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浙江挖出明朝墓碑,碑文发人深思,学者:朱元璋冤杀3万人

浙江挖出明朝墓碑,碑文发人深思,学者:朱元璋冤杀3万人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重视农桑、休养生息,在此期间,明朝的耕地面积增长,人口翻倍,生产力大大增加,史称“洪武之治”。然而,朱元璋固然伟大,他却有一个被后世广为诟病的地方,那就是

滥杀

。明朝四大案:“空印案”“郭恒案”“胡惟庸案”“蓝玉案”合计诛杀8万多人。其中“空印案”存在极大的争议。本世纪初,浙江挖出明朝墓碑,碑文事关空印案,发人深思,有学者认为:朱元璋冤杀3万人。

先说一下什么叫空印案,朱元璋憎恨官员贪腐,为了避免地方官中饱私囊,所以规定,每一级的地方官,每年都需要派人来户部,将地方上的钱粮、税银等上缴朝廷的同时,还需要“审计”账目。地方上呈上来的账目要和户部的账目一致,否则不能通过。

举个极端的例子:琼州(现海南省)有一位官员,刚过完年就开始来户部对账,因为路途遥远,等他到了南京,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户部一看说:兄弟,你有个数字不对。这位官员傻眼了,想把那一页纸撕掉,重新写一页。但问题来了,每一页都需要盖官印,他只是个办事的,不可能把琼州的官印带到南京呀。咋办,只能快马赶回琼州,等他改好盖印再回到南京,已经是盛夏了。户部一查,又有一处不对,他还得回去一趟,等他第三次来到南京,还得掏钱买棉衣服,因为已经到冬天了。

钱粮账本比较特殊,因为粮食在运输途中有损耗,在琼州称好的五万斤粮食,路途颠簸,可能到了南京再一称,少了200斤,所以账目还得修改,又得回琼州盖官印,所以,这哥们一年不用干事了,都花在路上了。

很明显,在明朝,这种情况,不止琼州的地方官,全国的地方官都遇到过。有一个办法能很好的解决此事:地方官来南京时,带上空白的书册,先盖好官印,等发现哪一点不对,立即用空白书册来抄写,就不用回去盖印了,是不是很方便?但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贪腐。因为有钻空子的地方官,故意把账目做的对不上,等户部发现,咱可以用“空印”来改,要是户部发现不了,那就贪污无数了。朱元璋让户部审计地方的账册,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贪腐。

所以,当全国各地的地方官都用“先印而后书”的方式来对付户部时,问题爆发了,朱元璋大怒,把犯事的掌印官员全部诛杀,副手全部充军。另外,户部、各地的按察使、布政司都未能幸免。据《明史·刑法志》记载,“空印案”和“郭恒案”一共诛杀4万余人,而“郭恒案”死了1万余人,所以很多人认为,“空印案”至少有3万人被杀。

本世纪初,浙江宁海挖出一个残缺的墓碑,墓主名叫郑士利,是明朝的一个官员。据碑文记载,他的哥哥名叫郑士元,曾任湖广按察使佥事,因为“空印案”被牵连。郑士利为了给哥哥伸冤,给朱元璋上了一道书,为哥哥和广大“空印案”的受害者申辩。在碑文中,详细说明了他的4点理由:

第一,各州县的钱粮,需要和府、省以及户部相合,只有到了户部才知道最终的数字,而且途中还会有损耗。如果错一斤一两就要回地方盖官印,耽误太多的时间。“先印而后书”提高办事效率,所以“不足以怪罪”。

第二,朝廷无非是怕空白书册被盖上官印后,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出来犯罪。但官方文书都有更加完备的盖章,钱粮文书更要加盖骑缝章,即使某一张纸被人拿走,也不会用来作奸犯科。所以这一条“亦不足以怪罪”。

第三,朝廷之前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空印,而且不管是元朝,还是之前的宋朝,都有使用空印的先例。“无规矩而先杀人”,这种做法没有“法律”依据。

第四,因空印案而杀3万多人,要知道明朝初期一共才多少读书人,官员们十年寒窗无人问,好不容易才做官掌印,为了这件“冤枉”的案子就被杀,十分可惜。

本来空印案到底冤不冤,就有非常大的争议,郑士利的这个碑文,是当时的士大夫的亲身感受,他通过以上4点来辩驳,更让人豁然开朗。因此有学者认为:空印案确实冤枉,朱元璋冤杀3万多人。

笔者认为:空印案中确实存在许多冤枉者,但朱元璋本质上是为了杜绝作奸犯科才要户部审计各地的账册,目的是为了让各地老老实实做账,只有地方官不耍猫腻,才能和户部的账册一致。“空印案”爆发,朱元璋怒杀数万人后,发现贪腐数目确实有明显减少,这就说明,朱元璋做得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地方,官印,明朝,朱元璋,墓碑,碑文,琼州,户部,南京,消息资讯,朱元璋,空印案,琼州,户部,郭恒案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地方,官印,明朝,朱元璋,墓碑,碑文,琼州,户部,南京,消息资讯,朱元璋,空印案,琼州,户部,郭恒案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地方,官印,明朝,朱元璋,墓碑,碑文,琼州,户部,南京,消息资讯,朱元璋,空印案,琼州,户部,郭恒案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