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武姓人呢?
有人说,武则天传位,是一个永远解决不了的悖论。因为她是女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生出的孩子都随父姓,也就是武则天的孩子继承的是李家人的政权。
如果传位给武姓人,那么只能是非亲生骨肉的侄子,正如宰相狄仁杰所言,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
所以,狄仁杰被认为是劝武皇还政李唐的功臣。但武皇还政,并不是她真的被狄仁杰劝动而良心发现,而是李唐的确“命不该绝”。
李唐皇族——武则天的梦魇
为什么说李唐命不该绝?其实在武则天从政生涯中,这种迹象就一直没有断过。
先是武则天的亲儿子李贤母子相争,想把母亲逼出政治舞台;
后是唐朝功臣李勣之孙李敬业在徐州发动叛乱,以匡扶李唐为口号,起兵反叛;
再是以越王李贞为首的李唐诸王揭竿而起,与武则天殊死抗衡……
为了对付这犹如韭菜般一波又一波的“叛军”,武则天没少费心思。用酷吏、兴告密、造冤案,一系列铁血手腕后,她登上了宝座。
但是,江山真的就是武则天的江山了吗?
武则天慢慢觉得,自己很可能是空欢喜一场。让她有这个认识的,源于营州叛乱。
三点证明李唐命不该绝
1、武则天一天不还政,就一天生活在李唐政权的阴影下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族不满营州都护的暴政,揭竿而起,史称营州之乱。边陲叛乱很常见,但叛贼的借口却让武则天勃然大怒。当时叛军首领孙万荣居然打出了拥护庐陵王李哲(李显)的旗号,大声疾呼:“何不归我庐陵王?”
区区附属邦国,竟也敢配替李唐出头,跟武则天大打政治牌,这是武则天决不能容忍的。李唐皇族被绞杀已经过去多年,但没有人忘记他才是正统,真相永远这样残酷,直接揭开了武则天的疮疤。
2、武姓后人难当重任,烂泥扶不上墙
武则天有意让武氏子弟在平叛中借机树立威望,为武周政权向第二代过渡做准备。三次北征平叛,武则天派了三个武家人,可惜结果让她大失所望。
第一次北征,武则天派出夺嫡头号选手武三思,结果武三思庸懦无能,唐军全军覆没;
第二次北征,武则天又派出建安王武攸宜统领全军,结果他被吓得按兵不动,叛军乘胜南下,如入无人之境;
第三次北征,武则天再派了一个武懿宗。此人生性残暴,与酷吏周兴和来俊臣媲美,满朝文武无不切齿,面对劲敌他竟下令20万唐军马上撤退。
后来叛军出了内奸侥幸被突厥消灭,武懿宗捡了个大便宜,于是武则天又让他做安抚大师收买人心。
结果这个外面怂包窝里横的武懿宗,对契丹百姓开膛破肚,生取其胆,震惊朝野!如此荒诞无能的武氏后人,着实是烂泥扶不上墙,不足以重托。
3、武则天年事已高,还政李唐是人心所向
尽管武氏后人及无能又残暴,满朝文武却都噤若寒蝉,唯恐祸及家门,但这不代表他们内心不抵触武家人,这些武则天心知肚明。如果把王朝传给武家人,恐怕他们有命接任,却没命享用。
再加上武则天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了,营州之乱后,唐朝的军事实力由盛转衰,武则天并没有给后人留下一个大好江山,而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武则天虽然年老,但她不傻。
结语
营州之乱不仅让唐帝国在军事上付出惨重代价,也让武则天看到了武氏后人的短板。没多久,她将庐陵王李显召回长安,立为太子,还政李唐。种种迹象表明,李唐还真是命不该绝,但凡武家人能长点志气,这江山就真不是老李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