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墓出土的铜器上出现了“司(后)母辛”铭文,这其实是“妇好”在死后的称谓。
“司(后)母辛”这个称谓,与著名的司(后)母戊鼎的“司(后)母戊”是同一类型的称谓。学者们对读“司”还是读“后”的争论我们这里先不管,这个字的读法也不妨碍我们解释这个称谓。“母辛”,“母”是她的儿子称呼自己的母亲,“辛”是日名。商代的人,在死后会得到一个“日名”,即选取十天干中的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翻一翻《史记·殷本纪》的商王世系,就会发现所有的商王都用“日名”。“日名”到底根据什么得来,没有人说得清楚,到现在还是一个谜。但它肯定是一个人死后才有的称谓。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三联甗。
也就是说,带有“妇好”铭文的青铜器,譬如著名的三联甗、偶方彝,都是妇好生前就已经铸造好的,很可能是妇好日常所用或者举行礼仪活动时所用。甗是灶和甑的结合体,甑就是蒸锅,其作用就是蒸煮东西,是很常见的炊器。但是三联甗确实是很罕见的,在妇好墓发现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类似的器物。这件三联甗刚从墓里出土的时候,上面三个甑已经脱落,只剩下下部六条腿的灶,谁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后来,在进行妇好墓出土文物展览时,有一位参观者指出好像那几件甑和六条腿的灶可以合在一起,工作人员一试,果然三件甑和灶上的三个眼对得严丝合缝。与甗近似,方彝在商代也不罕见,是常用的储酒器,但两件方彝连在一起的偶方彝,是难得一见的。这件偶方彝体量很大,长度超过88厘米,重量达71公斤。
而带有“司(后)母辛”铭文的青铜器,则是地地道道的“明器”,是在妇好去世之后、下葬之前,专门为埋葬妇好而铸造的青铜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司(后)母辛大方鼎,通高超过80厘米,重量达128公斤。司(后)母辛大方鼎虽然比不上司(后)母戊鼎那么大,但其精美程度还在司(后)母戊鼎之上。将妇好称为“母辛”,那作器的人显然是妇好的儿子。妇好的儿子在甲骨卜辞中也有记载。妇好生育时,商王武丁亲自卜问:“好其有子卩?”有学者根据稍晚一些的卜辞发现,这位名“卩”的王子,其日名是“己”。而文献中记载武丁的太子就叫“孝己”,而且“其母早死”。所以,有一些学者认为,妇好就是文献中所载的孝己的母亲,武丁那位早死的王后。这只是一种推测,不过确有其道理。
本文为大鱼号独家稿件,未经大鱼号许可禁止转载