还是勉强让自己向白居易的《琵琶行》靠拢。但是他的重点,依然是在写这个佳人的美色。

最让人喷饭的是,当苏轼发现这位佳人内心中的那种痛苦的时候,他居然还用了一种非常“理性”的方式,直接就给人“怼”上去了。

这样“绝决”的安慰方式,还是比较厉害的。就不知道是苏轼当时面对这个佳人时,确实是少了一点同情心,还是天生就比较“直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月琴,美貌,风流,女子,歌女,用词,琴弦,苏轼,佳人,内容,观点评论,月琴,张先,白居易,苏轼,佳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月琴,美貌,风流,女子,歌女,用词,琴弦,苏轼,佳人,内容,观点评论,月琴,张先,白居易,苏轼,佳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月琴,美貌,风流,女子,歌女,用词,琴弦,苏轼,佳人,内容,观点评论,月琴,张先,白居易,苏轼,佳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